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爾袞坐上崇禎皇帝坐過的龍椅,屬下問:「貝勒,您要……」「你想歪了,我只是懷念一下明朝最後一個皇帝。去把我侄子福臨接過來。」多爾袞道。不久,順治帝從盛京搬到北京。
清朝統治正式開始了。是多爾袞帶清兵入關的,論實力和威望,他在軍中數一數二,此時皇太極已死,順治帝年幼,作為皇叔,如果他想稱帝,近水樓台的事,大不了幾場皇族內部的血腥廝殺。
好歹過過皇帝癮,但是多爾袞沒有冒進,他腦中閃過一個俏麗的身影,不妨先聽聽大家的意見。由於皇太極沒有任命繼任者,大家便坐在一起討論皇帝人選。

多爾袞的異母兄代善表示自己能力不夠,不會爭皇位。多爾袞暗暗高興,兄長代善比自己大近三十歲,在朝中素有威望,如果他想當,支持者不會少。
代善見坐上眾人摩拳擦掌的樣子,便提議不如就在皇太極的兒子裏面挑選。他是怕這些南征北戰的功臣們互相殘殺,引起不必要的內亂,本來江山剛打下來還不穩定。
多爾袞剛剛放下的心又提了起來,代善竟沒有推薦自己。皇太極的大兒子豪格表示贊同代善的提議。多爾袞心裏一涼,豪格是自己侄子,年紀卻比自己還要大三歲,而且戰功累累,勢力強大,與自己難分伯仲。

他心裏一百個反對,如果豪格當了皇帝,手中的兵權就要上繳了。就在多爾袞一籌莫展之時,他想起了那個俏麗身影——孝莊。皇太極薨逝後其妃孝莊對自己青睞有加,曾暗示他,如果她的兒子福臨繼位,他將是一手遮天的攝政王。
多爾袞起初不明白孝莊的用意,為什麽福臨繼位他就可以獨掌大權,後來見孝莊投懷送抱,含羞帶怯,才知道她是想讓自己做福臨的繼父。
想想自己膝下無子,即使苦心孤詣贏得了皇位,以後仍要拱手他人,他便接受了孝莊的建議,與她過從甚密,並積極輔佐福臨上位。

這樣豪格就陷入劣勢,無法與強強聯手的孝莊皇太後以及多爾袞背後集團抗衡。多爾袞一時風光無兩,沒有內部的血腥殺戮,輕而易舉就掌握了攝政大權,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衣食住行堪比皇帝。
1644年,他帶領清兵入關後,就把順治帝福臨接到了北京。他摸到崇禎皇帝的龍椅時感到一絲絲的涼意和滿手酥酥麻麻的質感,那一刻他想過真正的坐上這方龍椅。
但是一想到孝莊太後含情的雙眸、殷切的期待,他還是妥協了。他覺得牢牢控制住六歲的順治帝,照樣可以「挾天子以令諸侯」。
可是沒想到,就在他躊躇滿誌之時,一次外出狩獵,久經沙場的他竟然從馬上墜下,蹊蹺而死。

多爾袞死後,順治帝正式掌握了朝政,他極度厭惡多爾袞的極權專制,以及坊間關於母後孝莊皇太後和多爾袞的私情傳聞,將多爾袞從墳墓裏挖出來鞭屍,而孝莊皇太後並沒有阻攔。
到底不是名正言順的妻兒。
如果多爾袞想挑戰一下皇位,未必會淒慘收場;如果他不支持福臨即位,豪格亦有可能當上皇帝。順治在某種程度上應該感謝多爾袞的成全,盡管多爾袞也有自己的籌劃。
由於努爾哈赤同樣沒有指定繼承人,多爾袞的母妃阿巴亥曾支持自己兒子即位,皇太極為排除異己,命阿巴亥給努爾哈赤殉葬。

多爾袞見狀並沒有急於復仇,而是極力表現,戰功累累,終於取得了皇太極的信任,直到他操縱順治做傀儡時,才找回了當初失去的尊嚴。母親的大仇也算得報。
可惜他最終又敗在了皇太極的妻兒手裏,到底是他太優柔寡斷還是孝莊母子太有心機呢,您怎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