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石頭,一個80後,酷愛解讀【遙遠的救世主】。如果可以,請給個關註。擺一道茶,我們一起聊聊關於【天道】中的那些不易被常人理解的想法和思維。
做人之道,參不透人性,又何談用人和防人?
天道對人性的理解,已經深入骨髓的地步了。當我第1次看天道的時候,是帶一股朝聖的心在看。
我很難去把人性中的那些陰暗的東西放在現實生活中去反觀。那時候的我,更相信人與人之間有非常多的純粹,至少沒有那麽多只追求功利性的東西。
可是隨著多年的解讀天道,然後一點點的印證【天道】書中對人性的見解,漫長時間才恍然大悟,有些東西真的是文化內容,並非以你的意誌意願而會有任何的轉變。
01
我不知道大家對朋友這個詞是有什麽樣的定義的。

被坑的永遠是那個把朋友太當朋友的人,因為只有那個你信任的人才能坑得了你。
現在的朋友之間已經沒有了所謂的生死之交,或者是君子之交的一個道德基準在裏面,所以現在人對朋友的理解更多的是一條線,一條名與利的線在牽著。
一個剛走紅的當紅小生,他身邊可能不會缺少一堆人對他噓寒問暖,甚至他隨便發一個朋友圈,都會有一群人給他點贊留言,可是等時間慢慢淡去他的這個熱度消退了之後,他才會發現什麽才是真朋友。
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忘記過,格律詩公司在王廟村因為音箱降價,引起爭議,關於恩典與買賣的爭論。

市場法則裏面沒有恩典可言,可是在一些普通人的眼中就認為說買賣它是具備恩典的一個交換。
同樣這條法則也適用於做人和朋友之間,有些人,在朋友之間也是信奉恩典做交換法則。
所以在此我勸你做人不要太自我,如果你施舍的是需要報恩的恩典,那就不是恩典了。
不要用自己的社會經驗去理解人性,因為你也是人性的一種而已。

02
嘆服丁元英對空間和事物準確敏銳的判斷。
同時對丁元英的殺伐決斷之心佩服得五體投地。
劉冰,馮世傑,葉曉明他們三人的所作所為所思並沒有跳出丁元英對他們的一個判斷,同樣丁元英也沒有用一個所謂的人情之見,對他們留下任何的余地。所以此處我對丁元英的做法,簡直太不可思議了。
普通人的想法,可能更多的是我們留下一線生機,日後好相見,但是因為是我們對未來的把控是不夠多,所以才會有故意留下一線生機,而並不是真正的從道法裏面去理解這個留下一線生機的真正的含義是什麽。

我們住因住果,所以才會有了如是行為。
所以太多時候留下的一些不必要的因緣才會有了,不必要的因與果。
我曾經在離開一家工廠之後,接到了同事借錢的電話,所以就借給了同在工廠裏面一起打工而認識的同事,一點錢。
當然這個錢是因為救急的名義借給他的,然後他說我會盡快還給你,但是直到現在我也沒有等到他過多的關於還錢資訊的一個回饋。
起初,我在借錢的時候動過一個念頭,這錢我能不能要回來?心裏看到的是,如果他不還我的話,就不還我。
這點錢我能賠得起。
但是我還沒有天真到要用這一點錢去衡量一個人在我心中的標準是什麽,至少說這樣對別人是不夠尊重的。
也或許這個錢就是像打水漂一樣就隨波逐流了,但是這都不妨礙我對現實生活中一次挫敗的判斷。
我既不是心疼我的那筆錢,我也不心疼,可能朋友對我的行為。我是感覺自己活的還是不夠認真,不夠如是觀照。
人性,並不是鐵板一塊。只是自己先爛了一個窟窿而已。

03
看透一個人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嗎?
有時我也會這樣問自己,我並不認為猜透一個人是一件多麽很了不起的事情,但我認為看透一個人最起碼讓你先學會保護自己。
因為社會階層的關系,員工和老板永遠不會成為朋友,不論老板用什麽樣的接地氣的方式,對於員工各種各樣的慈悲的關愛,但都不足以緣起,員工可以消隔他與老板之間的隔閡,所以有些事不必刻意,而是保持就好。
而因為社會階層的不同,你也不要以為你們可以跨越階層的這個永恒的話題而成為一種跨越式的朋。
因為當別人在聊上層社會的主流價值觀的時候,你可能會提出一些啼笑皆非的觀點來跟別人進行一種辯駁,這個時候是非常尷尬的一件事情。
朋友與朋友之間的追求也是不相同的。
葉曉明這個人是一個聰明的商人,他是為了出人頭地,而並非為了過上一種上流社會的生活狀態裏面去。
所以我說他是一個有鬥誌的戰士,只是還沒有遇到機會而已。

馮世傑是農村社會背景下的有誌青年。至少他沒有那麽多的私心,還是在為了廣大的群眾利益在盡一份心力,所以我對他的評價也是佩服的。
偏偏劉冰是一個極難評價的人,我認為。
因為不論是用高的或者低的標準去衡量他,都是對人性的一種普遍式易學易用的規則,說三道四。
他的所作所為沒有跳出普通者的一個人性判斷,所以說你把劉冰定在一個高點或者是一個低點去判斷都不夠尊重人性。
所以劉冰的惡不足以殺頭,劉冰的善不足以入天堂。#遙遠的救世主#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