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狠不過三秒,剛對烏全境空襲,俄軍迎來第二波報復,場面極其慘烈

2025-06-11軍事

前一天俄軍飛彈還在烏克蘭全境轟鳴,基輔硝煙未散,第二天烏克蘭國防部就「歡歡喜喜」送上了「回禮」:一架價值5000萬美元的俄軍頂級蘇-35戰鬥機,在距離俄烏邊境70多公裏的庫爾斯克州上空化作一團火球。

這已是俄烏沖突爆發以來,俄軍折損的第8架蘇-35——號稱「四代」中的空中利刃,如今卻似乎成了烏克蘭天空下的「高危職業」。

更諷刺的是,這次蘇-35隕落的地點並非烏克蘭腹地,而是在俄羅斯庫爾斯克州上空。就在前一天,俄軍剛剛對烏克蘭全境目標發起大規模空襲,展示其遠端打擊肌肉。

可僅僅24小時後,烏克蘭的「長臂」便狠狠抽在了俄羅斯本土縱深。這種「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戰術,仿佛一記響亮的耳光,讓俄軍「狠不過三秒」的尷尬暴露無遺。

小玩意兒幹大事,戰爭原來可以這麽玩?

誰能想到,過去模型愛好者手裏的小飛機,現在成了戰場上的奪命判官?烏克蘭安全部門把這些FPV無人機玩出了花,塞進看似人畜無害的民用卡車貨櫃裏,悄悄摸到俄羅斯後方,對著圖-95、圖-22M3這些戰略轟炸機基地就是一頓猛捶,連這些「國之重器」都得挨炸。

這還不算完,同樣的把戲又在鐵路上演,偽裝成運糧食的火車皮,裏面藏著無人機蜂群,在頓內次到紮波裏日亞那片荒野上,硬生生把一列滿載坦克大炮的俄軍軍列炸成了廢鐵。

這種用牙簽撬動地球的打法,真是把「非對稱」這三個字刻在了骨頭上,也讓大家看清了,無人機這東西,一旦泛濫起來有多要命。

天上的較量更是讓人眼花繚亂。俄羅斯自家寶貝蘇-35戰鬥機,號稱「四代半頂級」,結果呢?在自己地盤庫爾斯克上空被人打下來了,這已經是開戰以來掉的第八架,臉都快丟光了。

烏克蘭那邊嘴巴嚴實得很,就是不說怎麽幹的。可明眼人都猜,八成是西方援助的F-16配合AIM-120這種超視距飛彈幹的好事。畢竟,烏克蘭手頭原先那些S-300、「愛國者」防空飛彈,要麽不夠用,要麽太笨重,想拖到前線或者深入敵後偷襲。

蘇-35這種寶貝疙瘩,一般都在天上橫著走,負責中高空奪取制空權或者精確打擊,在相對安全的庫爾斯克附近飛,要不是碰上空中黑槍,想被地面炮火夠著,那可真不容易。這一下子,俄國人恐怕得睡不著覺了,從預警系統到飛行員的腦子,再到整個打仗的套路,都得好好琢磨琢磨,是不是該多幾架飛機抱團,電子幹擾啥的也得跟上。

打疼你還要誅心,這仗圖個啥?

與此同時,情報和滲透的力量在這場沖突裏越來越紮眼。烏克蘭的特工能把無人機神不知鬼不覺地弄到俄控區的鐵路線邊上,還能指哪打哪,這份情報搜集和滲透的功夫,可不是一天兩天練出來的。

更有風聲說,基輔那邊正憋著大招,準備對俄羅斯更深處的老巢,比如機場甚至海上的軍艦下手,沒準兒真會用貨櫃當發射平台,把戰火引到北太平洋那種敏感地方去。老話怎麽說的?看不見的戰線,往往能四兩撥千斤,一下子就把整個天平給撬動了。

烏克蘭這套「主動找事型防禦」的打法,目的很清楚,就是砸爛俄軍的家當,斷了他們的糧草,就像這次炸軍列,一堆坦克裝甲車灰飛煙滅。

但往深了瞅,他們到底在盤算什麽,那就說法多了。有人覺得,基輔就是想不停地拱火,把局勢往失控的邊上推,順便攪黃任何和平談判的可能,好讓國際社會一直盯著,輿論上也能占便宜,把戰爭拖下去。

也有人說,像打下蘇-35這種事,最直接的好處就是給國內老百姓打氣,讓大家覺得還能扛,還能贏,也給外面金主看看,我們的抵抗意誌杠杠的,不對稱作戰效果剛剛的,趕緊再多給點援助!這些動作,說白了,就是在影響對手的心態和盤算,想讓你按我的劇本走。

你打你的我耗我的,棋盤外的手伸得有多長?

俄羅斯那邊,擺出了一副「跟你耗到底」的架勢。你搞偷襲?行,我加倍報復,就像「蛛網行動」之後,對著烏克蘭全境就是一頓狂轟濫炸。但從長遠看,莫斯科似乎覺得,現在簽和平協定太虧,不如把戰爭當成個慢燉鍋,慢慢熬,熬到烏克蘭自己先扛不住,甚至不得不舉手投降,那才叫劃算。

這麽一來,烏克蘭越是搞些刺激性的動作,反而可能給了俄羅斯一個把沖突長期化、合理化的借口。雖然自己也肉疼,損失也不小,但只要還在「能忍」的範圍內,這戰爭的磨盤就停不下來,誰想擋路,就得做好被碾碎的準備。

再把鏡頭拉遠點,看看這國際大棋盤,大國之間的縫隙和火藥味也越來越濃。

特別紮眼的是美國和烏克蘭,溫度明顯不一樣了。華盛頓那邊,尤其聽說是川普團隊的意思,對烏克蘭這種「越玩越大」的搞法開始皺眉頭了,覺得風險太高,不劃算,甚至打亂了老美的整體棋局。

這位前總統先生對澤連斯基沒把心思放在伊斯坦堡那些和平談判上,挺不滿意的,新的援助計劃也卡著下不來,美烏關系一下子就緊張起來,甚至有點對著幹的意思。有人琢磨,美國是不是在重新盤算對烏克蘭的承諾,保不齊哪天就「甩包袱」了。這種盟友之間沒了信任,基輔有些事幹起來,華盛頓想攔都攔不住。

北約的角色還是那麽微妙。雖然「蛛網行動」一出,就有北約的人說烏克蘭肯定還會這麽幹,但烏克蘭想把整個北約直接拖下水跟俄羅斯硬碰硬,在很多人看來,那簡直是做白日夢。北約的核心原則之一就是別跟俄羅斯真刀真槍幹起來,他們給烏克蘭的支持,大多還是停留在送槍送炮送情報這個層面。

至於國際輿論這桿秤,每次出點大事就晃悠一下。蘇-35被打下來這種事,肯定又會引發一波對俄羅斯常規軍事力量到底行不行的質疑,這看不見的口水仗和心理戰,從來就沒停過。

一招鮮能吃遍天?這血流的誰頂得住?

沖突打到這份上,代價這東西就沈甸甸地壓上來了。烏克蘭搞的這些偷襲,在局部戰場上確實能撈著點好處,給俄軍放放血。但明眼人都看得出,同樣的招數用多了,效果肯定越來越差,搞不好在戰略上還會虧大發。

戰爭這玩意兒,燒錢燒人,對烏克蘭來說,這消耗太嚇人了。要是照現在這個強度一直打下去,家底都快打光了。有人就直接說了,基輔要是死心眼,非得把火燒得越來越旺,也不看看自己幾斤幾兩,外部環境又是個什麽情況,最後可能把自己坑進去,成了最大的輸家。

和平的曙光?現在這濃霧裏,啥也看不清。兩邊心裏想的差太遠,都覺得還能靠拳頭再撈點好處,這種情況下,坐下來談什麽都談不攏。

俄羅斯似乎挺樂意就這麽僵著,而烏克蘭呢,只要外面還有人輸血,就不想輕易松口。這沖突就像個高速旋轉的陀螺,自己停不下來了,除非有人狠狠踹一腳,或者自己轉到散架。

和平的門縫兒在哪兒?這團亂麻誰能解開?

這不光是鐵疙瘩和人命的硬碰硬,更是意誌、腦子和國家命運的掰手腕。烏克蘭靠著不對稱的打法和外來的補給,想在賭桌上多爭取點籌碼。俄羅斯呢,仗著自己塊頭大、底子厚,擺明了要奉陪到底。

外面的那些大國,特別是美國的態度和動作,無疑是影響這盤棋走向的關鍵棋子之一。但從現在看,他們想當和事佬或者控制局面,好像也力不從心,被各種因素掣肘著。

戰爭這頭怪獸一旦放出籠子,想讓它乖乖回去就難了。炮火之下,沒有什麽贏家,只有一道道越來越深的傷疤,和一個誰也看不清的明天。

結語

這場復仇戰最恐怖的,是普亭徹底撕掉了「紅線」。

以前俄軍打擊還顧忌民用設施,現在發電站、水壩、核電廠周邊都成了合法目標。

凱瑞姆林宮的邏輯很直白:你烏克蘭敢炸我戰略轟炸機,我就讓你全國斷電解體。

更陰的是「灰色報復」——烏情報官員離奇中毒、波蘭糧倉系統遭黑客癱瘓、立陶宛鐵路被掐斷……這些難溯源的黑手,比飛彈更難防。

普亭早放話:基輔政權已是恐怖組織,誰會和恐怖分子談條件?所以俄軍報復根本不用收力,炸到烏克蘭戰爭潛力歸零才是終點。

眼下基輔的濃煙還沒散盡,但俄軍的復仇才剛熱場。

北約除了震驚更該冷汗直冒:他們親手餵大的代理人戰爭,正孵出一頭更嗜血的鋼鐵巨熊。

而烏克蘭平民縮在防空洞裏啃應急幹糧時,或許才真正明白——惹毛一個核大國玩「拆家遊戲」,代價從來都是滅頂之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