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寧靜致遠
知乎上有人提問:喜歡你的人,和你喜歡的人,你會怎麽選?有一個回答說:喜歡你的人偶爾會讓你覺得有點甜,你喜歡的人會讓你覺得酸甜苦辣鹹。
跟你不喜歡的人在一起,就算對方喜歡你,仍然很難激起你心中的浪花;而你喜歡的人不喜歡你,那種感覺既不舍又不甘。
誰不想生活在一起的兩個人心心相印、情投意合?可現實生活卻常常不盡如人意。

墨菲定律,也許有很多人知道,但也許你不知道,它其實也可以用在婚戀情感上,讓我們規避錯誤,迎來美好生活。
我們從一個戀愛故事說起。
01 如果你擔心某種情況發生,那麽它就更有可能發生
有一個女孩很愛她的男朋友,自從戀愛以來,她全身心投入,很害怕會失去他。
男朋友出去應酬,她希望能一起去;男朋友晚歸,她燒好飯、煲好湯等他到深夜。
很多人羨慕她男朋友:你女朋友對你真好。
可是,沒多久,男朋友提出了分手,理由是:受不了她這樣。女孩為此傷心欲絕:「我那麽愛他,他為什麽還要離開我。」

一段感情裏最害怕的,不是為一個人真心的付出,而是你的付出,對對方來說只是多此一舉,毫無意義。
女孩的好對男朋友來說已經成為了一種負擔,她近乎饑渴的感情需求,最終的結果只能是吃力不討好。
【墨菲定律】:如果你擔心某種情況發生,那麽它就更有可能發生。
其實就是我們常說的:怕什麽,來什麽。
就像九夜茴在【匆匆那年】裏寫的那樣:其實越害怕失去,就越容易失去。
感情就像是手心裏的沙,握得越緊,失去的越多,學會放手,才能真正得到。
當你越討厭一個人時,他就會無時不刻的出現在你面前;當你越害怕失去一個人時,你終究會失去他。

02 會出錯的事總會出錯
後來,女孩重新開始了一段戀情。
她不再圍著男朋友轉,她有她的朋友,有自己的世界。
她常跟一群女友出去玩,有時一個人在家,她就給自己煲一鍋美顏湯,看書、健身、追劇。
好幾次,男朋友深夜回到家,見她一個人玩得正嗨,反而酸溜溜地說:「你怎麽一個電話也不打給我?我不在你那麽開心嗎?」
人性這東西往往對得到的不珍惜,當你對一個人全然付出,就毫無新鮮感和價值感;而當你對他若即若離,無所期盼,他就會充滿好奇,想方設法博得你的垂青。

愛不是放高利貸,投資了就能使收回利潤;想要別人珍惜,要先珍惜自己,高貴的,才珍貴。
小心翼翼亦步亦趨的感情如履薄冰,而那些隨意經營的人生關系總是被重視。
【墨菲定律】:會出錯的事總會出錯。
你的犧牲換不來對方的珍惜,也沒辦法阻止事情的發展。越怕出錯越會出錯,與其患得患失,不如做更好的自己。

【小王子】裏有句話:我在你身上浪費的時間,才讓你變得珍貴。
你越看重對方,對方越在乎自己;你越看重自己,對方越在乎你。
自愛者方能為人所愛。
你可以對一個人好,但是不要忘了自己,一個不懂得取悅自己的人,是過不好這一生的。
03 任何事都沒有表面看起來那麽簡單
蘇格拉底曾說:假如你問我該不該結婚,我會回答你:無論如何,你都會後悔的。
什麽是七年之癢?這個癢,就是習慣。
當你習慣了一個人之後,激情會消散,感覺會平淡,而愛,卻想要索取更多。
於是乎,以前的大大咧咧的大度,成了婚後的沒心沒肺;以前聊天的打趣,成了婚後的爭吵擡扛;以前每一分錢為你花的感動,成了貧賤夫妻百事哀。
甚至以前高聳的鼻梁,也成了中不中、西不西的不倫不類。

【墨菲定律】:任何事都沒有表面看起來那麽簡單。
戀愛時的風花雪夜不等同於婚後的無話不談,戀愛時的驚鴻一瞥,婚後可能就是相看兩厭。
三毛說: 「愛情如果不落實到穿衣、吃飯、數錢、睡覺這些實實在在的生活裏,是不容易天長地久的。
婚姻遠沒有想象的那麽美好。戀愛的浪漫是飯後的甜點,婚姻卻是每天的衣食住行、柴米油鹽。
因此,開始一段婚姻之前,先考慮一下,雙方有什麽讓彼此難以忍受的缺陷或者缺點。
包括長得不好看、個子有點矮,說話很糙,做事大大咧咧,習慣很不好,說話喜歡擡杠,家裏很窮等等。
這些在戀愛的時候也許暫時可以忽略,婚後一定會被無限放大,最後變得難以忍受。
經營一段感情的前提是,對方就沒有讓你特別接受不了的東西。

04
墨菲定律揭示了事物發展規律,即:事情往往會向你所想到的不好的方向發展,只要有這個可能性。
引申到人類感情上,則是理性對待戀愛、婚姻情感的的忠告,被愛情的美好蒙蔽了雙眼,隨之而現的就只有失落和失敗。
總之,面對一份感情,無論男女,保持自我的獨立,不成為對方的依附,不讓對方成為自己的全部。
這樣的關系,才最有可能擺脫不讓墨菲定律成為事實,從而獲得美滿幸福的婚姻。
如果你希望自己你的感情能朝好的方向發展,希望你喜歡的人也喜歡你,建議你看看【墨菲定律】這本書。相信它能從心理學層面指導你把握感情發展方向,從而受益一生。
現在【墨菲定律】一書特惠,【墨菲定律】、【人性的弱點】、【鬼谷子】、【狼道】、【羊皮卷】五本書,領100元優惠卷後,只需29.8元,機會難得,很值得購買收藏喲!
原創先發,圖片來自網路。
作者:寧靜致遠,情感原創作者,國家三級心理咨詢師。點選關註,一起聊人間百態,敲心靈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