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際

俄羅斯有人說出心裏話,賣給中國的石油糧食,終於有機會加價了?

2025-03-14國際

本文內容均參照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註文獻來源,請知悉。

前言

中國在過去兩年尤其是俄羅斯處於「最困難」 的時期,果斷開放市場增加了大量俄羅斯農產品和能源進口,也受到了俄方的好評。

如今俄羅斯的局勢剛有好轉,卻有人在呼籲改變對華出口格局,到底是怎麽回事?

俄外長也首次公開評論中俄能源管道建設受阻事件,傳遞了什麽訊號?

2022年3月,俄羅斯遭到西方國家史無前例的「封鎖性制裁」 行動。

顧名思義「封鎖性制裁」 就是對俄經濟拉上了一道鐵閘一樣,禁止俄羅斯幾乎一切商品向歐盟經濟區以及美、澳、日、韓等國家流通。

俄羅斯是典型的出口型貿易為主的國家。

這種做法的目的就是利用封鎖加上戰爭消耗來困死俄方的經濟,達到如同拜登所說「讓盧布淪為瓦礫」 的結局。

畢竟俄羅斯每天在戰場上的消耗數以億計,只進不出是肯定不行的。

在這一時期,中國對俄增加了石油、天然氣等能源資源進口的同時,也開放了更多新的產品進入中國。

比如2022年中國批準俄羅斯小麥進口,這一進口值目前已經超過美國。

中方還開放了對俄羅斯豬肉進口程式,以及擴大牛副產品、豬副產品的供應。

其中增加的新類目有很多,包括食用豆粕、麥麩及油菜籽等農產品。

在之前的基礎上,中國還增加了俄羅斯礦產等購入,這在中俄貿易列表中的比重增加是很迅速的。

訊息人士稱,其中中方進口比例最大的還是石油天然氣等能源。

2023年一年內,中國從俄羅斯進口的能源產品超過沙烏地,特別是石油和天然氣。

當時外界盛傳俄羅斯對華出口「廉價能源」 ,也是因為拜登政府對俄石油執行限價令,強硬要求俄羅斯必須以低價對外出口能源所導致的。

而且俄羅斯不僅賣給中國能源資源,對其他中立國家印度、巴西等合作夥伴,也出口了很多。

只是因為運輸距離等優勢,中國市場獲得更多一些而已。

換句話說,當時俄羅斯面臨的國際局勢就是如此,他們的能源資源不「打折」 已經賣不出去了。

即便是如此,俄方看到了俄烏沖突有結束的曙光時,還是有所變化。

比如去年外媒報道中俄「西伯利亞力量2號」 天然氣管道計畫突然暫停,沒有按照預期開工建設。

原因就是俄羅斯對中國給出的價格以及對華供氣量都不滿意,這方面沒有達成一致的情況下,中俄就暫時談判擱置了。

近日隨著美國提出「暫時停火30天」 的方案,俄烏雙方都給出了自己的態度。

但在這個節點上,俄羅斯就有人開始想對中國改變出口政策了。

日前俄國際經濟關系研究所所長佩斯卡婭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對俄羅斯糧食出口而言,中國市場非常重要。

但她同時聲稱,因為美國對華經濟政策,中國正在對進口的美國農產品征收關稅,這將使俄羅斯看到機會,可以減少「對華出口進行的折扣力度」 ,是一個很大的優點。

這句話直白轉譯一下就是:

現在中國因為貿易戰等問題對美國實施關稅反擊,俄羅斯也對中國出口互補產品,俄方可以抓住這個機會對中國「加價」 ,改變過去的貿易方式。

俄羅斯這位政策學者的建議自然是有跡可循的。

因為中國的兩輪反制行動中,對美國的豬肉、小麥、大豆、石油、天然氣等產品都做出了加稅要求。

這些商品同時也是中國對俄購入增長最快的。

這位俄學者善於利用「機會」 ,原因在於隨著沖突有緩和跡象,國際政治壓力對俄羅斯有所減輕。

若局勢進一步緩和,俄羅斯在外交和能源貿易上的選擇空間將增大,其在能源價格談判上的立場可能會更加強硬。

不再單純依賴以低價開啟市場,而是追求能源資源的合理價值與經濟效益最大化。

畢竟俄羅斯面臨西方嚴厲的經濟制裁,能源出口受阻,歐洲市場大幅萎縮,在此困境下俄羅斯急需拓展新的能源出口渠道以維持經濟穩定。

今時不同往日,俄羅斯可以「站起來出口商品」 了。

但現實一點來說,他們還是太樂觀了。

首先是中俄之間的「供應合約」 問題,俄羅斯對華提供的很多產品都是按照規定來,這也意味著他們不能隨意加價減價,不符合合約規定。

其次是該學者的基礎就是西方國家可能對俄羅斯解除制裁,他們不賣給中國還能賣給其他國家。

但目前沒有跡象顯示歐美準備解除對俄「大封鎖」 ,或者這需要很長一段時間。

如果此時俄羅斯對華加價,他們的產品中國不進口了,又該賣給誰?

還有一點關鍵的是:中國過去增加了多元化進口方案,並且沒有對俄達到「進口依賴」 的程度,完全可以更改進口路線。

不過這只是俄羅斯學者的意思,俄政府大機率不會如此短視。

他們明白自己的處境如何,以及未來就算是戰爭結束了,可能也難以被西方接納,肯定是要走一步看一步的。

比如近日俄外長拉夫羅夫接受采訪時就曾表示,中俄現階段的一些貿易困難就是西方制裁封鎖造成的。

中俄大型天然氣管道計畫推遲,是因為兩國還在談判,俄羅斯不急於一時,中國也不會急於一時。

他表示「俄羅斯不會違背與中國達成的承諾」 ,這也暗示了他們政策不會變化。

畢竟在出口方面,中國廣闊且穩定的市場成為俄羅斯的重要選擇,雙方加強能源合作,實作互利共贏最符合利益。

參考資料

【俄羅斯向中國供應首批豬肉,價值67.7萬美元】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外媒:俄羅斯農產品對華出口審批取得進展】海外網

【「中國人目光長遠,俄羅斯人非常尊重這點」】環球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