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格陵蘭的冰天雪地中,當地民眾迎來了4年一次的議會選舉。最新結果顯示,在這屆投票率明顯高於往屆的議會選舉中,反對黨民主黨獲得29.9%的選票,成為議會第一大黨。
民主黨在大選前就向美國發出明確警告:格陵蘭島是非賣品。而唯一表示信任美國的政黨只獲得了約 1% 的選票。
格陵蘭島實行議會制,相關政黨將根據議會選舉結果組成自治政府。由於本次選舉沒有任何一黨獲得過半議席,得票最多的民主黨將與其他政黨協商組成聯合政府。
格陵蘭這片邊陲之以前很少得到人們關註。但是,美國總統川普想要吞並格陵蘭島的想法,讓這塊土地近來頻頻登上熱搜,成為全球關註的焦點。
世界第一大島格陵蘭島位於北美洲東北部,是丹麥的自治領地。這次的選舉中,獨立和川普「購島」成為兩大核心議題。
在獨立方面,幾乎所有格陵蘭島政黨都對獨立公投表達過興趣,他們呼籲脫離丹麥,譴責丹麥過去對這塊土地的殖民錯誤行為。只不過,因為依賴丹麥的經濟補貼等因素,不同政黨的公投計劃時間有早有慢。
關於「購島」。覬覦島上豐富自然資源的川普,不止一次表達了想要收購格陵蘭島的想法,但毫無疑問遭到格陵蘭所有政黨以及丹麥的堅決反對。贏得選舉的民主黨表示,他們將為格陵蘭人提供盡可能最安全的道路,該黨已準備好承擔盡可能多的責任
再把兩者放在一起,就更有意思了。有分析認為,近來川普的「購島」言論,反而讓格陵蘭靠向丹麥,或者傾向於維持現狀。因此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格陵蘭作為丹麥自治領地的地位都將繼續維持。換句話說,格陵蘭不會很快獨立。
格陵蘭為什麽受到美國的覬覦呢?先從它的命名講起。北歐神話史詩【薩迦】記載,傳說在公元10世紀,從冰島被流放的維京人「紅發艾瑞克」一路向西北,發現了這片冰雪廣袤的土地。為吸引更多的人前來,他反其道而行將這片不毛之地命名為「格陵蘭」,意為「綠色的土地」。如今來看,這個稱呼頗有先見之明。除了未被大規模開發的油氣資源,格陵蘭島近海蘊藏著大量綠色可再生能源,包括稀土礦、鋰、鎳、鈷、錳和石墨等,價值不可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