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國貴族謝爾蓋舍列梅捷夫的兒子帕維爾舍列梅捷夫,盡管沿襲了父親堅持君主制的觀點,但卻更傾向於地方自治機構的建設,認為這才是解決俄國的出路。
帕維爾於1899年在莫斯科建立了一個由近40名活動,於地方自治組織的貴族組成的討論會,商討如何避免革命的發生。

這個組織由於其多樣的政治態度而顯得尤為獨特,在其中有親斯拉夫主義的君主主義者如迪米泰瑞希波夫,右翼有如維拉迪摩奧博倫斯基公爵,這樣的激進馬克思主義者,左翼則有許多如米哈伊爾戈利岑公爵在內的自由主義者。

當然像這樣的政治組織是非法的,帕維爾和他的同伴們也深知於此,但由於其成員都有較高的社會地位的原因,國家通常也習慣於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同樣是出生名望貴族的維拉迪摩公尺哈伊洛維奇戈利岑則代表了,貴族中的自由主義者的形象。他於1897年當選為莫斯科的市長,並以一名自由主義改革者和法治守護者的身份,推動莫斯科市的建設。

1904 年的時候,他還呼籲政府放開長久以來的鎮壓政策,並引入思想、出版和集會的自由,使得政府不得不迫使他在任職完該年後辭職。
他的兒子米哈伊爾戈利岑也繼承了其父的自由主義觀念,但比他走得更遠。米哈伊爾曾一度與帕維爾相交,但隨後他往左翼的方向越走越遠,還與其他的貴族一起參加了一個地下秘密會議,尋求方法給予農民平等的權利。

1902-1903年的沙俄帝國正被許多騷亂所晃動,1904年初,沙皇尼古拉二世批準了對日戰爭。俄國在戰爭中的失敗很快使他失去了民眾的支持,也充分暴露了俄國在軍隊和政治制度上的軟弱。

次年持續的革命反抗和罷工又迫使沙皇,不得不選擇讓步並釋出了十月宣言,以保障公民權利,設立立法議會(杜馬)並允諾未來的改革,然而革命的怒火並沒有隨之而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