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李茂佳
11月23日,重慶市生態環境局印發通知,加快應對疫情防控的醫用物資生產、研究試驗、醫療衛生、醫廢處置等四類建設計畫的建成投入使用。

重慶強化疫情防控計畫環評審批「綠色通道」 。
【重慶市生態環境局辦公室關於全力以赴做好應對疫情防控有關建設計畫環境影響評價應急服務保障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指出,要按照審批許可權開辟審批「綠色通道」,對醫用物資生產、研究試驗、醫療衛生、醫廢處置等四類計畫實行環境影響評價「告知承諾制」,做到即申請即受理、即受理即審批,環評檔批準書「立等可取」。
對臨時性的四類建設計畫(臨時性建設使用,臨時性改擴建或轉產等),可以豁免環境影響評價手續,但不免除建設單位汙染防治責任;對疫情結束後仍需使用的臨時性四類建設計畫,可以實行環境影響評價「告知承諾制」;應急狀態下應對疫情防控的建設計畫可先開工後補辦手續。
【通知】要求,各區縣生態環境局全力以赴做好應對疫情防控有關建設計畫的環境影響評價應急服務保障。
一是疫情防控期間,在保障其使用場所滿足放射線安全和防護相關標準要求前提下,醫療機構(應對疫情建立的臨時集中收治醫院)根據疫情防控需要應急增加CT、車載CT、移動DR等X射線影像裝置用於新冠診斷的,豁免辦理環境影響評價和放射線安全授權手續,疫情結束後仍需繼續使用的,應按規定補辦相關手續。
二是對能源供應和生活必需品生產等重大計畫,要求主動對接相關部門和建設單位、技術單位,積極推進重點計畫、基礎設施計畫建設,對確需開展技術評審的環評檔,優先采取專家函審和網路視訊會審等不見面方式進行,保障環評檔審查品質和疫情防控安全。
三是各區縣生態環境部門要重點指導建設單位最佳化計畫選址,采取有效措施做好汙染防治。協調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單位和技術評估機構,加大技術服務力度,切實保障相關建設計畫及早落地實施。加強對建設單位和環評單位的咨詢指導、溝通協調,做好環評審批申報有關準備工作。
此外,【通知】還指出重慶市生態環境局將采取視訊會議、函審、微信等方式及時組織排程、評估、審查、資訊交流,確保環評工作不受疫情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