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俄羅斯支持巴基史坦加入金磚,印度人急得都開始歪曲事實帶節奏了
最近我在上網時看到一則新聞,原始來源是路透社。報道稱,俄羅斯副總理亞歷克賽·奧弗丘克(Alexei Overchuk)在近期存取巴基史坦時明確表示,俄羅斯將支持巴基史坦加入金磚國家組織。


這原本是一則畫風正常的新聞,然而在某些印度媒體的報道下,情況卻完全走了樣。
根據印度【經濟時報】的報道,印度人認為,雖然奧弗丘克在存取巴基史坦期間公開表態支持巴方加入金磚國家,但這些言論不過是「場面話」,是「敷衍應付」——至少在印度媒體的腦海中,呈現出的情景是這樣的。

【經濟時報】指出,口頭上的支持並不等同於實際的認可。俄羅斯對巴基史坦申請加入金磚組織表現得不僅缺乏熱情,甚至可以說是「冷淡」。至於具體是如何冷淡的,原文並沒有詳述,總之印度媒體覺得冷落了,那就是冷落了。
此外,【經濟時報】在報道中參照了一位「訊息人士」的話指出,「盡管中國支持巴基史坦加入金磚(印度媒體未提及俄羅斯的支持),但巴基史坦實際上並不符合加入金磚的標準。
要成為金磚成員,至少需要滿足兩個重要條件中的一項:要麽是一個具備潛力的新興經濟體,要麽是一個在全球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經濟大國。而顯然,巴基史坦的經濟發展仍處於初級階段,並不符合這些標準。」

除了【經濟時報】,中國香港的【南華早報】同樣關註到印度對俄羅斯支持巴基史坦加入金磚國家這一問題的微妙立場。
該報參照了印度智庫研究助理阿布舍克·夏爾馬(Abhishek Sharma)的觀點,指出無論其他金磚成員國有何計劃,印度在未來幾年內都不大可能支持金磚組織的進一步擴充套件。
印度非常擔心金磚國家成員數量擴張過快,超過了印度綜合國力的增長速度,也超越了印度在國際上,特別是在全球南方國家中的影響力提升速度。如此一來,印度在金磚國家內部的話語權可能會被削弱。
事實上,印度最初以一員之姿加入金磚國家,並非為了為組織做出貢獻,更多是為了從其他成員國,尤其是中國那裏謀取更多利益,同時在組織內部限制中國影響力的擴大。
對此,印度人自己甚至毫不諱言,我在許多印度專家和學者的文章中都看到過類似的觀點。

考慮到中巴兩國眾所周知的「鐵哥倆」關系,幾乎不用猜測,巴基史坦一旦加入金磚國家,未來在組織內的各種事務上必定會與我們保持一致立場。
而印度正好與中巴兩國都有矛盾,這讓印度非常難受。「我們印度一向是攪屎棍,去惡心別人,什麽時候輪到別人來對付我們了?」這對印度來說,簡直是「叔可忍,嬸不可忍」。
被稱為「嘴強王者」和「網上五常」的印度顯然不會袖手旁觀,於是,輿論戰已經率先打響了。雖然能否僅憑口舌之爭阻擋巴基史坦加入金磚國家尚未可知,但至少印度已經明確表達了自己的態度。
什麽態度?在梁家輝和劉德華主演的台灣經典掃黑電影【黑金】中,有一場戲,我認為用來詮釋印度人對這件事的態度,恰如其分。
中俄表示:「我們支持巴基史坦加入金磚國家。我們的話已經說完了,有誰贊成?有誰反對?」
印度表示:「我持反對立場!」
夏爾馬認為,巴基史坦能夠順利加入金磚國家,背後無疑得益於中國的大力支持。除了擔心巴基史坦加入後可能與中國聯手對印度不利,削弱印度在金磚國家中的話語權和影響力外,他還認為,中國的這一舉動實際上是對印度的一種示弱表現。
夏爾馬是如何得出這樣神奇的結論的呢?在這位印度學者的眼中,印度近年來在國際重大外交場合頻頻引人註目。
印度不僅以自己的名義舉辦了所謂的全球南方峰會,甚至還故意不邀請中國參加,同時也積極與以七大工業國組織(G7)為代表的美西方組織拉近關系。
夏爾馬認為,參與這些外交活動大大提升了印度在國際舞台上的存在感,離成為主角、站上C位已經不遠了。

給你講個笑話:印度人認為自己對G7至關重要。
相比之下,中國對印度熱衷的這些表面功夫並不太感興趣。我們中國人認為沒有必要,畢竟這些只是表面的花架子,做再多也是華而不實。
然而,印度人並不這麽看,至少印度的學者夏爾馬認為,我們之所以不在印度竭盡全力展示的這些方面與他們一較高下,並非是不想,而是因為害怕。
二、印度若不想做金磚國家,那就去當G8國家吧
正如夏爾馬所說:「中國將印度視為在外交領域不斷崛起的強勁對手,卻又不敢在更廣泛的國際舞台上與印度正面較量,因此只能在金磚國家這樣的舒適區中對印度施加壓力。
隨著巴基史坦的加入,金磚國家內部的影響力將進一步向中國傾斜,這實際上是中國試圖阻止印度成為全球南方國家領導者的一種不自信表現。」
盡管夏爾馬的這些奇談怪論充斥著或許只有印度人自己才能理解的離奇邏輯,但他的言論倒是提醒了我:對啊!我怎麽之前沒想到呢?
你們印度不是一直對我們中國主導的金磚、上合等國際組織現行規則滿懷不滿、頻頻發聲嗎?那你們其實完全沒必要繼續留在這裏憋氣了。
其實你們印度心雷根本看不上我們這些由開發中國家主導的「泥腿子」組織,無論是金磚還是上合,始終惦記著要加入美國主導的那些看似高大上的西方機構。既然如此,那你們就去吧,我們也沒攔著。
金磚和上合這些組織,連退會費都不用交,你們不滿意就結束好了,想加入哪個西方機構就去加入,何必糾結?
況且,你們印度自己也老愛把G7掛在嘴邊,遇到事情總是擡高身價,說什麽印度跟G7關系特別好,甚至還要提到每次G7會議都邀請莫迪去旁聽。
既然印度如此受到美西方的青睞,那你們怎麽不去建議它們讓印度加入G7呢?如果真是如此受歡迎,吸納印度組成G8應該不是什麽難事吧?印度的潛力難道還不比南韓大得多嗎?莫迪總不會比尹錫悅更缺少分量吧?
然而,一個尷尬的現實是,印度至今沒有采取行動。印度既不敢高呼結束他們抱怨不斷的金磚國家,也沒有申請加入他們渴望已久的七大工業國組織。
印度從頭到尾唯一堅持的,就是在金磚會議上提到G7為自己增添份量,而在G7旁聽時又拿金磚出來為自己壯膽。

其實,印度人心裏非常清楚他們的國家在全球的地位。好聽點說,這叫誰都想爭取他們;不好聽點說,這就是無依無靠,處處被冷落。
你見過有人以靠百家飯長大為榮嗎?這難道是值得炫耀的事情?不,這樣反復強調,只會讓別人覺得你不過是個印度洋的孤兒。
印度人之所以頻繁做出這些糟糕的舉動,歸根到底是因為他們實在沒有別的選擇可做。由於國家實力有限,他們不得不采用這種借力打力的方式,試圖為外界營造出印度也是一方強權的假象。
但假象終究是虛幻的,無論多假也無法變成現實。所謂拉攏印度?不過是美西方的口頭話,聽起來好聽罷了。
如果他們真的有心拉攏,至今為何仍不願給印度一個G8國家的名分呢?印度當然希望加入G7,美西方也非常清楚這一點,可為什麽就是不邀請印度呢?說到底,還不是因為他們看不上。
美西方國家能讓你帶走桌上的殘羹剩飯已經算不錯了,你還指望能和他們一起坐上桌吃飯?真是異想天開。
盡管我從心底厭惡美西方將各國劃分為三六九等的做法,但具體情況需要具體分析。至少在處理與印度這樣的國家時,我認為美西方的這種策略還是有一定的可取之處。
金磚組織的基礎早已奠定,印度作為創始國之一,如今再提將其排除已經不合時宜。我們也不必因為擔心印度不滿,就擔心它某天會宣布結束金磚投向G7。
這種可能性是不存在的,印度絕不會主動結束金磚。因為一旦離開金磚,在G7這種由美西方主導的組織中,它的存在感將更加微弱,本來就是邊緣角色,到時恐怕連最低的席位都難以保住。

無論是支持巴基史坦加入金磚,還是其他明顯對我們有利卻可能引起印度不滿的舉措,在我們主導的國際組織中,今後遇到類似問題時,都應堅持以我為主、以我為準的原則,不必過於在意印度方面的口無遮攔。
既然連俄羅斯都表態支持了,這事情就更好處理了。中俄兩大成員國都贊同巴基史坦加入金磚組織,至於印度不滿,又能算什麽呢?所謂金磚,印度之所以能有今天的位置,完全是因為依附中國這塊「金子」,才勉強成為一塊「磚」。
如果印度不願意接受這種局面,完全可以選擇結束。去投靠美西方,參加他們的G8也好,另起爐竈也罷,這樣一來,我們還省得親自動手清理「問題資產」。最終,中國還能在國際上贏得「收放自如、氣度非凡」的好名聲,這對各方都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