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際

英國結束歐盟後,現在荷蘭也要結束歐盟

2024-10-01國際

自2020年英國公投脫歐成功以來,歐盟的隊伍就有點不太穩固。你想想,本來歐盟好好的28個成員國,英國一走,就只剩下27個了。這事兒鬧得很大,英國人一腳就把自己踢出了歐盟,搞得歐盟內部心神不寧。這事兒還沒緩過來呢,荷蘭也不甘示弱,緊接著就宣布結束歐盟了,歐盟的成員國數一下子又從27變成了26。這可真是個大新聞,畢竟歐盟一直以來都是一體化的象征,荷蘭這一出走,直接讓人懷疑歐盟的穩定性。

荷蘭這次結束歐盟的動作倒也不算突然。雖然荷蘭是個小國家,但它在歐盟裏的分量可不輕,它可是北歐的經濟中心之一啊。所以當這個國家一腳踏出去的時候,很多人都沒法淡定了。更別說後面法國、奧地利、匈牙利和芬蘭這幾個國家也在摩拳擦掌,表示要跟上荷蘭的腳步了。這一連串的事件讓歐盟的主席馮德萊恩焦頭爛額。馮德萊恩剛連任歐盟主席沒多久,風光正好,誰知道這風光背後卻是風雨欲來

馮德萊恩原本以為連任之後可以繼續帶領歐盟在全球舞台上大展拳腳,結果卻成了現在這樣「光桿司令」的局面。這種情況對歐盟來說,簡直就是個災難,成員國一個接一個地離開,留下的國家隊伍也不好帶了。馮德萊恩只能苦笑,這樣下去,歐盟的「人心散了,隊伍不好帶了」可真不是一句玩笑話。

事情的來龍去脈

其實要說荷蘭為什麽結束歐盟,這裏面的故事可多了去了。荷蘭是個典型的西歐國家,經濟發達,生活富裕,但近年來,它在歐盟內部也漸漸對一些政策表示不滿。尤其是歐盟的移民政策和經濟一體化政策,一直都讓荷蘭政府覺得「受委屈」。荷蘭的老百姓對此更是怨聲載道,畢竟歐盟的大多數政策並不完全考慮到每個國家的具體情況。荷蘭作為一個相對小的國家,經常覺得自己的利益被忽略,尤其是當歐盟推行一些全歐範圍的經濟計劃時,荷蘭認為自己要承擔更多的經濟責任,卻得不到應有的好處。

不僅僅是荷蘭,法國、奧地利、匈牙利和芬蘭這些國家也有類似的感受。這幾個國家雖然經濟狀況、文化背景各不相同,但他們對歐盟的失望情緒卻是相似的。法國作為歐盟的創始國之一,一直是歐盟的中堅力量之一,但近年來國內的經濟問題和移民問題讓法國政府對歐盟的政策感到越來越不滿。奧地利和匈牙利則是因為歐盟的一些「強制性」政策,比如移民安置問題,而漸漸產生了脫歐的想法。

芬蘭則有點不一樣。作為北歐國家,芬蘭一直比較獨立,雖然是歐盟成員國,但它在很多政策上都保持著自己的特殊性,比如它並沒有加入歐元區,使用的是自己的貨幣芬蘭馬克。因此,芬蘭對歐盟的「控制」一直比較敏感,這次趁著荷蘭脫歐的風潮,芬蘭也開始認真考慮是不是該跟著走。

原因和背景

這些國家選擇離開歐盟的背後,其實是多方面的原因。首先,歐盟的決策機制本身就存在問題。作為一個超級國家聯盟,歐盟需要在成員國之間協調各種利益,而在這個過程中,往往會犧牲掉一些小國家的聲音。這種「不平等」讓許多成員國感到不滿,尤其是像荷蘭這樣的國家,雖然在經濟上比較強,但在歐盟的政策制定過程中,往往無法發揮足夠的影響力。

其次,歐盟的經濟政策也是這些國家選擇結束的重要原因。歐盟推行的單一市場和統一貨幣政策,雖然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成員國之間的經濟一體化,但也給一些國家帶來了不小的經濟負擔。比如,德國作為歐盟的經濟引擎,在歐債危機期間承擔了大量的責任,而像希臘、義大利這樣的國家則成為了經濟拖累。荷蘭和其他幾個國家對此感到不滿,認為自己也在為其他國家的經濟問題買單。

移民問題也是引發這些國家結束歐盟的導火索之一。近年來,歐盟內部的移民政策爭議不斷,尤其是對於中東和非洲的難民接收問題,歐盟要求成員國分攤難民數量,但這遭到了很多國家的強烈反對。匈牙利和奧地利是最典型的例子,這兩個國家的政府都公開表示反對歐盟的難民政策,認為這些政策侵犯了他們的主權。

馮德萊恩作為歐盟的主席,自然也受到了很多質疑。她上任之初的雄心勃勃,現在卻變成了焦頭爛額。馮德萊恩在歐盟的政策上一直強調團結和合作,但事實證明,歐盟內部的矛盾遠比她想象的要復雜。這次荷蘭結束歐盟,無疑是對她領導力的巨大考驗。

對世界和中國的影響

荷蘭的結束以及法國等國的蠢蠢欲動,給世界帶來了很大的不確定性。歐盟一直以來都是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之一,它的穩定對全球的經濟格局至關重要。如果歐盟內部持續動蕩,可能會引發全球市場的連鎖反應。歐盟解體的風險,雖然目前看起來不太現實,但這次一系列國家的結束,已經讓人們開始擔心未來的歐盟是否還能維持下去。

對中國來說,歐盟的不穩定也帶來了不少挑戰。作為中國在全球的重要貿易夥伴,歐盟的動蕩可能會影響到中歐之間的貿易合作。中國一直以來都重視與歐盟的關系,尤其是在「一帶一路」倡議下,中歐的合作更是不斷深化。如果歐盟的成員國接連結束,可能會影響到中國在歐洲的投資和合作計畫。

不過,中國在全球的經濟布局相對多元化,因此歐盟的動蕩雖然會帶來一定的影響,但並不會對中國的經濟產生致命打擊。相反,中國可能會抓住這一機會,進一步加強與其他歐洲國家的雙邊合作,尤其是那些有可能脫歐的國家。中國的靈活應對能力,使得它在全球經濟不確定性中,往往能夠迅速找到新的機會。

中國該如何應對?

面對歐盟的動蕩,中國需要采取更加靈活的應對措施。首先,中國應該繼續加強與歐盟的對話,保持與歐盟的良好關系。雖然歐盟內部存在矛盾,但作為一個整體,歐盟依然是中國的重要合作夥伴。中國可以透過與歐盟加強經貿合作,來推動雙方的共同發展。

其次,中國應該積極尋找與脫歐國家的雙邊合作機會。比如,荷蘭雖然結束了歐盟,但它依然是一個重要的經濟體。中國可以透過加強與荷蘭的雙邊合作,進一步推動兩國之間的貿易往來。同樣的,對於那些有可能脫歐的國家,比如法國、奧地利、匈牙利和芬蘭,中國也應該提前布局,做好雙邊合作的準備。

最後,中國應該加快推動自身經濟的轉型升級,增強在全球經濟中的競爭力。只有自身強大,才能在全球動蕩中立於不敗之地。歐盟的動蕩給全球經濟帶來了不確定性,但對於中國來說,這也可能是一次機遇。如果中國能夠在這個過程中靈活應對,抓住機會,可能會在全球經濟版圖中進一步提升自己的地位。

網友評論

1. 「歐盟這是鬧哪樣啊?英國脫歐也就算了,現在荷蘭也跟著走了,還帶著好幾個國家蠢蠢欲動,搞得歐盟真是一地雞毛了!」

2. 「馮德萊恩這回可是壓力山大了,剛連任主席,結果歐盟內部就開始分崩離析,真是沒想到啊。」

3. 「我覺得歐盟問題的根源還是在於它的決策機制,太多的國家利益難以平衡,最終大家都心生不滿。」

4. 「對中國來說,歐盟解體可能是一個機遇。我們可以趁機加強與歐洲各國的雙邊合作,尤其是那些即將脫歐的國家。」

5. 「荷蘭這次走得幹脆,看來對歐盟是真心不滿啊。不過,這也給其他國家提了個醒,歐盟內部的矛盾真的是越來越難以調和了。」

6. 「歐盟再這麽下去,可能真的會解體。馮德萊恩想要穩定局面,難度太大了。」

7. 「中國應該保持冷靜,不急不躁,繼續推動與歐洲的合作,這樣才能在全球經濟動蕩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8. 「看到歐盟現在這樣,感覺有點唏噓。曾經那麽強大的一個經濟體,竟然會走到這一步。」

9. 「還是那句話,‘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歐盟這次的危機,可能只是一個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