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1546字,閱讀時間約3分鐘
我們對宋朝的總體印象是「弱勢」的,宋朝的武力很弱,遇事只能妥協,能不打就不打,不過這種軍事上比較薄弱的國家,在經濟上卻是相當的發達。
有了雄厚的經濟基礎,宋朝就懂得用錢來解決問題,宋朝在農業、手工業、采礦、冶煉、鐵量、造船等諸多方面都占據了領先地位,宋朝雖不以軍事、國防為主,但也在努力為人民謀福祉。
宋代的經濟發展比前朝要發達得多,比如宋代瓷器生產達到了歷史的巔峰;銅礦、白銀開采的數量是唐代的幾倍;這艘船能承載一百一十噸的重量。

人民人均純收入600美元,這一切都說明了宋朝的經濟實力,為何宋朝沒有發展軍隊?為何軍隊的實力這麽差?
一、宋朝的經濟力量究竟如何
1、宋朝的財政狀況
宋代的繁盛舉世聞名,而在技術上,根據歷史文獻,宋代占世界 GDP總量的80%左右。這種方法在當時可能不恰當,但毫無疑問,宋代是最興盛的。

宋代的農業生產紀錄,在惡劣的條件下,可以達到一畝四石,這是唐代所無法企及的,而宋代的鐵產量也很高,一年可以達到十五萬噸,而英國在工業革命之後,只有宋代的一半。
南宋的造船技術也是突飛猛進,泉州是全球最大的造船基地。宋代的飯店,堪比當今的五星級酒店,宋代的居民人均薪資也是世界上最好的。
另外,宋朝的海上絲綢之路也得到了很好的發展,甚至更上一層樓。宋朝是一個非常富裕的國度,按說武力是非常強大的,以宋朝的實力,想要訓練一支軍隊並不是一件太難的事情。

二、宋朝為何不發展軍隊
1、統治者的抉擇
在封建社會,一個國家的發展和走向,基本上取決於一個人的意誌,而非今天的體制,它決定著整個國家的走向。所以,宋朝的統治者為何不加強自己的軍隊?
為何要放棄自己的武功,去追求一條以文治國之道?有不少學者對此頗有興趣,宋代的帝王為何要廢掉自己的武功?最後,眾人的意見是:「畏懼」,是因為宋人害怕五代十國之亂,不想再發生類似的事情,故而沒有采取軍事手段。

雖然有些誇大,但五代十國之亂,卻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因為當時的社會生活很是奢侈,宮殿都是用黃金做屋頂,九蒸九陽,這是一件很亂的事情,宋人不想看到這樣的情況發生,因為軍隊的混亂。
所以,宋朝的統治者們決定放棄用武力來治理國家,他們寧可被人掠奪,也不願意看到一片混亂。再加上宋朝的後繼有人,自幼接受「重文輕武」的思想。
宋徽宗更是開創了自己的「瘦金體」,宋高宗也有【翰墨誌】,但他們並不精通軍事。

2、資金不足
宋國之所以會大力發展經濟,除了因為宋朝的統治者的抉擇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宋朝的經濟雖然發達,收入也很高,但實際上,宋朝的財政並不寬裕。
按照歷史記載,宋朝的財政收入很高,但開支卻很大,宋朝對官員的優待非常高,花費大量的金錢來培養士子,每年的賦稅中,有三成都是用來供養他們的,從上學到退休,都有保證。
而且,在饑荒的時候,宋朝也會大量的招募難民,將他們送到軍隊之中,以防止社會上的沖突,保持國家的安定。雖然這樣可以避免宋江這個人的存在,但是卻會增加帝國的軍費。

政府花費巨資供養饑民建立的軍隊,雖然可以救急救難,可以解決百姓的問題,可是國家的戰鬥力會很低,而且還會增加財政開支,對國家的經濟和軍事都有很大的影響。
所以,宋朝的經濟雖然發達,稅收豐厚,但也是一筆巨大的開支,比如宋神宗登基之時,朝廷在軍事、文官等方面的開支,都不足以修建一座皇宮,如此巨大的開支,讓宋朝看似繁華,實則囊中羞澀,漸漸走向了絕境。
回首宋代,軍事力量衰弱,經濟繁榮,文化繁榮,與其它王朝不同,宋代的經濟發展水平並不高,甚至可以說是一團糟。

皇帝「重文輕武」,他的子孫後代都是文質彬彬的,但是他的經濟並沒有足夠的發展來維持他的財政,所以不管他的經濟有多好,他都要合理的花錢,必須要有足夠的軍事訓練,才能保證國家的安全,不然的話,他就會死。
參考文獻:【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