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6月9日,由法國和哥斯大黎加共同主辦的第三屆聯合國海洋大會在法國尼斯開幕,各國政府、非政府組織、學術機構以及私營部門等各界代表齊聚一堂,共商全球海洋治理。
本屆大會總主題為「加快行動,動員所有行動者保護和永續利用海洋」,是2025年聯合國支持落實「永續發展目標14:保護和永續利用海洋和海洋資源以促進永續發展」的高級別會議。
大會官網列出大會三個主要優先事項:
推動圓滿完成海洋相關多邊行程,提升海洋保護雄心;
為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14」籌資並支持永續藍色經濟發展;
夯實和傳播海洋科學知識,以便更好地制定政策。
從議題內容來看,本次會議將聚焦三方面的進展:海洋生物多樣性保護、漁業補貼和「3030」目標(2030年保護至少30%的全球陸地和海洋)。
△聯合國官網報道:世界海洋正在消亡,尼斯聯合國峰會能否扭轉局勢。
1、海洋生物多樣性保護
【〈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下國家管轄範圍以外區域海洋生物多樣性的養護和永續利用協定】的「60份批準書目標」能否達成備受關註。
2023年,聯合國透過上述協定,旨在透過有效執行【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相關規定以及加強國際合作和協調,確保公海區域生物多樣性當前及長期的養護和永續利用。
該協定於2023年9月20日至2025年9月20日開放供所有國家和相關組織簽署,並將在第60份批準書、核準書、接受書或加入書交存之日後120天生效。中國在2023年該協定開放簽署首日就簽署了這一法律檔。截至今年6月5日,聯合國官網顯示僅有32個國家或地區批準,距離60份目標仍有距離。
同濟大學政治與國際關系學院長聘教授於宏源 在接受中央廣播電視總台環球資訊廣播采訪時表示,雖然各國有著不同的利益訴求,但是國際社會還是希望推進相關協定,實作對海洋資源的養護和永續性利用。
全球國家有沿岸海洋國、內陸國,還有一些海洋資源出口國家,海洋資源比較豐富的國家擔心這些協定會造成一些約束。今年1月美國政府的環境和永續發展政策回擺後,更是給全球海洋永續發展和保護、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面帶來了負面影響。
今年大會希望能夠采取進一步行動,推進全球絕大多數國家批準【〈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下國家管轄範圍以外區域海洋生物多樣性的養護和永續利用協定】,實際推進資金、技術、數據分享等問題的落實,希望切實幫助開發中國家共同實作海洋的永續利用以及生物多樣性資源的養護。
2、終結破壞性漁業補貼
本屆大會將著力推動【漁業補貼協定】生效。
該協定於2022年6月在世界貿易組織第12屆部長級會議上達成,確立了新的具有約束力的多邊規則,以遏制有害的漁業補貼。
中國在2023年遞交了對協定的接受書,成為較早完成該協定批約程式的主要世貿組織成員之一。該協定生效需獲得111個世貿組織成員,也就是該組織三分之二成員的正式接受。世貿組織官網顯示目前已有101個成員接受。
△聯合國官網報道:全球生物多樣性的迅速喪失威脅著30億人的生存。
於宏源認為,推動【漁業補貼協定】生效將有利於漁業的永續發展。
如果世貿組織成員能對多邊框架下的【漁業補貼協定】達成廣泛共識,這將對永續發展的漁業保護和永續利用提供幫助。
在世貿組織多邊框架內,【漁業補貼協定】強調的是漁業的永續利用,推動世界各國將全球海洋漁業從資源驅動向著永續發展、全球藍色夥伴關系、全球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的方向去轉變。
在【漁業補貼協定】的落地、發展、利用方面,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漁業生產國,長期在各方面做出了實實在在的貢獻。
3、「3030」目標的推進
2022年在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上,各國達成「昆明-蒙特婁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確立了要在2030年保護至少30%的全球陸地和海洋這一目標。
然而2024年由非營利組織海洋保護研究所等機構釋出的一份報告顯示,「3030」目標提出近兩年,僅有2.8%的海洋被評估為「可能得到有效保護」,照此進度推算,到2030年僅有9.7%的海洋能夠得到有效保護。
△聯合國官網報道:據估計世界上60%的海洋生態系已經退化或被不永續利用。
於宏源認為,本屆大會將透過各種方式爭取推進「3030」目標的實作。
包括聯合國在內的多方機構都在強調,海洋和區域需要盡快實作永續利用和永續養護,同時要實作數位治理。
透過設立「3030」目標,聯合國希望協調全球力量,落實開發中國家在自然資源保護方面需要的資金、技術和治理能力建設。
此外,透過與一些公募或私人基金的合作,形成對開發中國家以及對海洋陸地資源保護的永續融資支持。
素材來源丨總台環球資訊廣播【直播世界】
記者丨楊卓英 王洹星
編輯丨印梅梅 楊楠
簽審丨閆明 劉軼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