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註」我,更多精彩搶先看
一趟從巴西回中國的專機,竟繞了個大圈子,降落在非洲西北角的摩洛哥。這事兒,乍一看好像只是為了省點飛行時間,繞開漫長的太平洋航線,但稍微琢磨一下就能發現,背後的門道可不簡單。最近歐盟和中國在電動汽車關稅問題上鬧得不可開交,而中方的這個動作,絕不僅僅是為了「路過」,而是在用實際行動向歐洲傳遞一個訊號。

摩洛哥,這個國土面積不到中國一個省大的小國家,為啥能成為中國專機的「中轉站」?它又憑什麽讓中國在全球貿易賽局中選擇與之合作?更重要的是,中國繞著彎子存取摩洛哥,究竟是在下什麽棋?這背後,不僅是一次外交禮節,更是一場針鋒相對的賽局。
歐盟的「高關稅」大棒揮得高,可中國卻用「兵行險著」的方式告訴他們:你強硬,我更硬!這場「繞道非洲」的操作,究竟是一種怎樣的策略?歐盟又會因此面臨什麽樣的抉擇?聽我慢慢給你說道說道。

中歐之間的關系有點緊張,尤其在電動汽車領域,火藥味十足。歐盟對中國電動車征收高額關稅的舉動,表面上是為了保護自己的汽車產業,實際上卻是想透過「以退為進」的方式,逼迫中國車企把技術或者產能轉移到歐洲。
換句話說,歐盟想玩一手「收保護費」的套路:你不把你的技術搬過來,我就用關稅把你趕出去。可是,中國的態度卻很明確——絕不妥協!

這次從巴西回國的專機,繞道摩洛哥,就是一個經典的「用腳投票」。為什麽是摩洛哥?說起來,這個國家雖然不大,但位置卻相當關鍵。摩洛哥處在非洲西北角,離歐洲近得不能再近,隔著地中海就是西班牙。
憑借這個天然的地理優勢,摩洛哥成了不少企業進入歐洲市場的彈板。更重要的是,這個國家不僅和歐盟簽了自由貿易協定,還和美國簽了類似的協定。什麽意思呢?簡單摩洛哥生產的商品可以免關稅進入歐洲和美國市場,這就讓它成了一個絕佳的「避稅天堂」。

中國早就看中了這一點。今年6月,一家中國新能源電池企業就在摩洛哥投資了13億美元,建了非洲第一座超級電池工廠。結果一個月後,歐盟就宣布對中國電動車加征關稅。這一前一後,簡直像是中國提前給歐盟布下的「陷阱」。
歐盟的關稅政策表面上是針對中國,但如果中國企業把產能轉移到摩洛哥,電動車照樣可以透過「免關稅」的方式進入歐洲市場。歐盟這算盤打得啪啪響,結果卻讓自己陷入了兩難境地:關稅對中國沒啥實質性影響,反倒可能逼著中國企業「曲線救國」。

摩洛哥的作用還不止於此。在全球經濟格局裏,摩洛哥是一塊「橋頭堡」,它不僅是進入歐洲市場的彈板,也是非洲市場的重要門戶。過去幾年,中國在摩洛哥的投資力度不斷加大,尤其是在基礎設施建設和鐵路計畫上,雙方合作得相當緊密。
摩洛哥的高鐵計畫就有中國企業的參與。甚至在文化和民間交流上,摩洛哥也對中國敞開了大門。2016年,摩洛哥就對中國實行了免簽政策,這在阿拉伯國家裏並不多見。還有那部大火的電影【紅海行動】,很多場景就是在摩洛哥拍攝的,連當地軍隊都出動配合了電影拍攝。
所以,中國專機選擇在摩洛哥停留,不僅是一次「順路」的存取,更是一次精準的戰略布局。它向外界傳遞了一個訊號:中國有能力,也有渠道繞開歐盟的關稅壁壘。歐盟想透過高關稅逼中國就範?
那不好意思,中國可以選擇和摩洛哥這樣的國家合作,依托自由貿易協定,繼續保持對歐洲市場的滲透力。換句話說,中國是在告訴歐盟:你能卡住的,只是表面上的貿易通道,但你永遠卡不住中國企業的全球布局。

中國這麽做也不是沒代價的。畢竟,把生產線搬到摩洛哥,距離歐洲市場是近了,但距離中國本土卻遠了,生產成本勢必會有所提高。這種「舍近求遠」的策略,卻能有效反制歐盟的關稅政策。
歐盟想靠關稅「逼宮」,結果卻可能逼著中國企業把技術和產能轉移到摩洛哥、東南亞等其他國家,從而繞開歐盟的限制。更關鍵的是,這種操作不僅讓歐盟的關稅政策失效,還會削弱歐洲本土汽車產業的競爭力。

說白了,中國是在用實際行動告訴歐盟一個道理:與其用關稅設路障,不如坐下來好好談合作。中國願意雙贏,但絕不接受單方面被割韭菜的局面。如果歐盟繼續強硬下去,那就只能是「雙輸」的結果——中國可以承受失去部份歐洲市場的代價,但歐盟卻未必承受得了中國企業「出逃」帶來的沖擊。
細想一下,歐盟的處境確實有點尷尬。它想保護自己的汽車產業,但又無法徹底與中國「脫鉤」。如果對摩洛哥這樣的國家也加征關稅,那就等於是自斷後路,因為這會直接影響到與摩洛哥的自由貿易協定。

而如果不對摩洛哥加稅,中國企業反而可以借助摩洛哥繼續搶占歐洲市場份額。更何況,歐盟內部在這個問題上也不是鐵板一塊,比如德國這樣的汽車強國,就對關稅政策持反對態度。
所以,這場賽局的結局並不好預測。歐盟是繼續硬著頭皮往前走,還是回頭看看有沒有更好的解決辦法?而中國的態度已經很明確了:合作可以,公平是前提;要想靠關稅「綁架」中國,那是門都沒有!

結語
從繞道摩洛哥的這次存取可以看出,中國在國際貿易中的策略已經越來越靈活了。面對歐盟的關稅壓力,中國並沒有選擇硬碰硬,而是用一種更聰明的方式化解了危機。這背後,是對全球經濟格局的精準把握,也是對自身底氣的自信體現。
歐盟現在面臨一個艱難的選擇:是繼續抱著高關稅不放,還是坐下來和中國重新談判?無論他們怎麽選,中國都已經用行動表明了自己的態度——我們可以雙贏,但絕不會為了遷就你而犧牲自己的利益。
正如古語所說:「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在全球化的今天,誰能掌握更多的主動權,誰就能在賽局中贏得更多。這次,中國用行動給歐盟上了一課,也給世界展示了一場教科書級別的「繞道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