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際

英國前首相高登·布朗:各國應攜手構建「第五個世界秩序」

2025-04-15國際
參考訊息網4月15日報道 英國【衛報】網站4月12日刊登題為【過去35年的「世界新秩序」在我們眼前崩塌;我們必須這樣做】的文章,作者是英國前首相高登·布朗。文章摘編如下:
本周以近年來最嚴重的金融動蕩開局,以中美沖突迄今為止最嚴重的升級結束,現在是時候分清楚巨變與風波了。
如果一切照舊,21世紀20年代可能會作為本世紀「恐怖十年」被銘記。歷史學家曾用「恐怖十年」這個詞來描述20世紀30年代。定義21世紀20年代的不僅有700萬人死於新冠肺炎和全球貧困與不平等加劇,還有對烏克蘭的瓜分、加薩的焦土以及非洲和亞洲鮮為人知的暴行。所有這些都證明了以強權為基礎的全球秩序暴力取代了以規則為基礎的全球秩序。
舊秩序已無法恢復
事實上,我們眼看著舊秩序的每根支柱都遭受著沖擊——不僅有自由貿易,還有法治,以及我們長期以來賦予人權與民主的首要地位、民眾的自決權以及國家間的多邊合作,包括我們作為世界公民曾經承擔的人道主義和環保責任。
當然,權力的更叠是歷史的必然。在兩個世紀的時間裏,發生過四次世界秩序的興衰更替。前兩個世界秩序是19世紀初拿破侖戰敗後出現的力量平衡,以及1918年之後的【凡爾賽和約】體系,那是四大帝國崩潰後誕生的,它們最終在世界大戰的殺戮中終結。之後是1945年後由美國和聯合國主導的世界秩序,以及1990年後隨著蘇聯和華沙條約組織解體出現的世界秩序,美國總統喬治·H·W·布希稱後者為「世界新秩序」。
如今,隨著經濟力量平衡東移,新的重商主義占據一席之地,曾經被稱為「華盛頓共識」的理念已不再受到任何方面的支持——尤其是在華盛頓。由於其「人人皆可參與」的理念並非對所有人都公平,全球化如今正被無數人拋棄。現在流行的一國繁榮之路並非開放貿易,而是它的反面——限制貿易。
但川普十足的不可預測性預示著未來更大的危險,「讓混沌叢生,然後掌控混沌」似乎成了口頭禪。隨著中美兩國冒險讓對抗升級到新高度,問題在於我們是否在走向「一個世界,兩個體系」的未來,還是這僅僅是過去幾個世紀歷史中常見的那種混亂無序,現在是否還有機會建立一個穩定永續的世界秩序。
從最近的事件來看,顯而易見的是,第四個全球秩序已無法恢復。我們處在一個更具保護主義色彩的時代,而且正在從一個美國獨霸的單極世界轉向一個有更多決策中心的世界。但我們也處在一個相互聯系更加緊密的世界,我們更容易受到危機的影響,包括大流行、氣候緊急狀態和金融危機。而這種脆弱性恐會加劇,正如我們本周所見,因為各國可以將這種相互依存關系武器化,為了自身利益而制造瓶頸。因此,如果我們想要建立一個基於價值觀的全球秩序,就必須為了我們共同的未來,在某時某刻就一份更新版的全球憲章達成一致。這份更新版全球憲章應以1941年【大西洋憲章】和1945年【聯合國憲章】為基礎,但面向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紀。
呼籲開展多邊合作
近期,西班牙、巴西和南非領導人呼籲開展多邊合作。這些國家今年分別主辦三個全球會議,即第四次發展籌資國際會議、【聯合國氣候變遷框架公約】第三十次締約方大會和二十國集團會議。馬來西亞、哥倫比亞和南非領導人呼籲:「我們現在必須團結起來,共同執行國際法。我們面臨嚴峻的選擇:要麽共同行動執行國際法,要麽承擔國際法崩潰的風險。」
首先,所有信奉國際合作的國家應承諾,透過新的多邊主義,這一代人將為那些無法僅靠單獨行動或雙邊協定解決的全球性問題提供全球解決方案。其次,作為構建未來的基礎,這個意願聯盟應立即就緊迫問題開展務實合作,因為這些問題無法僅靠民族國家的力量來解決,例如全球安全、氣候、衛生和人道主義需求以及貿易往來等問題。各國應努力推動可以帶來全球性解決方案的國際機構進行現代化改造。
第三,我們應努力建立可與川普等懷疑論者交流的橋頭堡,認同他關於國家間有必要對等和公平分擔責任的觀點;鑒於這是一個債務纏身的世界,我們應提出創新和公平的方法來調動資源將這些承諾轉化為行動。透過解決超全球化時代的弊端,我們都能追求一個開放貿易,而且包容所有落後者的世界。
200年前,在同樣重要的時刻,一位英國領導人呼籲「創造一個新世界,以糾正舊世界的失衡」。歷史的教訓是,任何持久的新秩序都必須建立在原則的磐石之上,而非建立在權宜之計和對國家私利最狹隘解讀的流沙之上。
只要各國攜手行動,我們就能創造一個20世紀40年代那樣的時刻,開啟構建現代第五個世界秩序的艱巨任務。(編譯/馬丹)
這是3月26日在位於紐約的聯合國總部拍攝的安理會烏克蘭問題公開會(新華社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