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民國時,葉公超借了吳宓的錢卻忘了還。吳宓在日記中寫道:「公超陪宓至交通銀行,以國幣三十五元,換得港幣三十二元,公超借去宓港幣十元(始終未還)。」某日又寫:「我應當催他還,這是幫助他,怕他萬一忘掉成為品德上的汙點。」
學生祝賀葉公超榮膺「駐美大使」,葉微微一笑,附耳低聲說:「別提了,是賠本兒生意!」
2 20世紀30年代中期,鄭景康為齊白石照相,照了12張,還放大了一張三尺半的,白石老人送鄭一幅蝦圖。周維善為齊白石畫了一張像,老人送周一幅【東方朔偷桃】人物畫。沒過幾天,齊白石便在客廳中寫了塊牌子,說「雙方不合算」,表示以後再有人照相、畫像,概不應酬。
3 朱維錚說:「平情而論,劉師培與何震,名為夫婦,情如獅羊。」
4 張愛玲為出版小說【傳奇】,著奇裝異服去印刷所校稿樣,使整個印刷所的工人停了產。張很得意,對跟她聊天的女工說:「要想讓人家在那麽多人裏只註意你一個,就得去找你祖母的衣服來穿。」女工不解,問:「穿祖母的衣服,不是穿壽衣一樣了嗎?」張說:「那有什麽關系,別致就行。
5 北大學生每屆畢業,按慣例都要印制同學錄,將師生的寫真、履歷匯為一集,印刷費通常由教授們捐助。黃侃對此不以為然,既不照相,也不捐錢。待到同學錄印出,學校一視同仁,也給黃侃送去一冊,以作紀念。黃侃將冊子隨手丟入河中,憤然罵道:「一幫蠢貨,請飲臭水!」持此態度的還有辜鴻銘,學生找他索要照片,他憤慨地說:「我不是娼妓者流,何用照片?你們要是不吝惜經費,何不鑄一座銅像作為紀念?」
6 吳稚暉喜歡罵人,就連蔣介石、戴笠也未能幸免。一次,他掄著拐杖追戴笠,戴笠在前面狼狽逃竄,他在後面氣喘籲籲邊追邊罵:「可惜,攆不上這個狗 雜 種 。」蔣介石扣押了他,他讓衛隊長轉告蔣介石:「你個婊子 養的。
吳稚暉十分幽默。清末科舉時,吳曾中舉人,後來他對朋友說:這個舉人是我騙來的,因為我寫的文章不長,但全部是用大篆寫的,所以科舉考官看不懂字,又覺得字寫得很好,就把我錄取了。
7 1925年11月22日,奉系大將郭松齡在灤州誓師反奉,【京報】社長邵飄萍將交戰兩軍主帥的照片並排印在報紙上,其中張作霖照片下寫:「馬賊頭目張作霖」,郭松齡照片下則寫:「東三省救主郭松齡」。幾年後被張作霖所殺。
8 金嶽霖主講邏輯學,有學生感到這門課十分枯燥,便問金教授:「你為什麽要搞邏輯?」金答曰:「我覺得它很好玩。
徐誌摩這樣描述邏輯學家金嶽霖:「金先生的嗜好是撿起一根名詞的頭發,耐心地拿在手裏給分。他可以暫時不吃飯,但這頭發絲粗得怪討厭的,非給它劈開了不得舒服。」
9 袁世凱之子袁克文每次南遊,都要典當俱盡,又不願開口求人,於是賣字換錢。他曾在【北洋畫報】上登出廣告一則:「聯屏、直幅、橫幅整紙每尺二元,半紙每尺一元。折扇每件六元,過大、過小別議。以上皆以行書為率,篆倍直,楷、隸加半,點品別議。先潤後書,親友減半,磨墨費加一成。
10 辜鴻銘喜歡妻子淑姑的小腳,每當無聊時,辜就讓她脫掉鞋子,然後低下頭,如聞花香;而寫作需要靈感時,他就會將淑姑叫進書房,讓她把玉足放到事先準備好的凳子上,時捏時掐,自得其樂,一時文思泉湧,妙筆生輝。辜曾對人津津樂道說:「前代纏足,實非虐政,我妻子的小腳,乃我的興奮劑也。」康有為為此送過辜一張「知足常樂」的橫幅,辜說:「康有為深知我心。
11 郁達夫應邀演講文藝創作,上台在黑板上寫了「快短命」三個大字,台下聽眾不明所以。郁於是說:「本人今天要講的題目是【文藝創作的基本概念】,黑板上的三個字就是要訣,‘快’就是痛快,‘短’就是精簡扼要,‘命’就是不離命題。演講和作文一樣,也不可以說得天花亂墜,離題太遠,完了。」從在黑板上寫字到說完話,用時不到兩分鐘,正合乎「快短命」三原則。
郁達夫帶王映霞到新加坡生活,對她說:「這裏是一個新的所在,你沒有什麽人認識,我要和你在這裏終老。」王閑不住,讓郁達夫給她找工作,郁說:「你既覺得太閑空,不會去找些白米來數數?」
12 1929年,成舍我因在其主辦的【世界晚報】上揭露軍閥暴行,被張宗昌逮捕。成舍我夫人便求曾任北洋政府總理的孫寶琦保救。經孫說情,成得免一死,由張的副官持名片送回,名片上寫「送去成舍我一名,請查收」。孫於是回曰:「收到成舍我一名。」
13 1941年,日軍對重慶發動大規模轟炸。張季鸞對王蕓生說:「我們應該想個說法打擊敵人,今天就寫文章,題目叫【我們在割稻子】。就說,在最近十天晴朗而敵機連連來襲的時候,我們的農民在萬裏田疇間割下黃金稻子,讓敵機盡管來吧,讓它來看我們割稻子。抗戰到今天,割稻子是我們第一等大事。有了糧食,就能戰鬥。
14 汪曾祺剛到昆明時,電影院裏放的都是美國電影,有一人坐在包廂的一角加以譯解,叫做「演講」。一次影片中有一個情節:約翰請瑪麗吃飯。「演講」的人說:「瑪麗呀,你要哪樣?」樓下觀眾中有一個西南聯大的同學大聲答了一句:「兩碗燜雞米線!」此本是玩笑話,不料「演講」人認真了,立即把電影停住,把全場的燈開啟,厲聲問:「是哪個說的?」差點沒打起來。
15 梅貽琦從1931年起擔任清華大學校長,直至在台灣去世,一直服務於清華,因此被譽為清華的「終身校長」。在他任校長之前,清華師生驅趕校長、驅趕教授是家常便飯,因此歷任校長在任時間都不長。有人問梅貽琦有何秘訣,梅幽默地說:「大家倒這個,倒那個,就沒有人願意倒梅(黴)!」
16 袁稱帝之日,宴請各界代表,康士鐸、烏澤聲和汪健齋三人以「新聞界代表」的名義出席。袁世凱敬酒完畢,三人北面叩首,三呼萬歲,只有汪健齋一人叫了四聲萬歲。出宮之後,康士鐸、烏澤聲連聲罵他有失禮儀。
17 章太炎16歲那年,受父命參加「童子試」,當時試卷的試題為:論燦爛之大清國。
章太炎一向討厭伍廷芳。伍廷芳死後,其子伍朝樞拜訪章太炎,說:「先父身體康健,只因總理(指孫中山)蒙難,奔走湘粵,操勞過度,遂致病倒,十天之中,須發皆白……」章插嘴道:「伍子胥一夜須白過昭關,君家早有先例。」伍朝樞又說:「火葬如在歐美,極為尋常。惟在中國,尚屬創見。」章笑道:「中國古已有之,武大郎就是火葬。」次日,章太炎送去一副挽聯:一夜白髭須,多虧東臯公救難;片時灰骸骨,不用西門慶花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