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場上又出大事了。 俄羅斯的坦克部隊,竟然開進了聶伯城州,這可是開戰三年來頭一回。要知道,這地方可不是什麽荒郊野嶺,而是烏克蘭的礦業和工業中心,相當於咱們的鞍山、包頭這種重工業城市。這地方要是被俄羅斯占了,烏克蘭就真危險了。
更讓人琢磨的是,就在俄軍推進的節骨眼上,美國突然把原本要給烏克蘭的兩萬枚飛彈,調到中東去了。 澤連斯基在接受采訪時那個表情,簡直就像被人放了鴿子的小媳婦。他說這批飛彈,是專門為了打俄羅斯的"見證者"無人機設計的,結果美國說調走就調走了。
俄軍這次進入的地方,戰前有300萬人口,是烏克蘭的經濟命脈之一。 俄軍能打到這兒,說明烏克蘭的防線,確實有點撐不住了。當地地勢平坦,沒啥天然屏障,俄軍的裝甲部隊在這種地形上,就像魚兒遊進了大海。
兩萬枚飛彈說調走就調走,這可不是小數目。 要知道,這些飛彈是低成本的反無人機武器,正是烏克蘭現在最需要的東西。俄羅斯的"見證者"無人機天天在烏克蘭上空轉悠,沒了這批飛彈,烏克蘭的防空壓力更大了。
至於美國為啥要這麽幹,還不是因為中東那邊也不太平。 以色列和伊朗的關系一直很緊張,胡塞武裝的無人機也是個麻煩。美國可能覺得中東的優先級更高,畢竟那邊涉及石油利益,還有以色列這個鐵桿盟友。
美國這次兩萬枚飛彈說撤就撤, 也給其他依賴美國軍援的國家敲了個警鐘,美國的承諾不是鐵板釘釘的,關鍵時刻可能會變卦。今天能把給烏克蘭的飛彈調走,明天會不會把給其他盟友的武器也調走?
這也可能會加速俄烏沖突的結束。 澤連斯基都開始談停火了,說什麽30天短期停火也行,永久停火也行。這話聽著就像是在找台階下。沒了美國的全力支持,烏克蘭想繼續打下去確實有點難。
但對於烏克蘭接二連三的攻擊,俄羅斯肯定不會這麽輕易就同意停火。 畢竟,當初俄羅斯提出30天短期停火的時候,烏克蘭也沒同意。現在烏克蘭沒有支援,打不下去了卻想停火,俄羅斯這麽可能會同意。甚至,後續的報復行動還有可能會更加猛烈。
俄烏現在的局勢,每一步都會牽一發而動全身。 俄軍在前線推進,美國在後方調整援助,烏克蘭夾在中間左右為難。歐洲國家也不好過,英法被指控幫助烏克蘭搞情報,俄羅斯的報復可能會波及到他們。
這場沖突打到現在,已經不僅僅是俄烏兩國的事了。 它像一個漩渦,把周邊國家都卷了進去。美國這次調整飛彈部署的行為,可能會成為沖突走向的一個轉折點。
烏克蘭這次算是深刻體會到了,什麽叫"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