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古時代,華夏最高統治者或稱「皇」或稱「帝」,就有三皇五帝的存在。
神界最高統治者稱為「天帝」,帝俊、東皇太一、東華帝君、玉皇大帝等等。
就是說神仙和人類一樣,互相獨立,互不臣服,一個管天,一個管地。

夏朝的君主稱為「後」,盡管沒有稱皇稱帝,他們與三皇五帝的血緣很近,祭祀人族祖先,也不會買天帝或其他神仙的帳。夏朝君王與神仙基本是互不幹涉,共存天地之間。
到了商朝時期,歷代君主開始稱「帝」。商紂王也不是自己的稱呼,他們是周朝對前朝君主的黑謚。人間叫帝辛,根本就不是「王」。
商朝歷代君主與神仙的關系比較惡劣,曾經發生商朝君主射天的事件發生。
到了商末。截教大批神仙以「人」的名義加入統治集團,截教三代首徒聞仲稱為商朝的頂梁柱,其他神仙、異能者分布在大商朝野,護衛著大商統治。包括帝辛、宗室、大臣、普通人都知道聞太師法力高強,對聞太師背後的截教幾乎一無所知。
帝辛不敬神表現不知道女媧娘娘有何功德,接待雲中子時也不知道神仙的情況。
大商君主無視神仙的存在,他們把驅使神仙為自己服務。截教三代以下弟子服務大商,帝辛還想招徠高高在上的大仙雲中子為自己服務,可見他並沒有把神仙當作高高在上的存在。

在闡教等神仙看來,大商君主不把神仙高高供在神龕和寺廟裏,他們就要推翻大商扶持新王朝,以確立神仙高高在上的地位。
在闡教神仙看來,截教真為神仙丟臉。大商君主不尊敬神仙,截教神仙還為凡間商王朝服務。為確立神仙高高在上的地位,必須吧神仙敗類截教覆滅。
截教萬仙來朝,因為他們與商王朝合作,就稱為了左道旁門、披麟帶角、濕生卵化之輩。
這就是很好解釋,為何封神大戰中,群聖圍毆通天教主,毫不留情地覆滅截教。
神仙支持大周取代商王朝,大周為取悅神仙,不敢自稱為「皇」或「帝」,把自己降格為「王」,謙卑地自稱為「周天子」。就是天帝和神仙的兒子,君權神授,他們秉承天命,代表神仙統治凡間。
從西周到東周,東周包括春秋戰國兩個階段,不論周天子,還是諸侯,他們只能稱為「王」,不敢僭越稱「皇」稱「帝」。
戰國時期,齊王和秦王狂傲自稱「東帝」和「西帝」。始作俑者齊緡王遭受樂毅伐齊,齊緡王也不得善終。如果沒有孫臏力挽狂瀾,齊國可能就極早被滅了。

秦王嬴政,他的祖先飛廉和惡來,是帝辛忠誠於猛將,他們死在姜子牙手裏,被封為冰消瓦解之神。嬴政比三皇五帝和商王朝歷代君王更厲害,他不僅稱皇也要稱帝,自稱「皇帝」。
玉皇大帝才兼具「皇」和「帝」,嬴政要喝玉皇大帝並肩,自稱為「始皇帝」。
在神仙看來,嬴政是開天辟地以來最狂傲的君主。面對這個桀驁不馴的君主,他們要把嬴政扼殺萌芽之中。
神仙安排孫臏作為代理人,全力狙擊秦始皇滅六國統一天下的偉大事業。
九天應元普化天尊聞太師轉世為王翦,與姜子牙三轉世的孫臏,展開宿命之戰。
神仙盡管不願意秦始皇改變持續八百年的秩序和既得利益,也無法改變秦始皇的狂傲行動。
孫臏在闡教神仙的支持下,與支持秦始皇的截教神仙展開群仙大戰。秦始皇如同帝辛一樣,保持人間帝王的尊嚴,對幫助自己的截教神仙如同對待自己的臣民。燕王和齊王見到大小神仙,都是頂禮膜拜,恭敬有加。

闡教神仙改變不了秦始皇的大勢,就積極布局,就培養劉邦項羽張良,讓大秦帝國成為短命王朝。
在三教平靈大會,神仙確定了「滅秦者胡也」大秦結局。秦始皇晚年,神仙制造各種神秘現象,為大秦滅亡制造輿論。
大漢建立後,人間君主「皇帝」稱呼無法改變,只能互相妥協,皇帝還保留尊號,但必須承認「君權神授」,畢須承認自己是「院子」。
作者落雲子
內容根據民間故事、封神演義、六部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