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際

奧地利「防火墻」坍塌,德國政壇瑟瑟發抖

2025-01-12國際

歐洲政治版圖,又一次被突如其來的「地震」撼動。就在最近,奧地利打破了多年來歐洲政治的平衡,向大家呈現了一場「極右翼崛起」的大戲:總理卡爾·內哈默因組閣失敗辭職,總統範德貝倫將組閣大權交給了極右翼自由黨領導人赫爾伯特·基克爾。這一下子,歐洲政壇和輿論炸了鍋:奧地利真的要全面「右轉」了嗎?更嚴重的問題是,這種右轉風潮,還會蔓延到德國乃至整個歐洲嗎?

像這樣的一幕,不是完全沒有征兆的。赫爾伯特·基克爾這個名字,在歐洲的政治江湖上,早就不是新人。他的標簽從來不是什麽「中庸派」,而是一個字——「狠」。在擔任奧地利內政部長的那幾年,他拿移民「開刀」,砍福利、砍政策,再配合著一波波反歐盟情緒的渲染,讓一部份普通選民覺得:「嗯,這男人有點東西,可能就是拯救奧地利的人。」今天,自由黨能一路碾壓成議會第一大黨,基克爾這個棋手功不可沒。

我們先別急著給極右翼標簽化。平心而論,自由黨的崛起不僅僅是靠刻板印象中的「民粹」、「反歐盟」這麽簡單。要讓選票流向他們,「危機感」無疑是最大的推手,而這份危機感從哪裏來的?不用猜,就是移民問題。一旦提到移民,歐洲好像就像被戳中了神經。

2015年那場難民大規模湧入事件,一時間讓許多歐洲人對「社會穩定」的信任轟然崩塌。這種焦慮情緒在奧地利尤為嚴重。

基克爾很聰明,他敏銳地捕捉到了這種情緒,也迅速把它變成了自己的武器,從福利改革到更強的邊境管理,每一項政策都切入了民眾的痛點。他做事情很「一根筋」:只要你移民有所謂的「犯罪記錄」,想再申請福利?免談;進入奧地利的途徑?我會繼續堵死。這種一刀切的政策對於很多自由主義者來說非常「反人道」,但對一部份擔驚受怕的普通老百姓而言,卻是一劑「強心針」。他們覺得,這樣一個敢動真格的人,才有能力穩住國門、收復民心。

但背後還有一個隱秘的真相不得不提,那就是其他政黨太「扶不上墻」。尤其是綠黨,一個看起來承擔了傳統與進步的雙重使命的「脆弱角色」,在近年來的政策上左右搖擺,經濟發展上沒拿出特別亮眼的答卷,反而是作為聯合政府的一員,屢屢顯得「不給力」。於是,越來越多中間選民直接轉向了自由黨。

乍一看,奧地利的「變天」是個孤立的事件,但你仔細想想,這難道不像是歐洲右轉潮流一個連貫的環節?近幾年,歐洲右派政黨的崛起簡直就是一部「連續劇」:匈牙利的歐爾班,從「技術流總理」到「理念化政治教父」;義大利的梅洛尼,從草根民意的代言人到主流政派的領軍者;再到波蘭的右翼政府穩如磐石。這些一個個鮮活的典型幾乎在提醒我們,傳統的歐洲政治規則正在醞釀一場大變局。

為什麽會這樣?原因說到底,還是傳統政黨的失誤——從經濟困局到社會安全問題再到對移民處理的「低效」,主流政黨讓選民的耐心一再透支。而極右翼喊出的那些「反其道而行之」的口號,雖然偏激但直接,雖然有爭議但有行動,說到底還是迎合了民眾越來越高漲的情緒化追求。

值得註意的是,這種現象背後另一個大背景是,2015年的難民危機讓歐洲再也回不到過去那個「平靜歲月」。危機之後,歐洲極右翼政黨仿佛覺得發現「金礦」一般,逐漸把「反移民、反歐盟、強調民族利益」這些議題打包成選票收割機。就拿赫爾伯特·基克爾來說,正是這種模式,幫他從一個戰略顧問成長為政治戰場的「指揮官」。

對於歐洲大國德國來說,奧地利的這個「操作」無異於是敲了一記警鐘。德國目前的右翼政黨「選擇黨」和奧地利自由黨的風格可以說如出一轍。前者靠疫情期間的民粹情緒大肆拉攏群眾,如今影響力已經直逼一些傳統大黨。德國的政壇,一直以來有一層所謂的「防火墻」:主流政黨寧可結盟也不會讓極右翼進入執政圈。但這層墻真的不再會倒塌嗎?

更大的隱憂是,德國中左翼陣營面對的矛盾幾乎是「升級版本」。看看德國綠黨內部,因為「碳中和」和經濟發展的糾紛鬧得是不可開交,再加上執政聯盟中其他黨的分歧頻發,選民逐漸對這些老牌勢力失去了信任。一旦德國的政治「防火墻」崩塌,選擇黨的進一步崛起甚至奪權,奧地利今天的故事也許就變成明天的德國版本。屆時,整個歐洲局勢恐怕會變得更加不確定。

如果奧地利由極右翼自由黨繼續深度掌權,它和已經極右化的匈牙利、波蘭在政策上達成某種一致,是完全可能的。這對歐盟來說顯然不是個好訊息——比如在移民問題上,東歐和中歐這些「小夥伴們」幾乎可以組成保守主義陣營,對抗西歐的「歡迎所有人入場」態度。而在俄烏戰爭等更宏觀的問題上,奧地利也可能進一步遊離主流立場,比如如何對待俄羅斯等熱點問題。

換句話說,極右翼的崛起並不僅僅是選票和民意的問題,它正在從內部逐漸改變歐盟原有的集體決策模式。曾經以法國、德國為核心的歐洲,被這些「異類成員」牽制得越來越分裂。這個傳統的國際聯盟,如果不能面對內部的挑戰與矛盾,哪裏還有能力和外部賽局?

就像風暴前的大海一樣,歐洲的政治局勢看似風平浪靜,卻處處暗藏洶湧波濤。奧地利從一個中立相對穩定的小型國家,變成了歐洲右轉的代表之一,這不僅是地域問題,也是每個人都繞不開的全球性挑戰。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於網路,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份,聯系後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