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際

歐洲,失去主導地位!

2025-02-16國際

文丨陸棄

立陶宛總理帕盧茨卡斯近日對普亭與川普關於調解烏克蘭沖突的談判發表了激烈言論,稱這是給歐洲的「背後一腳」。 這一觀點深刻揭示了當前國際政治中的一個重要事實:在全球格局日趨復混成的今天,歐洲正逐漸被置於一個尷尬的局面——它不僅失去了在全球事務中的主導地位,甚至在涉及自己核心利益的重大問題上,也被迫處於旁觀者的角色,任由美國和俄羅斯這兩個超級大國主導局勢。

從表面看,普亭與川普的談判似乎是解決烏克蘭沖突的一個積極嘗試,然而這一談判背後的政治意圖卻早已不僅僅局限於沖突的調解問題。立陶宛總理的言論透出了一個不可忽視的警告——歐洲已經被拋在了全球政治的風暴中心,成為兩大超級大國賽局的犧牲品。

過去幾十年裏,歐洲始終是全球政治的中心之一,不僅在經濟、外交領域占據重要地位,甚至在軍事領域也有著強大的影響力。然而,隨著美國逐步將目光轉向亞太地區,特別是面對中國崛起的挑戰,歐洲的戰略地位開始發生深刻變化。歐洲一方面想要保持與美國的傳統盟友關系,另一方面卻在應對俄羅斯的威脅時,表現出極度的不穩定和分裂。 美國在全球範圍內的外交策略早已將歐洲拋到了一邊,歐洲國家不僅未能實作統一的戰略方針,甚至在最關鍵的防務決策上缺乏統一聲音,結果是,它們反而成為了俄羅斯和美國賽局中的被動參與者。

我們不得不承認,歐洲自冷戰結束後,已經逐漸失去了在全球事務中的主動權。在面對俄羅斯的威脅時,歐洲的態度顯得猶豫不決,一方面需要美國提供軍事保護,另一方面又不願完全屈從於美國的全球霸權。因此,歐洲在多次危機中未能形成統一應對的政策,反而不斷讓步於大國之間的賽局。普亭和川普的談判,正是這種局面下的最新體現。它們以雙方「戰略對話」的名義,操控著歐洲的命運,歐洲被動地看著這些決策對自己的未來產生深遠影響,卻無力反擊。

帕盧茨卡斯的言論指出了一個核心問題:美國對歐洲的關註已經大幅下降,尤其是在防務領域。 歐洲各國沒有在軍事開支和戰略部署上做出果斷的政治決定,這使得它們在面對國際危機時,始終處於一種被動的姿態。盡管近年來歐洲透過北約等組織進行了一些軍事合作,但其防務開支始終遠遠低於全球其他大國,導致其在國際政治中所能發揮的影響力越來越小。

歐洲的這一現狀,毫無疑問是其自我責任的結果。長期以來,歐洲在安全問題上依賴美國,試圖透過與美國的聯盟關系來彌補自身防務能力的不足。然而,這種依賴使得歐洲在面對全球大國賽局時,始終無法擁有自主決策的能力。尤其在烏克蘭沖突等問題上,歐洲的態度顯得極其被動,缺乏有效的外交和軍事手段進行幹預。 美國的外交政策已經不再考慮歐洲的利益,普亭與川普的談判,更像是美國為了自身戰略利益而做出的單邊決定,歐洲則被迫扮演旁觀者的角色。

再回到歐洲的防務問題,其實這並不是一個突發的危機。早在幾十年前,歐洲就已經意識到其在防務領域的不足,並且透過歐盟和北約等國際組織尋求集體安全保障。然而,集體防務的理念始終難以實作,歐盟各國之間的防務協調進展緩慢,甚至存在分歧。如今,當歐洲面對日益復雜的國際形勢時,它們依舊缺乏統一的防務政策,依賴美國這一外部大國來保障其安全。結果是,歐洲不僅錯失了加強自主防務的機會,還在全球大國賽局中處於邊緣地位,隨時可能成為某種戰略妥協的犧牲品。

帕盧茨卡斯的言論,雖然激烈,卻也是對當前歐洲防務現狀的真實寫照。 歐洲國家如果繼續在防務領域依賴美國,而不在內部團結一致、提高自主防禦能力,那麽它們很可能繼續在全球事務中淪為旁觀者。 普亭與川普的談判,不僅揭示了歐洲在全球政治中的日漸邊緣化,也暴露出歐洲防務政策的深刻危機。如果歐洲不及時覺醒,獨立提升自身的防務能力,那麽在未來的國際賽局中,歐洲將會面臨更多來自外部大國施加的壓力和挑戰。

這一局面也向歐洲的領導者發出了嚴峻警告:如果繼續忽視內部防務的建設,繼續在全球事務中遊離於大國賽局之外,那麽歐洲的戰略獨立性將徹底喪失。而這種局面,不僅危及歐洲的自身安全,也將對全球穩定產生負面影響。

總之,普亭與川普的談判以及歐洲防務的現狀,已然給歐盟敲響了警鐘。如果歐洲國家仍不改變其對外依賴、內部份裂的局面,它們將永遠被邊緣化,任憑外部大國在其背後玩弄權力遊戲。 歐洲必須認真反思並采取行動,不能再繼續依賴那些將其視為棋子的全球大國,必須加強自身防務能力,找回作為全球重要力量的戰略獨立性。 否則,歐洲的未來恐怕將越來越黯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