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2018年,在亞美尼亞首都葉里溫,法國總統馬克龍在第十七屆法語國家組織峰會上致辭。
10月4日至5日,第19屆法語國家組織峰會在法國北部城市維萊科特雷舉行。本屆峰會為期兩天,主題為「用法語創造、創新、創業」,數十位國家領導人及國際組織負責人出席。法國政府將兩天的會議安排在維萊科特雷的新地標「法語國際城」和巴黎大皇宮,同時推出了一系列高規格的慶祝活動,足見對於此次峰會的高度重視。
法語國家組織峰會是法語國家組織的最高機構,每兩年舉行一次。成立於1970年的法語國家組織本質上是反殖民主義運動的產物。彼時,已獲獨立的原法語殖民地希望透過法語這門共同的語言促進彼此間的團結與發展,而法國也將其視為重要契機,借此維持對法語世界的影響力。因此,法國不僅成為了該組織的創始會員國之一,還主辦了1986年的第一屆和1991年的第四屆首腦會議。
此次法國主辦峰會,距上一次前總統密特朗主辦已時隔33年,國際國內環境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法國對這一峰會重燃熱情,顯然有多方面的原因。
首先,維護法語地位是法國加強在法語世界領導力的重要依托。據統計,目前全世界有超過3.2億人講法語,其中一半以上在非洲。馬克龍曾在加強推廣法語新戰略中表示,法國計劃到2050年讓全球說法語的人數增加到超7億人。馬克龍表示,為實作這一目標,法國將重點在非洲加強推廣法語。
近年來,法國在非洲薩赫勒地區遭受重挫,其「全球法國」身份受到動搖。非洲作為法國主要前殖民地,對法國的全球利益至關重要。此次峰會是法國在非洲地區重拾地位的重要契機,可加強法國與這些國家的相互理解與政策溝通,也為挽回法國在該地區失落的身份註入一劑強心針。
更為重要的是,法語國家組織擁有54個正式會員、7個準會員和27個觀察員,遍及各大洲且在不斷擴員,潛藏著廣闊的發展前景與合作空間。法國若想在國際舞台上更好地展現實力和地位,就必須讓法語區成為其堅實的後盾。為此,需要捍衛法語地位,使其從曾經的「征服者語言」轉變為真正意義上的「合作者語言」,賦予法國在法語世界新的領導者身份。
其次,峰會有助於增強法國對於地區和國際事務的影響力。自上世紀70年代發展至今,法語國家組織的功能和議題早已超越法語本身,成為了涵蓋經濟合作、政治外交、文化發展等多方面的新型合作平台,峰會讓法語國家領導人有機會共同探討事關法語國家前景的地區和全球議題,加強合作與協調。
對法國而言,主辦峰會既可以透過實施雙邊外交磋商,緩解地區緊張局勢,如馬克龍在本屆峰會中試圖對中東局勢、剛果東部局勢等施加影響;也可借助這一多邊合作機制,增加自身在全球事務中話語權的資本,幫助法國實作外交和戰略目標。此外,法語國家中有許多成員來自全球南方,法國若能充分利用這一平台,有望實作與全球南方的緊密連線,參與新的南南合作,進而拓展法國的發展空間。
再次,此次峰會的外交成就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法國國內緊張的政治局勢,提升新政府的支持率。自今年7月法國提前舉行議會選舉後,各政治派別一直處於緊張對峙狀態。民調顯示,法國民眾雖認同新政府的政策大方向,但對新政府的執政能力信心不足。成功舉辦峰會,樹立新政府在國際舞台上的積極形象,有助於提升法國民眾信心,為穩定政局奠定輿論基礎。
最後,峰會也是馬克龍實作個人政治抱負的重要平台。馬克龍高度重視教育與文化事業,「法語國際城」作為用於推廣法語和傳播法國文化的計畫,更是馬克龍上任起便著力打造的旗艦計畫之一。然而,馬克龍身處國內分裂對立的政治環境中,施政空間受到極大限制。在此情況下,作為法國總統傳統「自留地」的國際事務也就順理成章地成為了他施展政治才能、積累政治資本的新舞台。在國際場合的頻繁亮相,有助馬克龍樹立良好的國際形象,展現其外交風範,贏得國內民眾的支持與認可,進而提升自己在國內的政治影響力。
總之,法國重視法語國家組織峰會,是出於多方面的考量,包括維護法語地位、加強地區和國際事務影響力、穩定國內政治局勢以及實作總統的政治抱負等。但也應該看到,一個不穩定的國內政治環境會削弱法國在國際舞台上的影響力。因此,法國要想在國際舞台上獲取更大紅利,關鍵還是要處理好國內事務,獲得民眾認可,從而為其在國際舞台上的積極作為提供堅實的基礎。
作者:周秋君
文:周秋君(作者系上海政法學院政府管理學院副教授)圖:新華社編輯:沈欽韓責任編輯:劉暢
轉載此文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