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對黎巴嫩發動了地面攻勢,但伊朗突然改口,拒絕派兵參戰。在這一關鍵時刻,埃爾多安呼籲聯合國介入,提出對以色列采取軍事行動的建議。伊朗為何會改變立場?而土耳其又為何選擇站在以色列的對立面?
在成功出動空軍擊斃真主黨最高領袖納斯魯拉之後,以色列在中東地區的軍事行動似乎已難以被遏制。當地時間10月1日,以色列國防軍釋出聲明稱,其作戰部隊已在黎巴嫩南部針對真主黨展開了「有限的地面行動」。這一事態迅速引發全球多方的高度關註,因為沒人能預料到以色列國防軍目前進行的地面攻勢是否會進一步引發新一輪的黎以戰爭。所謂「有限的地面行動」實質上是以色列國防軍精心策劃的一種軍事策略,主要任務是派遣裝甲部隊掩護工程兵拆除真主黨在黎以邊境一帶修建的防禦工事。選擇在殲滅真主黨高層之後發動這次地面行動,顯然是以色列在試探真主黨及其背後伊朗等抵抗力量的反應。
如果沒有采取有針對性的行動,以色列很可能會直接派出地面部隊進攻黎巴嫩,清剿南部的真主黨力量。因此,未來決定以色列軍隊行動方向和目標的關鍵因素,將取決於真主黨和伊朗的態度與舉動。令人意外的是,伊朗政府高層此前曾表示會出兵黎巴嫩,與以色列軍隊作戰。然而,伊朗外交部現在卻改變了立場,聲稱伊朗不會派遣軍隊前往黎巴嫩或加薩走廊與以色列對抗,因為伊朗相信黎巴嫩和加薩都有能力抵禦侵略。顯然,這種鼓勵性的說辭難以令人信服。在一些專家看來,伊朗此舉實際上與向以色列「示弱」沒有太大區別。真主黨的最大支持者正是伊朗,而以軍擊斃了納斯魯拉,按理說伊朗應為此出面,否則其在中東的影響力和威懾力將大幅下降,甚至不排除以色列未來可能直接對伊朗本土發動斬首行動。
畢竟哈馬斯領導人哈尼亞是在德黑蘭被以色列特工暗殺的,局勢進一步惡化後,以色列空軍越境進行斬首行動也並非不可能。這也解釋了為什麽在得知真主黨高層被團滅的訊息後,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會第一時間被轉移到安全地點,因為伊朗擔心以色列已經「殺紅了眼」,可能會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將整個抵抗陣營的領導人全部斬首。然而,在伊朗做出「讓步」後,土耳其卻選擇站了出來。近日,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在國努內閣會議上公開表示,如果安理會無法阻止以色列對加薩和黎巴嫩的襲擊,那麽聯合國應該建議對以色列采取武力措施。作為北約第二大軍事力量,土耳其此番直接挑戰以色列,無疑讓美西方國家感到進退兩難。畢竟支持任何一方都會引發另一方的不滿和憤怒,這對後續合作與關系處理將帶來不少麻煩,因此最明智的選擇似乎是「置身事外,保持沈默」。
土耳其之所以將矛頭對準以色列,歸根結底還是受「利益」驅動的。長期以來,土耳其一直希望在伊斯蘭世界中扮演領袖的角色,這一點與伊朗的目標相契合。此外,近年來土耳其持續向黎巴嫩和加薩地區運送物資,逐漸在伊斯蘭國家中積累了相當的聲望和影響力。再加上其不俗的軍事力量,土耳其得到了不少國家的認可與支持。值得註意的是,這次土耳其並未直接表態要派兵進入黎巴嫩或加薩與以色列軍隊對抗,而是呼籲聯合國介入,將問題拋給了安理會。無論結果如何,土耳其都能因此收獲一筆不容忽視的政治資本。至於是否會得罪以色列,埃爾多安並不會對此感到憂慮,畢竟有北約這塊護身符在,以色列即便再憤怒,也不敢輕舉妄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