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張自忠將軍犧牲前後:留下兩封絕命書,陣亡後受到日軍「禮遇」

2025-02-04軍事

「我們軍人要做到‘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才算完成軍人的責任。有機會,我一定帶著你們找一條死路去!」

如果要在往昔硝煙歲月中找到「將有必死心,士無偷生念」的具象,張自忠與他率領的第33集團軍是最好的例子,前面這句話就出自他之口。

作為一名沈默寡言的將軍,在他生前留下的為數不多的言論中,「死」居然是出現最多的字眼,無論是部下訓話、致信親朋,他總要將「必死」的信念袒露無遺。

可敬可嘆的是,張自忠終究迎來了自己死得其所的結局,用實際行動兌現了自己「以身殉國」的誓言,還因此成為抗戰時期國民黨將領中唯一一位犧牲在戰場上的軍團司令員。

犧牲前,他留下過兩封絕命書,陣亡後,屍骨一度受到日軍的「禮遇」,這些往事又在歲月長河中證明了什麽?

1891年生於山東臨清,張自忠早年投身軍閥部隊,於1917年被編入馮玉祥的西北軍,而後歷任排長、連長、營長,直至成為師長兼西北軍官學校校長等職。

1930年中原大戰後,西北軍宋哲元部被蔣介石改編為陸軍第29軍,張自忠因此出任第29軍第38師師長兼張家口警備司令。

組建後不久,第29軍奉命調駐平津地區,接任河北省防務,面對日寇不斷侵犯長城沿線,全軍將士浴血奮戰,因此揚名國內外。

1935年「華北事變」發生後,北平成立冀察政務委員會,冀察特殊化得以實作,29軍軍長宋哲元出任委員長,張自忠出任察哈爾省主席。

「盧溝橋事變」爆發後,第29軍撤退到保定,張自忠奉命留在北平與日寇斡旋,如此臨危受命,他在與大部隊分別時一度對同仁秦德純揮淚感慨。

「你同宋先生成了民族英雄。我怕成了漢奸了。」

果不其然,北平淪陷後,張自忠深陷質疑風波,不少人認為他才是華北「特號漢奸」,全然不知他在日寇侵占北平時的據理力爭、誓死抵抗,直到大勢已去才不得不逃離險境。

輾轉去往南京途中,南京政府居然以「放棄責任、喪失守地」為由,對他下達「撤職查辦」的命令,再度加深國人對他的誤解。

抵達南京後,張自忠面見蔣介石「請罪」,對方深知禍根在於「不抵抗政策」,又有宋哲元、李宗仁、馮玉祥等人的出面力保,張自忠得以回到軍隊,出任59軍軍長。

赴任當天,將軍面對部下不禁失聲痛哭,心中有一股烈焰在燃燒,讓他堅信,此後唯有在戰場上拼死殺敵才能洗刷汙名,如前文所言,「死」成了他唯一的心願。

「今日回軍,除共同殺敵報國外,是和大家一同尋找死的地方!」

1940年4月,宋哲元病逝的噩耗傳來,張自忠思之愴然,越發堅定了戰死沙場、為國捐軀的決心。

5月1日,15萬日寇向襄河東岸第五戰區部隊發動大規模進攻,棗宜會戰正式打響,張自忠一邊下令東岸部隊分頭迎敵,一邊指示西岸部隊做好出擊準備,隨後給59軍各師、團主官留下了一封絕命書,也可以看作戰前動員書。

在他口中,日寇即將進犯已是不爭的事實,只要敵人敢來,他勢必要到河東與將士們共存亡,最重要的是,在張自忠眼中,山河破碎到了如此地步,唯有壯士堅守必死信念與三島倭奴決一死戰,才能守住中華民族及大好河山。

「為國家民族死之決心,海不清,石不爛,決不半點改變!願與諸弟共勉之。」

如果說,此時的59軍將士們還沒能完全體會到張自忠的殺敵必死信念,他於5月6日在快活鋪總部宣布將親自過河督戰,又為副總司令馮治安留下了一封絕命書,真真正正讓所有人看到了將軍的決心已定。

信中,張自忠向馮治安鄭重交代,考慮到局勢嚴峻,他有責任、有必要率軍過河與日寇拼一死戰,決定當天晚上向襄河東岸進發,如若能夠順利與38師、179師匯合,就率領這支隊伍繼續向北抗敵,即便無法順利會師,他還是要完成自己的終極目標——死。

「無論做好做壞,一定求良心得到安慰,以後公私均得請我弟負責。由現在起,以後或暫別,或永離,不得而知,專此布達。」

就這樣,張自忠親率2個團及1支特務營共計2000余人東渡襄河後,日寇得知張自忠親臨前線後,一度大量增兵,說什麽也要消滅這位勁敵,以絕後患。

5月15日,日寇萬余人分南北兩路對張部夾攻,激戰至16日拂曉,張自忠被迫退入南瓜店十裏長山,日寇飛機無所不用其極將那裏炸成一片火海。

最終,張部傷亡殆盡,他本人身中數槍,彌留之際,為了不讓日寇俘獲,舉槍自戕,壯烈殉國,死前留下了最後一句話。

「我這樣死得好,死得光榮,對國家、對民族、對長官,良心很平安。你們快走!」

或許,這是張自忠心中一雪前恥、以死明誌唯一的方式,唯有戰鬥到死,才能讓他無愧於天地之間。

如此欣然赴死,同樣震撼了日寇,他們在戰後收殮了張自忠的遺體並仔細整理、入棺安葬,這般「禮遇」恰恰證明了張自忠的人格力量。

換言之,漢奸從來都是日寇眼中的工具而已,張自忠如果真的是漢奸,日寇絕不會將他視為值得尊重的對手來看待,「禮遇」更是無從談起。

再後來,59軍38師將士將張自忠的遺體挖出搶走,而後送往重慶,國共兩黨分別在重慶及延安為他舉辦了隆重的祭奠儀式。

將軍終究用自己的行動證明了清白與拳拳愛國之心,他的死也註定是另一種新生,化為生生不息的力量與信念,在國人心中代代傳承。

參考文獻:

【從身背罵名到壯烈殉國著名抗日將領張自忠】

【張自忠上將殉國前後_林治波】

【中國戰神」張自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