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際

海灣戰爭前,錢其琛勸薩達姆回頭,薩達姆問:美國真要發動戰爭?

2024-08-01國際

1990 年 7 月下旬的時候,錢其琛帶著中國代表團去沙烏地存取,打算和沙烏地簽署兩國的建交公報。

存取的第二天,頭一天還跟錢其琛順利會談的沙烏地外交大臣費薩爾親王,突然就沒了蹤影。

錢其琛等人等了他整整一個白天,可還是沒見到費薩爾親王,原本定好的建交公報簽署時間只能沒緣由地往後推遲了。

錢其琛問沙烏地那邊的負責人,費薩爾親王究竟去哪了?沙烏地的人回答:由於有急事要處理,費薩爾親王這會兒沒時間招待中國來的客人。

錢其琛他們特別不明白,害怕中沙建交這事兒突然有變化。

還好,就在當天晚上,費薩爾親王急急忙忙跑來見錢其琛他們這一行人,並且依照雙方的約定,和中國把建交公報給簽了,中沙就此正式建立了外交關系。

那段時間,費薩爾親王跟錢其琛講,他白天沒能夠依著說好的時間來簽署建交公報,原因是沙烏地國王法赫德讓他馬上跑去伊拉克和科威特,去調解這兩國鬧出來的矛盾。

那時候,伊拉克和科威特早就有全世界都知道的矛盾,可誰也沒想到,這情況最後會變成「動刀動槍」。

錢其琛表示,科威特和伊拉克之間矛盾的源頭,可以追溯到他們都屬於鄂圖曼帝國那個時候。

1871 年才歸入鄂圖曼帝國的科威特,在很長一段時間裏都是巴士拉省下轄的一個縣,一直到 1921 年,伊拉克宣告獨立,成立了伊拉克王國。

但就算這樣,伊拉克的掌權者還是把科威特當成他們自己的「一部份」,明目張膽地盯著科威特的地盤,既沒把兩國的邊界線分明白,而且在科威特宣告獨立以後,還經常去侵犯科威特,跟科威特有好多邊界方面的爭執。

另外呢,伊拉克經歷了 8 年戰爭,欠下好多債,光欠科威特的就達到 140 億美元。

伊拉克盼著 OPEC 減少石油產量,把石油價格擡上去,好早點賺錢還債;但科威特卻增加石油產量,導致石油價格大幅下跌,這把伊拉克給氣壞了。

沒多久,伊拉克發聲明「怪罪」科威特趁著伊拉克跟伊朗打仗的時候,在伊拉克境內建軍事基地,還「提議」科威特和其他阿拉伯國家把伊拉克的戰爭貸款給免了。

伊拉克特意表明,科威特從古至今,都是伊拉克的「一部份」,把他們要侵占科威特的心思暴露得明明白白。

1990 年 8 月 2 號,伊拉克跟科威特談石油的事兒徹底談崩了,然後伊拉克的 3 個師突然就跨過科威特的邊境,攻打科威特,引發了海灣危機。

【01,中國的態度:海灣危機爆發,中國首先保護在那裏的中國公民,其次則是力求和平解決海灣危機】

海灣危機一爆發,中國立馬就知道了。

同一天,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就這事發表聲明說:中國一直都支持和平,伊拉克和科威特跟中國關系都不錯。這次伊拉克入侵並占領科威特,嚴重違背了國際關系的準則,中國期望雙方可以透過和平談判來處理爭端和化解矛盾。

8 月 4 號,中國外交部副部長楊福昌趕忙把伊拉克和科威特的駐華大使叫來,分別給他們講了中國的態度,再次強調了中國的立場。

同時,因為科威特突然被戰火侵襲,所以保護在科威特的中國公民就成了中國政府得馬上幹的事兒。

一些香港同胞手裏拿著英國護照,沒啥用處不說,還可能更危險,沒辦法,他們就試著向中國大使館求助,最後在中國大使館的幫助下,順利從科威特撤離了。

聯合國這邊特別重視這事兒,當天就開了緊急會議,透過了譴責伊拉克侵占行為的決議,中國在這當中投了贊成票。

接著,聯合國安理會給伊拉克來了個海陸空全方位的封鎖和制裁,還弄了個專門管這事兒的 661 委員會,去處理海灣危機的相關事情。

同年 9 月下旬,錢其琛去紐約參加聯合國大會。在這期間,他又一次表明中國對於海灣危機的態度,呼籲伊拉克重視國際社會的要求,馬上停止侵犯和占領科威特。

錢其琛表示:中國既主張和平解決海灣危機,又不贊同大國公然插手海灣危機,要知道,這種做法只會把局勢搞得更復雜。

那時候的聯合國秘書長贊成中國的觀點,跟錢其琛講,不管是打著聯合國的旗號打仗,還是美國單獨出兵,都得避免。

特別是美國非要「自己單幹」,情況會變得更危險,當年的韓戰就是個不好的例子,不過他覺得美國不會讓軍隊由聯合國指揮。

在會見法國外長的時候,錢其琛也曾想勸說法國方面憑借對伊拉克的影響力,讓伊拉克撤兵,可法國外長一臉無奈,挺有深意地跟錢其琛講:「有的時候,朋友可不會聽你的。」

【02,出訪的目的:只有真正見識過戰爭的殘酷,才會珍惜和平的不易,哪怕僅僅一線希望,也不應該選擇放棄爭取】

1990 年 10 月,科威特和伊拉克那還是危機重重。在這個月的中旬,約旦國王冷不丁向中國提了個建議,盼著中國能去伊拉克還有海灣地區存取。

中國跟中東那些國家沒太多直接利益關聯,親身感受過戰爭的殘忍,知道和平特別難得,確實盼著世界少受戰火之苦,所以哪怕有一點點可能,中國都會盡力去爭取。

同年 11 月初,按照中央的指示,錢其琛擔起重任,作為中國特使前往海灣地區。本來定的出訪順序是沙烏地、約旦、伊拉克和埃及,但是美國知道這事兒後,很快就表示,希望錢其琛能在開羅跟即將存取埃及的美國國務卿見面。

中國這邊只好臨時變動行程,先把埃及排到前面。就在同一個月的 6 號,錢其琛飛去了埃及,在開羅機場「巧碰」上了美國國務卿。他倆一塊走進機場的貴賓室,聊了一個半小時。

那段時間,美國國務卿表示希望中國別阻礙授權對伊拉克展開包括軍事行動在內的必要行動的「想法」,錢其琛直接回應說中國這次去,根本沒有啥「方案」,也不會「授權調解」,就只想「在聯合國的會議框架裏勸勸伊拉克領導人」。

隨後,錢其琛依著計劃,正式去埃及、約旦等國存取。

同月 11 號中午,他坐飛機到了巴格達。那空蕩蕩的機場,跟半年前人員來往不斷的樣子差別太大了,讓錢其琛心裏很有感觸。

當天中午和晚上,他跟當時伊拉克的副總理兼外長阿齊茲展開了兩輪會談,跟阿齊茲講清楚了他此次出訪的目的,再次表明中國對於海灣危機的原則立場。

第二天上午,錢其琛坐上伊拉克派來的沒啥特別標誌的「專車」,去了「指定地點」和薩達姆會面。

錢其琛表示,那天的薩達姆跟以往大不一樣,身著軍裝,腰別手槍,一見面就能感覺到那種緊張得好像要出事的氣氛。

他先是給薩達姆遞了一封楊尚昆的信,然後直截了當地說:昨天他跟阿齊茲談了兩次,還有幾點得著重講一下,首先,中國跟阿拉伯國家一直關系不錯,和伊拉克建交都超過 30 年了。

中國支持阿拉伯的正義事兒,特別關心阿拉伯地區國家間的緊張情況,盼著雙方爭端能和平解決。當下,爆發戰爭的危險越發嚴重了,他想聽聽薩達姆對於這事兒的想法。

薩達姆一點也不客氣,接著錢其琛的話,直接表明他的立場和看法,不過話裏很多都是不講理的蠻橫勁兒。他講:「科威特本來就是伊拉克的,就像香港屬於中國一樣,伊拉克從來就沒承認過和科威特的邊界。」

在「8.2」之前,美國等國家就對伊拉克耍陰謀,科威特還跟他們一夥;「8.2」實際上是伊拉克的「保衛戰」。

另外,薩達姆指出,中東最核心的問題是巴勒史坦問題,伊拉克一直做好了為和平獻身的準備,伊拉克願意以開放、大氣的姿態跟各方溝通,要是事先沒有任何保證,伊拉克的「任何靈活態度」都會引發特別嚴重的後果。

話說到這兒,薩達姆突然不講了,轉頭看向錢其琛,等著他回答。

錢其琛首先駁斥的是有關香港和中國的說法,他鄭重指出,香港問題跟伊拉克和科威特的問題壓根不一樣,香港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地盤,只不過是在一百多年前被英國人強占了。

中國已經跟英國展開和平談判,並最終簽訂了解決香港問題的協定。而伊拉克和科威特是有外交關系的,伊拉克侵犯並占領科威特這種行為肯定不行。

錢其琛多次嚴肅表明,當下最緊迫的事兒就是伊拉克占領科威特引發的緊張局面,爆發戰爭的危險不斷在加大。對於錢其琛這話,薩達姆沒給出明確回應,而是問錢其琛:「美國到底是不是真要打仗?」

錢其琛回答:「一個世界大國,集合了幾十萬大軍,要是他們沒達成目的,那肯定不會不戰就撤。」他跟薩達姆講,中國和伊拉克,都是文明古國,一直都捍衛獨立,有自身的尊嚴。

他想讓薩達姆明白,中國不會因為外界壓力就丟了自己的原則,中國覺得要用非軍事的辦法來解決問題,畢竟要是打仗了,肯定會把阿拉伯地區給毀得夠嗆。

中國政府不會出啥方案,也不當調解人,要避免戰爭爆發,得伊拉克自己拿主意,自己提出解決辦法。

薩達姆表示,要是沒得到美國撤軍的保證,伊拉克隨便明確表態,很可能會有嚴重後果;伊拉克的態度,得跟美國撤軍、美國解除對伊拉克的制裁這類關鍵問題關聯起來。

為了達成這個目的,得聊聊、談談,像海灣危機之類的所有問題。說完,他啥也不說了,直接起來跟錢其琛握手道別,然後轉身走了。

錢其琛直說,盡管薩達姆跟他交談時,一點兒撤軍的想法都沒流露,可阿齊茲卻私下跟他講,薩達姆的態度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靈活。但可惜的是,薩達姆和伊拉克的緩和表現只是做做樣子,根本沒有任何實質行動。

【03,中美的賽局:美方出爾反爾,中方堅定選擇,但遺憾的是,薩達姆的不明智錯估,還是給他的土地與人民帶來苦難】

結束中東之行回到北京沒多久,錢其琛就收到了美國國務卿貝克的一封信。貝克跟錢其琛說,他對他倆在開羅的會談特別滿意,總統布希聽了報告,也是這麽覺得。美國正在琢磨下一步的打算,盼著能再和錢其琛聯系。

過了幾天,貝克再次給錢其琛打電話,邀請錢其琛去參加聯合國安理會的部長級會議,還讓他在會後到華盛頓存取。

再說到貝克講的「美國準備在安理會弄授權動武的決議」這事兒,錢其琛很快就發覺,美國可能是想跟中國「做筆買賣」。

果不其然,貝克接著含含糊糊地求錢其琛給點提示,偷偷透露下中國政府的態度和應對辦法。錢其琛臉色不變地拒絕了,就說在沒看到決議案的案文之前,絕對不能給出任何明確的回答。

11 月 25 日下午,貝克又給錢其琛寫信,果然「說話不算數」,還明確「威脅」說:要是中國投否決票或者棄權,那錢其琛訪美的行程就會有災難性的後果。

錢其琛根本沒被美國給「嚇住」,還公開講,要是美國改變態度,那他就不去聯合國開會啦。這一下,美方的態度馬上就變緩和了。

11 月 28 日,錢其琛依照計劃登上了赴美航班,而且態度堅決,對於那個采取「使用一切必要手段」說法、實質上允許美國動用軍事行動的 678 號決議案,投了棄權票。

11 月 30 號,錢其琛坐車去白宮見了總統布希,談了 45 分鐘。布希盼著中美能慢慢把兩國關系變好,一直到雙方最高領導人能重新互相存取。

雖說中國投了棄權票,美國挺失望的,但也感謝中國在海灣問題上跟美國的合作。棄權能讓決議生效,這肯定是最重要的。錢其琛回應說,中國領導人在這個問題上反復琢磨過,中國決定投棄權票,相當不容易。

在督促伊拉克撤兵這件事上,中美沒啥分歧;中美以後在國際事務領域合作的機會挺多的,雖說兩國情況不一樣,處理問題的態度和辦法也不同,可在維護世界和平上,兩國是有共同點的。

隨後,錢其琛回到國內,聯合國秘書長德奎利亞爾還在為和平搞定海灣問題使勁兒,他盼著中國能幫把手。

錢其琛讓中國駐伊拉克大使去約見阿齊茲,把德奎利亞爾的想法轉達給他,可結果很明顯,德奎利亞爾最後這次調解沒成功。

伊拉克因為薩達姆的錯誤判斷,經歷了血與火的折磨,這給伊拉克這個國家還有人民都造成了極大的痛苦。

【外交十記】

【講講海灣戰爭前錢其琛和薩達姆的過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