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俄羅斯駐華商務代表亞歷克賽·達赫諾夫斯基在接受衛星通訊社采訪時強調,中俄兩國除了擴大雙邊貿易額,更重要的是得先把工業合作的關系調整好。
俄羅斯代表表示:「我們得承認,看貿易額怎麽變是挺關鍵的,但光看這個還不夠。我們得把工業合作的關系理順,往更復雜、更深入的經濟往來上努力。」
此外,達赫諾夫斯基指出,俄羅斯和中國的商人們都渴望進行相互投資合作。
那麽,這位俄羅斯代表的言論,究竟有何用意?又釋放了什麽訊號?
俄羅斯的意思很直接,就是他們希望中俄的經濟合作不只是買賣商品那麽簡單,而是要往更深入的工業制造方面發展。
簡單來說,俄羅斯是想讓中國把更多產業搬過去,幫助俄羅斯推動工業進步。
大家也知道,俄羅斯繼承了蘇聯的大部份家底,而且在全球的工業實力排名也不差。
時代在往前趕,社會也在不斷進步,可是俄羅斯的工業界這些年卻有點原地踏步,甚至有些退步,主要是因為經濟不景氣、技術更新不快和國際形勢復雜等原因,現在很多工業制造領域的能力幾乎就是靠著以前蘇聯時代留下的底子在撐著。
舉個例子,俄羅斯那艘正在維修中的庫茲涅佐夫航母,就能看出他們的工業水平,和美國中國比起來,差距還是挺明顯的。
不得不說,現在美國的工業制造水平有點不給力啊。
所以,俄羅斯現在急著提升自己的高端制造業水平。
要想再「工業化」,只有兩個方法。
這就好比是慢慢磨刀不誤砍柴工,但這樣走可能會太慢了,耗時長不說,還不足以迅速增強俄羅斯在國際上的實力。
簡單來說,就是找個靠山,比如盼著中國能給他們幫忙。
要是中國把電子、電腦和通訊這些產業裏的某些環節搬去俄羅斯,那俄羅斯的工業實力很快就可能迎來一個大飛躍。
所以,俄羅斯駐華商務代表指出,這主要是為了使兩國在工業合作上關系更順暢,進一步推動更復雜和深入的經濟交流。
這事兒嘛,俄羅斯那邊有這心思也挺正常的,人之常情嘛。
但真正的問題是,中國能得到什麽好處呢?
簡單來說,我們有能力幫俄羅斯提升工業制造,可關鍵是要看俄羅斯能給我們帶來什麽報酬。
說俄羅斯光靠嘴皮子就能弄到先進制造技術和產能,那是不現實的,而且這樣對中俄關系的發展也沒啥好處。
中俄的合作是建立在公平互利的基礎上的,要是其中一方總想著只占便宜,那對另一方來說就不公平,這樣關系也維持不了長久。
很明顯,俄羅斯得想想怎麽用點啥東西來交換,讓中國幫他們提高工業水平,這樣中俄關系才能更穩固地發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