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際

哈馬斯一把手死得太奇怪,哈梅內伊誓要復仇,以色列在等一個時機

2024-08-01國際

哈尼亞在伊朗遭遇了悲慘的死亡,哈內梅伊誓言要為此報仇,而美國則繼續擺出一副「與我無關」的態度。

7月31日,一則震驚世界的訊息傳出:巴勒史坦抵抗組織哈馬斯的領導人哈尼亞竟在伊朗的住所去世。而他此行的目的是參加伊朗新任總統佩澤希齊揚的就職宣誓儀式。

在巴以戰爭仍未見停火跡象,且停火談判頻頻出現分歧的背景下,哈尼亞的死亡無疑將導致談判破裂,進而延長戰火,甚至可能引發局勢升級,擴大戰爭規模,造成以色列與伊朗之間的直接沖突。

這絕非危言聳聽。哈尼亞遇襲身亡之後,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已經釋出指示,要求作為東道主的伊朗必須為哈尼亞復仇。【紐約時報】更是透露,哈梅內伊已經下達命令,要求對以色列實施直接打擊。

哈梅內伊下令展開對哈尼亞的復仇行動

確實,作為佩澤希齊揚就職儀式的來賓,哈尼亞竟然在德黑蘭的住所被殺害,而且還是在佩澤希齊揚宣誓就職的第二天,這對伊朗來說無疑是一種巨大的諷刺。這一事件無可爭議地暴露了伊朗內部滲透的嚴重程度,安保工作之差勁,以及情報系統的無能,使伊朗在國際社會面前丟盡了顏面。

此外,佩澤希齊揚剛剛宣誓就職,正值伊朗內部局勢動蕩之際。他在就職時表示,已做好透過談判緩解與西方緊張關系的準備。如今,以色列直接在伊朗境內擊殺哈尼亞,無疑是在打佩澤希齊揚的臉,這一事件也必然會對伊朗內部產生影響。

更為重要的是,哈尼亞的死亡給其他伊朗官員敲響了警鐘。既然今天以色列能夠毫無痕跡地暗殺哈尼亞,那麽明天同樣可能會對伊朗的其他高級官員采取行動,這完全取決於以色列是否願意。這無疑是件極其令人恐懼的事情。

如果伊朗不展示明確態度並作出強烈反應,以色列將會變得更加肆無忌憚。同時,這也會導致「抵抗之弧」的其他盟友對伊朗失去信心。因此,無論如何,伊朗必須讓以色列付出代價。

然而,伊朗將會采取何種反擊措施以及反擊的力度有多大仍難以預測。伊朗常駐聯合國代表伊拉瓦尼表示,「伊朗將根據國際法保留對哈尼亞遇襲事件的自衛權」,這表明伊朗目前不希望將事態升級,其行動可能會受到限制。

上一次,當以色列對伊朗駐敘利亞大使館實施轟炸,導致多名伊朗高級軍官和外交人員遇難時,伊朗僅僅以「飛彈互炸」的方式回應,並沒有采取更進一步的行動,從而有效控制了局勢。那麽,這次伊朗是否會因為哈尼亞而對以色列發起戰爭呢?這個問題仍然值得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

以色列對哈尼亞發起襲擊的原因之一在於哈尼亞長期以來一直在以色列的「刺殺名單」上,攻擊哈馬斯領導人已成為以色列的常規行動。

另一方面,以色列顯然意圖破壞目前的巴以停火談判,並進一步拖延局勢,甚至可能升級沖突,迫使美國直接介入。這種策略與他們此前轟炸伊朗駐敘利亞大使館的舉動具有相似性質。

盡管當前以色列在巴以沖突中進展緩慢,內塔尼亞胡政府卻不願意結束這場戰爭。對他們而言,唯有持續戰爭才能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至少要等到美國大選結果公布。如果川普最終贏得選舉,那麽對內塔尼亞胡政府來說,無疑將是「救星」降臨。

川普與內塔尼亞胡的關系非常深厚,兩人都屬於極右翼陣營。相比拜登,內塔尼亞胡與川普更有共識和共同語言。

有趣的是,此刻,布林肯和奧斯丁正忙於新加坡的「出差」工作。以色列顯然掌握了時機,在拜登政府最繁忙的時候,制造了這樣一個重大事件。

正在存取新加坡的布林肯表示,美國事先對納尼亞遭襲一事毫不知情,與此毫無關聯。他還補充道,哈尼亞遇襲是否會對巴以戰爭產生影響尚不確定,但美國將盡全力促成停火。

奧斯丁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他不認為這件事會引發局勢失控,認為仍然存在開展外交斡旋的可能性和機會。這顯然與他們之前對以色列轟炸伊朗使館時的態度如出一轍:不知情、不了解、不參與。

此刻,布林肯和奧斯丁正進行亞洲之行。

美國顯然不希望局勢升級,竭力撇清關系。當前拜登政府因選舉事務忙得不可開交,而且從拜登和哈裏斯缺席內塔尼亞胡在美國國會的演講來看,他們在大選期間不願再激怒選民。然而,以色列卻在此時搞出了這一大動作。

盡管拜登政府竭盡全力想要撇清關系,但外界仍然難以接受或相信,美國的嫌疑仍然難以擺脫。看來布林肯結束亞洲之行後,又將不得不忙於中東事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