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際

妄圖用【璦琿條約】破壞中俄關系,這是居心不良的表現!

2024-09-09國際

自俄烏沖突爆發以來,有些人追隨美西方的言論,企圖破壞中俄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系。近日,台灣民進黨當局領導人賴清德也借【璦琿條約】大做文章,妄圖借此挑撥中俄友誼,試圖為「台獨」尋找合理依據。

隨後,大量網路「水軍」在社交媒體上煽動對立情緒,試圖將「台獨」行為合理化,並企圖破壞中俄之間的關系。

最終,俄羅斯外交發言人紮哈羅娃迅速且毫不留情地予以反擊。她強調,俄羅斯始終堅守一個中國原則,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為中國唯一合法代表,台當局無權代表中國發聲。同時,紮哈羅娃警告稱,賴清德的分裂主義主張不過是肆意的狂吠,對台灣毫無益處。

說實話,我也希望我們中國的領土可以無限擴充套件,但這顯然是不切實際的。實際上,中俄兩國之間的領土爭端早在2004年就已經解決了,後面我會對此進行詳細說明。

無論討論什麽話題,我們都必須講清楚因果關系和相關依據。如果只談歷史,成吉思汗的後裔曾統治和殖民過東歐,統治面積超過3300萬平方公裏,但蒙古帝國的歷史並不屬於中國歷史的一部份。

如果我們聲稱蒙古帝國曾殖民過的土地都應該歸我們所有,那無疑是非常不切實際的。就像猶太人一樣,他們認為全世界的其他民族都應成為猶太人的奴隸,誰會真正重視這種觀點呢?

當今國際秩序是由【聯合國憲章】下的國際公約所構建的。中國對台灣的主權不僅有歷史依據,還依據了二戰時期的【開羅宣言】和【波茨坦公告】,這些法律檔明確了中國對台灣的無可爭議的主權。

在長達14年的抗日戰爭中,中國軍民傷亡慘重,付出4000萬人的代價,最終贏得了戰爭的勝利。1945年,日本政府在宣布投降時,明確表示接受【波茨坦公告】;同時在投降書中清楚寫明,日本無條件將台灣、澎湖列島及其周邊島嶼歸還中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國際社會公認的唯一合法代表中國的政府,毫無疑問對台灣擁有不可爭辯的主權。因此,台灣民進黨當局及其「台獨」分子賴清德等人的言論,實在如同野狗的狂吠般荒謬。

在許多中國人的眼中,1858年5月,清朝(鹹豐八年),當時的大黑龍江地區將軍奕山與沙皇俄國簽訂的【璦琿條約】是一種恥辱。然而,在許多俄羅斯人看來,他們卻認為這是中國人帶給他們的恥辱!

為什麽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我們要從蒙古帝國談起。這個帝國在其巔峰時期,疆域面積達到驚人的3300萬平方公裏,是人類歷史上版圖最為廣闊的連續帝國。如今的多個國家曾經都屬於蒙古帝國的領土,包括蒙古、中國、俄羅斯、哈薩克、吉爾吉斯、塔吉克、烏茲別克、土庫曼、阿富汗、伊朗、伊拉克、亞塞拜然、亞美尼亞、喬治亞和土耳其等十多個國家。

嚴格來說,蒙古帝國的歷史並不嚴格算作中國歷史的一部份。真正與中國歷史相關的,是從忽必烈建立元朝這一時期開始的。接下來我們詳細講解這一段歷史。

正如古話所說,羅馬的輝煌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而蒙古帝國的遼闊疆域同樣也不是在短時間內形成的。

1206年,鐵木真在統一草原各部落後,受到蒙古貴族的擁戴,被尊為成吉思汗。這一事件標誌著蒙古帝國正式崛起,走上了人類歷史的舞台。當時的蒙古帝國僅控制了現今蒙古國全境、中國的部份內蒙古地區以及西伯利亞南部。

鐵木真稱汗六年之後,便對世代宿敵金國發動了大規模的軍事行動。從此,蒙古汗國與由女真建立的金國展開了一場持續24年的戰爭。到公元1211年,蒙古軍隊攻占了金國的中都,即今天的北京。

接著,大量的山東、河北、山西地區的土地被進一步占領。此時,金國皇帝實際上已經淪為了「河南王」,僅能依靠黃河至潼關的防線勉強抵禦蒙古鐵騎的侵襲。

由於氣候和交通等因素的影響,蒙古人的南征行動受到了阻礙。因此,成吉思汗轉而將目光投向了西方,遼闊無垠的歐亞大陸相較於被崇山峻嶺隔斷的黃河流域,更適合蒙古鐵騎縱橫馳騁。

1217年,成吉思汗任命木華黎繼續統帥對金國的軍事行動,而他本人則率領主力軍返回蒙古,為即將展開的西征做準備。1218年,西征的蒙古軍隊徹底消滅了由乃蠻部皇室後裔耶律大石建立的西遼政權。至此,蒙古人成功開辟了通往西方世界的道路。

當時,蒙古將主要精力集中在對抗東方的金國,成吉思汗於是決定派遣商隊前往西方進行貿易,以增強蒙古對西方世界的影響力。公元1219年,花剌子模訛答剌城的海兒汗屠殺了來自蒙古汗國的499名商人。

成吉思汗隨即派遣使節與花剌子模國王進行交涉,然而,花剌子模國王摩訶末卻將使節殺害。成吉思汗震怒,親率大軍西征花剌子模。蒙古大軍在與花剌子模的戰爭中一路南下,最終推進到印度河流域。

不久後,蒙古鐵騎便橫掃了從現今的中亞到歐洲東部,及伊朗北部的廣闊地區。其間,成吉思汗還曾下令麾下「四獒」之一的速不台率領兩萬余騎兵,自南高加索北上,進入如今的凱瑞米亞和烏克蘭地區。

然而,由於在亞薩馬拉河戰役(今保加利亞)中失利,蒙古人被迫撤退。因此,在成吉思汗的西征期間,他們未能在當地建立起穩固而有效的統治。

1225年秋,成吉思汗結束了長達七年的西征,重返蒙古草原。此時,西夏背棄盟約,致使大將木華黎含恨而亡。盡管年已64歲,成吉思汗仍堅持親自率軍討伐西夏。最終,西夏不敵,西夏國王不得不派遣使者前來求和。

1227年8月,年已66歲的成吉思汗在位於六盤山下的清水縣(今屬甘肅)病逝。

此時,蒙古帝國的版圖已擴充套件至內外蒙古、中國新疆、中亞、克什米爾及伊朗北部等地區。成吉思汗去世後,窩闊台繼任為大汗,他與弟弟拖雷遵循成吉思汗的遺願,繼續展開征戰,並於公元1234年滅亡金國。

公元1236年至1242年,成吉思汗的長孫拔都率領大軍征戰窩瓦河流域,這場歷史上被稱為蒙古人的第二次西征,以其手段的極度血腥和殘忍而聞名。

當時俄羅斯的領土遠小於今日,其境內地勢平坦低窪,積雪融化後形成大片沼澤。因此,拔都的大軍選擇在冬季出征。眾所周知,蒙古人作為遊牧民族,尤其精於騎射;而俄羅斯的各位王公及其屬下的軍隊則采用歐洲的戰陣方式,重視擊劍,但在雪地上,龐大的軍團行動顯得十分遲緩。

當時,俄羅斯各部落之間關系十分緊張,這也為蒙古大軍提供了逐個擊破的良機。

根據相關史料記載,蒙古親王闊列因在戰鬥中受傷而身亡,拔都於是下令將三城內的所有人畜全部屠殺,寸草不留。數日後,蒙古大軍圍攻物拉的米兒城,要求攸利王投降。攸利王的兩個兒子堅守了六天,最終被破城殺死。諸王妃和孩童逃入教堂,蒙古兵放火射箭,將他們全部燒死在教堂內。

在西征過程中,拔都軍隊遭遇的最慘重損失發生在攻克郭爾斯科城的戰鬥中。該城國王瓦西裏堅守不出,結果蒙古軍在強攻中損失慘重,陣亡四千余人,受傷超過兩萬人,其中三位王爺戰死。拔都憤怒不已,隨即增派哈丹和不裏的兩支軍隊增援,經過兩個多月的艱苦作戰,最終才攻陷了該城。

隨後,蒙古軍隊將城中所有數萬名男女老幼一律集中起來,毫無例外地處決,血水泛濫,充滿了溝渠。他們還將俘獲的國王瓦西裏活活淹死在這片血流成渠的水中。

第二年冬季,蒙古大軍沿窩瓦河和頓河一路推進。在短短兩個月內,他們征服了俄羅斯東南部的所有部族。隨後,拔都下令暫時整頓軍隊,並計劃進攻南俄地區,主要目標是基輔。

基輔王當時是攸利王的弟弟,在攸利王陣亡後,趁著蒙古軍隊撤退,他占領了物拉的迷兒城,繼承了兄長的王位。然而,鄰國的扯耳尼哥王趁他離開時占據了基輔。隨後,蒙古大軍卷土重來,基輔王選擇投降,而扯耳尼哥王則被迫獨自應戰。

基輔是南俄地區一座繁榮美麗的商貿大都會,蒙古大將蒙哥希望能夠保全這座城市,於是派使者入城勸降。然而,基輔的民眾憤怒異常,群起而攻,將使者殺害。守城的將領深恐蒙古人因此展開屠城報復,便棄城逃亡,先是去了匈牙利,之後又輾轉逃至波蘭。

基輔由一名叫狄米脫裏的將領帶領全城居民進行防守。同年十二月,拔都率領各路兵馬,總數達五十萬,對基輔發起圍攻。一位年少的蒙古王子在戰鬥中陣亡,最終城池失守,整個城市幾乎被屠滅,僅剩下兩百多戶幸存。

至此,俄羅斯全境已被蒙古大軍征服。就在他們準備向由日耳曼諸王公、波蘭和匈牙利組成的聯軍發起進攻時,東方的蒙古大本營傳來了窩闊台大汗去世的訊息。拔都等率領西征的將領立即趕回蒙古草原,參加選舉新大汗的忽裏勒台大會。

1247年,蒙古宗王闊端在涼州與西藏薩迦派活佛薩迦·班智達舉行會盟,確立了蒙古帝國對吐蕃地區的統治。1253年,蒙古大汗蒙哥命令其弟忽必烈率軍南下,征服大理國。1253年至1259年間,蒙古帝國展開第三次西征,由成吉思汗之孫旭烈兀統領軍隊,從首都和林(今蒙古國哈拉和林)出發,最終征服阿拉伯帝國。

當蒙古軍團正準備乘勝攻打埃及時,東方的蒙古本部卻傳來一個噩耗:大汗蒙哥在進攻南宋重鎮四川合州的釣魚城時因病去世。

因此,旭烈兀急速率軍東返,埃及馬穆魯克王朝抓住機會揮兵攻入敘利亞,成功遏制了蒙古軍隊繼續向西推進。在蒙古帝國不斷擴張的過程中,術赤、察合台、窩闊台、拖雷等各藩王皆掌握了廣袤的領土和強大的軍隊。

盡管蒙古軍隊在當時戰無不勝,但由於蒙古人口稀少,難以有效治理廣袤的領土。此外,蒙古剛剛從原始部族形態轉變而來,未能在帝國各地建立起統一的文化和經濟紐帶。

因此,當他們面對人口遠多於自身且文明程度更為發達的民族時,反而迅速與當地人口融合。這正是蒙古帝國逐步走向分裂的一個原因。同時,蒙古黃金家族內部的權力鬥爭,也進一步加劇了帝國的分裂與解體。

1271年,蒙古帝國的奠基者成吉思汗的孫子忽必烈,依循中原漢族歷代王朝的傳統文化,從【易經】「大哉乾元」中取義,定國號為大元。自此,蒙古帝國正式分裂為元朝、察合台汗國、窩闊台汗國、欽察汗國(金帳汗國)以及伊爾汗國(伊利汗國)。

元朝逐漸轉變為一個融入漢文化、實作中國化的王朝,而蒙古的四大汗國則逐漸走上了各自獨立發展的道路。顯而易見,只有忽必烈建立的元朝是中國歷史的一部份,而四大汗國的歷史則不屬於中國歷史的範疇。

當時的欽察汗國在東歐各國,包括俄羅斯,實施了長達240多年的統治。而窩闊台汗國的疆域則覆蓋了原蒙古乃蠻部落的廣闊地區,以及西遼國的一部份領土,約等於今天的中國新疆地區、額爾齊斯河上遊和巴爾喀什湖以東的區域。

忽必烈建立元朝後,仍然繼續進行擴張和征服的行動。他在攻下大理之後,蒙古的軍隊進一步深入越南、占婆等地區,成功實作了對宋朝西南方向的戰略包圍。

1276年,元軍攻陷南宋都城臨安,迫使宋恭帝趙㬎等人投降。3年後,元軍在崖山海戰中擊潰了南宋最後的抵抗勢力。

實際上,忽必烈曾試圖讓蒙古這個以陸地為主的傳統帝國透過掌控海路來統治世界。為此,他策劃了對高麗、日本、越南和爪哇等地的軍事行動。盡管這些軍事行動在短期內取得了一些效果,但從最終結果來看,它們都以失敗告終。

根本原因在於蒙古的主體民族人數稀少,其統治階層源自原始部落社會的野蠻征戰,導致無法建立起有效的文化、政治和經濟等各方面的聯系。

從那以後,元朝逐步從一個擴張性的帝國轉變為一個更加內斂的王朝。忽必烈的後代們突然意識到,唯有逐漸擺脫過去那種野蠻的征戰與掠奪,才能確保國土的基本穩定。

【元史·地理誌】中記載了元朝的疆域為:「北至陰山之北,西界流沙,東達遼左,南至海表。」顯然,這段描述中並未涵蓋當時四大汗國的領土。

所謂蒙古帝國,實際上是由中國的元朝和四大汗國共同組成的。雖然成吉思汗為帝國打下了最初的基礎,但其龐大的疆域是經過幾代人的征戰才最終形成的。成吉思汗去世時,蒙古帝國實際控制的領土大約只占其征服範圍的一半。

我們提到的【璦琿條約】,是發生在清朝鹹豐八年的1858年5月,即元明兩朝滅亡之後。造成這一事件的根本原因是清朝的滿洲統治者。為了維持滿洲血統的純正,他們禁止漢人出關,結果導致了關外地區人口稀少、土地廣闊的局面。

沙皇俄國趁著這個地區人口較多的優勢,逐步向東擴張,頻繁與中國發生沖突,而滿族人完全無力抵擋。同時,由於大清正值鴉片戰爭時期,實力無法與俄國抗衡,最終在新疆與外興安嶺的抉擇中,清政府選擇了前者。

沙皇俄國當時聲稱,那個地方屬於成吉思汗的領土,而非中國的領土;而俄國沙皇則被認為是成吉思汗的外孫,因為欽察汗國的創立者拔都確實是成吉思汗的直系長孫。隨後,欽察汗國之下有一個諸侯國,名為莫斯科大公國,他們規定正宮夫人必須是蒙古公主。

也就是說,莫斯科大公國的國王必須迎娶拔都的直系女兒。因此,歷代沙皇在血統上都可以追溯到蒙古公主的後裔。由於歐洲國家承認母系繼承權,他們認為沙皇有權繼承這些領土。

在展現實力與血統的前提下,時任大黑龍江地區將軍的奕山簽署了【璦琿條約】。

清朝當時之所以能夠得到那片土地,確實是借助了蒙古王國的力量。然而,沙皇俄國的說辭是,蒙古王國並不屬於成吉思汗的「黃金家族」。盡管清政府並未認可奕山所簽訂的這份不平等條約,但隨著英法聯軍的侵略和局勢的變化,清政府最終因無力抗衡而被迫預設了該條約。

從我們中國人的立場來看,這種情況顯然是不平等的。然而,在俄國人眼中,他們始終認為這是收回被我們占據的土地。這種分歧正是我們視為恥辱的原因,同時也是俄中關系多年不睦的一個重要因素。

新中國成立之初,中蘇兩國關系較為友好,因此邊界問題並未被提上議程。然而,隨著60年代兩國關系惡化,邊界爭端逐漸升級。

1964年,中蘇兩國展開了首次邊界劃界談判。然而,由於彼此之間存在較大分歧,最終僅在一個問題上達成共識,即在劃分河流邊界時,以河道的主航道中心線作為界線。直到1978年,雙方依然未能達成全面協定。

之後,隨著中蘇關系的緩和,雙方於1987年2月重新開啟了邊界談判。到了1991年5月中旬,中蘇兩國簽署了【中蘇國界東段協定】。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繼承了其國家事務,中俄雙方在1992年至1999年期間再次對兩國東段邊界線進行了重新勘定。

2004年10月,中俄兩國簽訂了【中俄關於兩國邊界東段的補充協定】,正式就東段爭議地區達成了最終協定。2005年,雙方完成批準書的互換,協定自此生效。至此,困擾中俄多年的東部邊界問題終於得以徹底解決。

顯而易見,中俄領土爭端的和平解決,不僅凝聚了幾代領導人的智慧與努力,也是維護兩國邊界和平與友好關系的重要方式,更是保障邊境地區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關鍵所在。

對於國家領土的變遷,真正關心的人應當親自將最新的中國地圖與舊版地圖進行對比,而非輕易聽信他人的煽動。

那些無視歷史因果、不顧第二次世界大戰背景及【聯合國憲章】等國際公約,僅憑大清政府160多年前簽署的【璦琿條約】進行炒作,試圖挑撥中俄友好關系,借此指責中國政府,甚至為「台獨」辯護,皆是別有用心!

中俄兩國是無法改變的「鄰居」,在地緣政治上,兩國的關系更是密不可分,唇齒相依。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而中俄「背靠背」的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系,不僅造福兩國人民,也為推動世界和平發揮積極作用。

客觀而言,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家的領土是永遠不變的,而是由其實力決定的。因此,要想有所作為,必須自身強大。發展才是真正的硬道理,僅靠言辭無法贏得尊嚴,更無法收回領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