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6月8日,德國社會協會(Sozialverband VdK Deutschland e. V.)呼籲聯邦政府提高「公民津貼」(Bürgergeld),以幫助低收入群體應對持續上漲的食品價格,使之負擔得起季節性蔬果消費,比如草莓。本特勒的政策建議意外在社交平台引發大量負面反饋,一場由「草莓」引發的風波迅速席卷評論區,演變為對德國社會保障制度的激烈討論。
據德國【世界報】(www.Welt.de)6月8日報道,德國社會協會主席韋蕾娜·本特勒 (Verena Bentele)日前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對於低收入者或者領取公民津貼的家庭來說,如今連草莓這樣的本地新鮮水果都難以承受。這說明,我們的基礎保障額度必須隨物價上漲持續進行調整。」她進一步呼籲:「每月用於食品支出的部份,必須足以保障人們攝取健康而充足的營養。」她還提議降低水果和蔬菜等基本食品的增值稅稅率,以緩解生活負擔,讓人們「哪怕只是在餐後享用一磅新鮮草莓,也能重新找回日常的小確幸。」
然而,這一表態在德國網路上迅速遭遇輿論「反噬」。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發現,在相關新聞的評論區中,點贊數高的熱評幾乎一邊倒地對德國社會協會及其主席、公民津貼領取者提出質疑乃至諷刺,反映出德國社會在福利制度分配與公平性問題上的深層焦慮。
有評論寫道:「我只能建議那些贊同這個‘要求’的人去對相關‘當事人’說——幹脆自己去采草莓吧。這比在超市買便宜多了,又能鍛煉身體,讓臉色紅潤,還能打發大量空閑時間。」(1355贊)
另一熱評更是諷刺:「還有梅賽德斯、出國旅行、每年的豪華遊輪之旅,是不是也該由我們這些‘納稅人’來買單,哪怕我們自己早就負擔不起了。」(956贊)
【世界報】8日的報道稱,根據農業市場資訊公司 (Agrarmarkt Informations-Gesellschaft) 的統計數據,今年6月初,德國草莓在所有銷售渠道的平均價格為每公斤5.87歐元;而在去年同期的相應行事曆周,價格為每公斤5.31歐元。這意味著價格同比上漲了10%以上。
然而,有網友指出,超市草莓其實並不貴——Aldi和Kaufland等折扣超市,草莓價格都在每磅(約453.5克) 1.88–2.49歐元之間。網友表示這完全在普通家庭承受範圍內,並批評社會協會領導層「不接地氣」,只去有機商店購物,不了解民間價格實際。同時也有人指責一些津貼領取者優先消費煙酒、水煙吧、紋身等「非生活必需品」,卻抱怨買不起水果。
德國VdK社會協會是德國規模最大的社會協會,成立於1950年,其會員人數超過230萬。VdK直譯是「德國傷殘退伍軍人、戰爭遺屬和社會養老金領取者協會」。隨著歷史發展,這個名字的原始含義逐漸淡化,現在的德國社會協會主要負責為退休人員、領取補助或殘疾養老金的人員提供咨詢服務,其關註的議題廣泛,涵蓋養老金、健康、護理、社會參與、無障礙環境、老年生活以及社會保障等多個方面。
公民津貼(Bürgergeld)是德國為具勞動能力的求職者及其家庭設立的國家基礎保障體系,前身為「哈茨四」(Hartz IV)。它包括基本生活費(Regelsatz)、住房費用以及必要的額外補助,申請後由當地的職業中心(Jobcenter)發放。2025年,單身成年人的基本生活津貼標準為每月563歐元(約合人民幣4620元)。這筆金額用於日常基本生活開支。
根據德國聯邦統計局最新公布的數據,2024年德國經濟再度萎縮,國內生產毛額(GDP)下降了0.2%。這是歐洲最大經濟體連續第二年出現經濟萎縮。近年來,德國深陷生活成本危機,尤其是因俄烏沖突引發的能源價格飆升對民眾和企業的影響尤為嚴重。
澎湃新聞記者 南博一 實習生 周子卿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