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際

反攻前臨陣脫逃,庫爾斯克後路被俄軍掐斷,烏克蘭的美夢要破滅了

2025-01-12國際

從古至今戰爭都是殘酷的,這一道理在俄烏沖突上也不例外。在短短的一月間,烏克蘭方面因為反攻行動已經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俄軍有可能在近期將會展開奪回庫爾斯克地區的行動。

烏克蘭方面在這一次的反攻中,並不是盲目地沖擊,他也是做了很多的準備。具體到庫爾斯克的戰線上,第一個要解決的就是無人機問題。 這一點在反攻當天早上的九點鐘,第一線的俄羅斯無人機小組感受應該是最深刻的。

根據前線撤下的俄軍指揮官表示,他們的無人機在那一刻根本沒有辦法飛,基本都受到了幹擾。他們後來據此推測,大機率是北約援助的烏克蘭反無人機系統啟動,導致訊號被幹擾的緣故。

烏克蘭就是趁著這一段時間的空隙期,大批的裝甲縱隊得以繞到平原上,目標直指比爾丁的大規模沖鋒。這也是為什麽行動剛開始時,烏克蘭取得的戰果似乎很大的原因: 空中沒有無人機的幹擾,地面上的排雷行動也很順利,比爾丁自然很快地就被接近了。

但俄軍的反應也很迅速,很可能在以前的預演中,早就已經預演過普通無人機失效的情況,立馬換上了光纖無人機。後續很多摧毀烏克蘭坦克的視訊,就是這部份光纖無人機的功勞。

另外烏克蘭在情報方面也犯了不少錯誤,首先選擇的地點是俄軍兵力的薄弱處,但卻沒有考慮俄軍為什麽在這裏會布置這麽少的兵力。這裏的地形和部隊的實力決定了, 這裏不需要布置太厚的縱深,烏克蘭撞到這裏就如同撞到了鐵壁。

第二個就是烏克蘭自身內部協調問題,沒有得到有效解決。 在烏克蘭第一波沖鋒抵達比爾丁外圍時,第二波需要沖擊的兵力還沒有走出防線。

而且再加上之前說過的地勢問題,俄軍占據著高地,烏克蘭的部隊大多被擠在了河谷中。一個在高處一個在低處,俄軍當然可以居高臨下地輕松擊退烏克蘭的進攻。

事實上,地形因素也並不是決定性的。假如烏克蘭的第二波沖擊兵力能夠及時趕到,憑借著第一波壓制了俄軍無人機的優勢, 摸到樹林帶陣地的那時候,比爾丁和新索特尼斯基一定會掉。

但問題恰恰出在了第二波上,擔任第二波主攻任務的烏克蘭第95空降旅臨陣脫逃,以沒有得到相應的反擊資源為理由抗命, 這就導致了第二波的兵力反而不如第一波,全部被殲滅在了比爾丁。

所以這次烏克蘭的攻勢傷亡是很大的,並非某些訊息源上所說,烏軍憑借極小的代價擴張了在庫爾斯克的陣地,這是罔顧事實的。

而且俄軍並不是一直在被動防禦,在烏克蘭進攻短短一天後,俄軍的反擊也來了。 根據「今日俄羅斯」1月9日的報道,俄軍正大踏步地向著小洛克尼亞前進,並且正在接近蘇賈地區。

作為在庫爾斯克烏軍的補給後勤中心,蘇賈地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旦這裏被俄軍控制,意味著庫爾斯克的烏軍將面臨著後路被掐斷的困境, 到時候別說進攻的美夢了,能不能安全撤退都會成為一個很大的問題。

但有一點值得肯定的是,俄烏沖突極大地推動了軍事變革。傳統觀念中只要電子壓制開啟,對方局部區域變成瞎子,再發動裝甲突擊就以為能出其不意,這是過時的戰爭理念。

當北約想到給烏軍武裝優秀的幹擾系統時,俄軍已經在光纖領域走了一段距離。 這也將給後續的戰爭沖突提供一種全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