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縱覽 > 歷史

「19歲起義,33歲兵敗大渡河」的石達開,能力有多出眾?

2022-11-24歷史
「19歲起義,33歲兵敗大渡河」的石達開,能力有多出眾?

1929年的秋天,正是菊花盛開之時,教員同誌在閩西南,和當地蘇維埃的負責人傅柏翠一邊賞菊,一邊聊起了那首著名的菊花詩: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這首詩,大氣磅礴,盡顯英雄之氣概,教員同誌嘆道:「黃巢是個大英雄,也是個出色的詩人。」停頓片刻,教員聯想到了另外一個人,那就是石達開,因此接著說道:「石達開也是英雄,也能詩。」

短短幾個字,偉大的教員同誌就對石達開下了定論:文武雙全。

是的,石達開確實文武雙全,也是我最認可和喜歡的太平天國將領,石達開年少成名,卻又滿腹韜略;石達開忠心無二,卻懂得進退;石達開面臨險境,卻又懂得體諒下屬。

這是個難得的將領,只是生不逢時。

1、石達開年少成名

「19歲起義,33歲兵敗大渡河」的石達開,能力有多出眾?

1831年,石達開出生在廣西一個富裕的農民家庭,從小就開始讀書,衣食不愁,人又聰明伶俐,這就是人們口中「鄰居家的孩子」。

但不幸的是,他碰到了人生三大悲劇中的「少時喪父」。

父親去世的時候,他還是個八九歲的孩子,看著母親辛勞勞碌的背影,石達開成熟得非常快。

少年時,除了種地,石達開開始學做小買賣,起初,無非就是賣雞賣鴨,後來開始販牛販羊。

就這樣,14歲時,少年石達開已經是家裏的頂梁柱了。

此後,如果沒有意外,他一定會成為一個富商,日子絕不會過得平庸。但誰能想到,未來的他會在另一條大路上,折騰出那麽大的動靜呢?

石達開雖然沒有考科舉,但讀了大量的書。他對英雄非常敬佩,自己也頗有身手,因此,在做生意的時候,他廣交四方豪傑,結識八方朋友,人脈非同一般。

這些朋友中,有個叫羅大綱的人。

羅大綱等人對石達開非常贊許,並將石達開的有關資訊傳到了洪秀全、馮雲山的耳朵裏。

那時的洪秀全還沒那麽糊塗,有抱負、有目標,還會禮賢下士,他和馮雲山慕名來訪石達開。

想象一個畫面,兩個中年人來拜訪一個16歲的少年,還誠心邀請「入夥」。這實在是奇怪。

不得不說,那時的洪秀全很會看人。

石達開說了一句話:給我三年時間吧,我一定帶人來參加你的隊伍!

「19歲起義,33歲兵敗大渡河」的石達開,能力有多出眾?

放到現在,這話誰信啊!但那個年代就有人非常恪守信譽,石達開就是這樣的人。

三年之後的石達開,帶著4000人前去參加洪秀全的隊伍,這信譽,這組織能力,這年齡,都讓人嘆為觀止!

1851年初,籌備多年的洪秀全等人發動了「金田起義」,轟轟烈烈的太平天國運動開始了,石達開成為左軍主將和「翼王」。

此時,石達開僅僅21歲。

21歲的你在幹什麽?如果不是在上大學,也就是剛上班不久吧!

此後,石達開開始了南征北戰的日子,他帶兵有方,管理得當,名聲漸顯,說起「翼王石達開」,人人都是豎起大拇指。

2、石達開在天京事變中,進退有度

「19歲起義,33歲兵敗大渡河」的石達開,能力有多出眾?

開始的太平天國,非常迅猛,除了天王洪秀全外,還有東王楊秀清、南王馮雲山、西王蕭朝貴、北王韋昌輝、翼王石達開,個個奮勇爭先,個個身先士卒。

這幾個人裏面,西王蕭朝貴、南王馮雲山先後在1852年戰死,而在東王楊秀清和翼王石達開等人的努力下,東南半壁江山,被太平天國掌控。

在1853年,太平天國占據了天京(南京)。

幾乎所有的人能共享貧窮,但是大多數人不能共享富貴。

打下天京,占據了南方大片土地,洪秀全有種小富即安,要在天京城裏做皇帝的念頭,因此,老婆數量增加了,大修宮殿開始了。這是失敗 的先兆啊!

而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東王楊秀清,沒有大的計劃不說,開始圖謀更大的權力,這讓洪秀全夜不能寐。

只有石達開明白,革命尚未成功、同誌尚需努力,他在外繼續拼搏,讓清軍上下說起石達開就搖頭不已,一度,曾國藩都被逼得差點跳江自殺。石達開掌控的地方,他能做到治理得井井有條,重視百姓生活,卻又嚴明自己屬下的紀律。

這才是當一把手的好胚子!

但是,天不遂人願啊!

1856年,天京發生了一件大事,這成為了太平天國的一道分水嶺。

鑒於楊秀清掌握了洪秀全的那一套,也開始「裝神弄鬼」。

洪秀全稱自己是天父的第二個兒子,是耶穌弟弟下凡。但楊秀清玩得更絕,直接說自己常常天父附體,每當天父附體的時候,楊秀清就開始給自己要實惠了,還讓洪秀全直接下跪。

這事搞得洪秀全老頭疼了,這是要篡權的節奏啊!

洪秀全沒動手,小弟北王韋昌輝動手了,直接殺了東王楊秀清、燕王秦日綱等人,兩人在天京城的黨羽,一個也沒放過。

這就是「天京之變」的第一階段。

第二階段,石達開回來了,斥責韋昌輝濫殺無辜。這下,韋昌輝不高興了,這是偏袒東王他們啊!反正,殺一個王也是殺,兩個也是殺,不如把翼王也殺了。

石達開看情況不對,直接顛了。但是,心狠的韋昌輝直接把石達開在天京城的家屬全殺了。這就有點喪失人性的感覺。

韋昌輝瘋了一般殺戮,洪秀全卻沒能及時制止。

石達開認為,如果韋昌輝這樣的人繼續存在,太平天國就玩完了,因此帶領大軍直逼天京城,訴求只有一個:清君側,誅昌輝!

看到韋昌輝把東王辦了,惡事都做絕了,洪秀全一看民憤很大,怕失去石達開等人的支持,把韋昌輝直接殺了。

這算是天京之變的第二階段了。

「19歲起義,33歲兵敗大渡河」的石達開,能力有多出眾?

石達開回到天京後,成了第二號人物,但洪秀全因為被東王、北王折騰了一頓,對石達開也不怎麽信任了,反倒是開始重用自己的兄弟,而且對石達開各種制約。

石達開明白了,天京城不能呆了,洪秀全很擔心自己。於是,石達開再次要求出京作戰,洪秀全也批了,從此之後,石達開再也沒有回來。

回來了,可能性命不保,在外打仗,既能保持一定的忠心,又能積累軍功,還有可能打出一番天下。

不得不說,石達開自己看得很明白,伴君如伴虎,搞不好就成了老虎的腹中之物,遠離才為上策。

看石達開的操作,進退有度毫無問題,除了家人被殺,讓人有點可惜之外,石達開這裏沒啥問題。

僅僅看石達開面對天京之變時的表現,就可以說,此人的智慧遠高於諸王。

3、石達開的末路

「19歲起義,33歲兵敗大渡河」的石達開,能力有多出眾?

石達開的想法是要牽制清軍,給太平天國總部給予更多的空間和時間,因此,常在皖、贛、湘、鄂活動,在攻打寶慶未能成果後,石達開回到廣西休整。

之後,石達開有了新的想法,想要往川渝方向行進,最好能在四川建立根據地。

1861年年底開始,為了達到入主四川的目的,石達開的活動區域主要在川、黔、滇三省,先後四進四川,不過,大多都是在邊緣地帶。

同治二年(1863年)4月,石達開兵不血刃地渡過了金沙江,突破了長江防線。

看起來一切光明,剩下的只有一條大渡河了,只要過了大渡河,四川盆地就會大機率獲得,石達開的夢想就算完成了一大半了。

然而,石達開還是在大渡河栽了跟頭。

一是選擇方向上,選擇了小路,試圖從紫打地(安順場)那個地方渡河。

但這一步的完成需要的條件是對面沒防守力量。

很可惜,石達開的人馬到了安順場,因為當天沒時間突破大渡河,後面三日又面臨河水大漲,導致駱秉章的人馬得到了部署,錯過了渡河的機會。

二是石達開沒有處理好少數民族的關系,雖然給了錢,但是駱秉章給得更多,導致石達開北上瀘定不容易,退回去也很難,最後被清兵、彜兵圍困。

為了讓將士們活下去,石達開主動談判,希望用自己換取大家的生命。這是要犧牲自我,換取大家的生存。

僅這一點,太平天國其他將領沒人可以達到,那些老王們不行,後面的英王陳玉成、忠王李秀成也不行。

駱秉章同意了條件,石達開被押往成都。

石達開走上了末路,手下的3000人被收編,活了 下來。余下兩千人中,只活下來幾百人,包括老弱病殘。

從最後的石達開的表現看,他稱得上是太平天國將領中的一個完美將領。

石達開能打仗,也會治理一方區域,還會作詩,我們就拿出一首【駐軍大定與苗胞歡聚即席賦詩 】:

千顆明珠一甕收,君王到此也低頭。五嶽抱住擎天柱,吸盡黃河水倒流。

是不是感覺和黃巢的詩文有一拼?

「19歲起義,33歲兵敗大渡河」的石達開,能力有多出眾?

可惜了石達開,生不逢時啊!

不過,石達開大渡河不成功的經歷,72年後的紅軍有所借鑒,劉伯承彜海結盟,紅軍一部份人在安順場成功渡河,大部隊北上瀘定,從瀘定橋過了河,從此譜寫了壯麗輝煌的詩篇。

教員同誌對石達開是很欣賞的,至少在他看來,他和黃巢一樣,都是能打仗的英雄,也是能寫詩的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