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完【安家】後,想起了我的7位房東們
但這篇文章與他們無關。
很多人說【安家】這個電視劇很接地氣。我反而認為,接地氣的是老戲骨們相互飆演技的精彩,剩下的是那些把普通人的」傷口「拍成電視劇後的鏡頭。
每一個鏡頭,都很真實。我們的生活反而,還不如電視劇裏那樣會有那麽圓滿的結局。
家,用什麽樣的含義解釋比較合適?
關上那扇門以後,再怎麽放聲哭,不會有人嫌棄,不會有人嘲笑,不會有人知道。
卸下所有的偽裝和疲憊以後,安靜地睡在沙發裏。不用再小心翼翼。
懷疑古人建造房子的時候,為什麽不把房子造成一座能隨意搬動的物體。
這樣世上再也不會有無家可歸的人。不會有那些關於搬家的心酸。
這個問題問的是不是有點很白癡。
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長大以後都要滿世界尋找適合自己的歸宿。跨越千山萬水,蹚過萬水千山的距離,沿著那條未知的路一直向前奔跑。
如果走到最後才發現走錯了路,就按照原路退回來,再朝其它的方向奔跑。
而這些恰恰都是【安家】電視劇裏鏡頭的縮影。
不論你多麽不甘心,多麽難受,多麽委屈,那些都不重要。不論你是什麽樣的態度,敵不過生活留給你的態度。
疫情,給了離家這些年以後,唯一的一次慢生活的生活經歷。已經追完了三部劇,惡補了六個電影。
而【安家】是我追的第四部劇。
身邊很多人都已經正式復工了,而我因為工作性質的特殊性。復工的日子,遙遙不期。
這個社會,其實最最被容易遺忘的工作崗位是民工。
不論他們在一個城市生活多久,都永遠不會被認真地」接納「。
他們一直都卑微在塵埃裏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