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際

印度是否成為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取決於中國態度和投票

2024-10-10國際

自20世紀以來,印度將「入常」視為其邁向全球大國的重要標誌之一。然而,至今印度仍未如願以償。對此,印度外長闡述了其中的原因。那麽,是什麽導致印度的「入常」之路如此曲折?在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挫折之後,印度還需要等待多長時間才能實作這一目標?

在年度聯合國大會落幕後,一直積極推動聯合國改革並爭取增加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席位的印度,再度著手為其「入常」之路而奮鬥。據悉,在美國有意支持德國、日本、印度、巴西等國成為新任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背景下,莫迪政府對這一提案可能遭到其他五個常任理事國的拒絕表示憂慮。

在10月5日的專題訪談中,印度外交部長蘇傑生指出,印度申請加入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努力,可能會受到包括中國在內的五個常任理事國的抵制。他提到,反對的原因在於「誰都不願意放棄一票否決權,讓其他國家分享這塊蛋糕,他們可能透過各種手段,來延緩聯合國改革行程。」

回顧印度加入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歷程,可以追溯至2005年,當時印度首次提出申請,但遭到俄羅斯的反對,導致申請無果。到2021年,印度第六次重新開機申請,卻再次遭到美國的反對。可以說,蘇傑生這次的表達算是揭露了事實的真相。實際上,印度多次未能成功「入常」,主要是由於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在推動改革方面的意願不夠強烈。同時,印度政府尚未妥善處理與巴基史坦的關系,這也導致了多個穆斯林國家對印度「入常」的反對態度。

從當前局勢來看,雖然俄烏沖突後,「五常」國家增強了推動聯合國改革的動力,但在各方尚未達成一致的情況下,印度能否實作其目標仍是一個未解之謎。誠然,積極邀請新成員加入「常任理事國」的美國,其意在於聚攏更多反對中國和俄羅斯的「盟友」;然而,因與俄羅斯保持良好關系的印度,可能並不會得到美方的認可。此外,假如美國真心提供機會,印度、德國、日本及巴西等被提名國也需謹慎考慮是否在中美之間作出選擇。

一些分析認為,這些申請「入常」的國家雖然滿足美國提出的需要對安理會進行更具包容性和全面性的改進構想的條件,但它們也遭遇了更大的阻力,因為每個國家都可能遭遇至少一個常任理事國的否決。

目前階段,若新加入的成員國無法接受成為不具否決權的常任理事國,那麽擴充套件工作將面臨相當大的挑戰。畢竟,連美國也難以容忍其權力的分散,從而導致其在安理會中的影響力下降。關於印度希望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立場,中國始終堅持,即「強調安理會改革,應該主要以增加效率為目標,而不應成為一些國家謀求國際地位的工具。」

從中國的角度來看,當前的主要目標是優先擴充套件非洲國家在國際機構中的代表性。唯有讓開發中國家有更多發聲的機會,才能有效地維護國際及地區的穩定局勢。將常任理事國的資格視為大國之間賽局的手段,反而會加劇全球地緣政治的緊張。

根據上述表態,可以看出,印度是否能夠「入常」不僅取決於中國的這一票,還依賴於莫迪政府是否能夠展現出誠意,從而讓「五常」國家認識到印度在國際事務中的重要性。隨著印度的綜合國力逐漸與常任理事國相媲美,並且獲得第三世界及周邊國家的尊重與認可,「入常」的實作將只是一個時間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