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受制於人,中國出口,殲11和殲16,為何必須俄羅斯同意?

2025-02-05軍事

一直以來,中國在戰機出口上,長期受到了美國、歐美、俄羅斯等國家的擠壓。目前,中國的出口型戰機,只有殲10CE,綜合競爭力有限。與此同時,中國的殲11和殲16戰機,無法出口。因為,如果中國出口側衛系列戰機,必須得到俄羅斯的同意。因此,無論是殲11,還是殲16,都無法出口。今天,我們就聊聊這個問題。

解放軍的殲7系列戰機

首先,我們聊聊中國戰機的發展脈絡。截止80年代,世界主要航空強國,主力戰機進入了第四代時代。例如美國先後發展了F14、F15、F16、FA-18等機型,截止2025年,仍在逐步發展各種改進型。作為超級大國,蘇聯在80年代,先後發展了蘇27、米格29戰機。法國屬於歐洲航空強國,在80年代,推出了幻影2000系列戰機。

在80年代,中國空軍,仍然是以殲7、殲8的各種改進型為主,與歐美各國戰機,存在巨大的技術差距。1986年,中國開始了著名的殲10戰機計畫。但是,殲10戰機距離開花結果,還有很長的一段路,並且面臨各種技術門檻。為了進口提升解放軍空軍的現代化水平,加強綜合空戰實力。90年代初期,中國開始從俄羅斯進口蘇27戰機。

90年代進口了70多架蘇27

1992年,第一批次的蘇27戰機交付中國。整個90年代,中國總計分三批從俄羅斯進口了76架蘇27SK、蘇27UBK戰機。在90年代,70多架蘇27戰機,屬於解放軍空軍的絕對主力,沒有之一。在當年,解放軍空軍的各種戰術戰法中,蘇27戰機需要與殲7E等戰機,配合作戰。

解放軍空軍和海軍航空兵,規模龐大,對於四代機的需求量很高。僅僅依靠從俄羅斯進口,並不能滿足部隊需要。此外,全部依靠進口戰機,在後勤保障、後期升級,非常容易受制於人。歷經3年時間內的艱苦談判,中國從俄羅斯進口了蘇27SK戰機的生產線,由俄羅斯提供發動機和關鍵零部件,中國開始生產國產的蘇27SK戰機。

中國發展的殲11B戰機

在中國,稱之為殲11A戰機。為了防止出現競爭,在中國進口蘇27戰機生產線的過程中,俄羅斯要求,嚴禁國產側衛戰機對外出口,中國也同意這一條款。後來,俄羅斯向印度出口蘇30MKI戰機,也是類似的條件。這就是中國側衛家族戰機,不能對外出口的關鍵原因。

那麽,中國的殲7系列戰機,為何能夠對外出口呢?雖然殲7戰機的原型是米格21戰機,但中國當年,並沒有與蘇聯簽署類似的條款。最關鍵的一點,中國殲7戰機屬於自己依靠各種渠道和技術發展的,並不是蘇聯的直接技術轉讓。因此,殲7系列戰機能夠屢屢出口,國產的側衛家族戰機,卻不能出口。

俄羅斯發展的蘇35戰機

按照原計劃,殲11A戰機準備生產200架。解放軍部隊對於蘇27SK戰機或者殲11A戰機的效能,並不完全滿意。因此,殲11A戰機,最終僅僅生產了100余架。中國寧可「毀約」,也不願意繼續生產殲11A戰機,讓俄羅斯非常不滿。一直以來,蘇俄電子系統、雷達裝置,屬於被歐美嘲笑的水平。在蘇27系列戰機上,也不例外。

俄制N001系列雷達,全重超過了1噸。同時,戰機的綜合航電系統,座艙內全是儀表盤。按照當年的記錄,蘇27戰機的座艙水平,甚至不如同時期的殲8改進型。鑒於殲11A戰機的實際情況,2001年,中國在殲11A戰機基礎上,開始發展全面改進的殲11B戰機。與殲11A相比,殲11B戰機采用了大量的復合材料,重量更輕。

解放軍空軍殲16系列戰機

同時,采用了國產1493型都卜勒雷達、國產綜合航電系統。2007年,國產殲11B戰機定型,開始批次生產、裝備部隊。進入2010年代以後,殲11B戰機持續批次裝備部隊。按照統計,截止2017/2018年左右,殲11B系列戰機,總計生產、裝備了300多架,屬於2010年代的主力型號。殲11B戰機的綜合效能,大體上屬於第四代戰機的中期標準。

殲11B戰機也是中國擺脫俄制側衛戰機的第一步,屬於承前啟後的重要型號。在殲11B戰機之後,中國一步步形成了自己的國產側衛家族,例如殲11BS、殲15、殲11BG、殲16、殲16D、殲15T、殲15D等等,與俄制側衛家族完全不同。但是,由於90年代與俄羅斯簽署了引進條款,中國發展的各種側衛戰機,只能自己使用,不能用於出口。

解放軍空軍殲11BG戰機

其實,殲16戰機的綜合效能,非常全面,屬於四代半重型戰機,同時兼顧了制空、對地對海打擊。可惜不能出口,否則,肯定屬於搶手貨。最近幾年,中國在殲11B戰機基礎上,進一步中期升級,推出了殲11BG戰機,綜合效能也接近四代半戰機的水平。無論是殲11BG,還是殲16,都無法對外出口,這是一個巨大的遺憾。

由於國產側衛系列戰機,無法對外出口。對於中國來說,殲10CE戰機屬於出口主力機型。但是,由於受原始設計的影響,殲10CE戰機,在制空作戰方面,非常不錯。不過,在多用途掛載能力上,與歐洲的飆風、台風,和美國的F16改進型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對於很多中小國家來說,在經費有限的情況下,進口戰機,需要考慮綜合作戰效能。

解放軍空軍殲10系列戰機

最近10年來,法國的飆風系列戰機,已經陸續賣出了幾百架。就是因為飆風系列戰機的效能全面,能夠面面俱到,得到了很多中小國家的歡迎。與飆風戰機相比,殲10CE戰機,在綜合掛載上,確實明顯不足,這是一個繞不開的問題。國產側衛家族無法出口,殲10CE戰機競爭力有限,這就是中國戰機現階段的尷尬局面。

法國發展的飆風系列戰機

在未來的戰機出口市場上,中國最有希望大批次出口的戰機,就是殲35出口型。作為中型五代機,殲35戰機的競爭力很明顯。尤其是各個無法進口美國F35戰機的國家,極有可能,考慮進口殲35戰機,例如海灣各國。

殲20、殲16、殲10C戰機同框

關於中國各種機型發展、變化的一系列故事,還有很多。作者在以後的文章中,和大家慢慢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