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熱播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裏有這樣一個可愛的「盛老太太」。
她疼惜孫女,對從小沒有母親的「明蘭」殫精竭慮,明蘭出嫁她也是泣不成聲。

而過完一個年,「盛老太太」又出現在張若昀出演的【慶余年】裏。
改個身份成了「範老太太」,她獨自撫養「範閑」,用一個孫兒遠行,祖母擔憂的場面,演出了嘴硬心軟的形象。
在各種「風格」的「老太太」角色裏轉不出去。
曹翠芬用十分具有感染力的演繹,贏了的觀眾的喜愛,也被賦予了「國民奶奶」的稱號。
這不,在2022年她又飾演了【你好,昨天】裏的「陳奶奶」。

人到中年才突然爆紅,曹翠芬從「媽媽」「嶽母」演到「奶奶」,是熒屏裏的「黃金配角」。
只可惜在影視劇裏她享受了無數份天倫之樂。
在生活裏,結婚57年的她卻沒有生下屬於自己孩子。
「怎麽不會後悔,如果當初沒有執著於事業,也許現在就能擁有一個孩子。」
「其實我最感謝的還是我的丈夫,他替我頂住了無數的壓力,但是我也最對不起他。」
然而人生註定會有些遺憾,它會提醒你,該說的話要說,該做的事要做,該陪伴的人要陪伴……

01
藝術發芽抽苗時遇見愛情
1944年,曹翠芬生於上海,家庭條件普通。
曹翠芬的父母酷愛文藝,經常會帶她去劇場看電影。
一開始曹翠芬還小,一雙圓溜溜的大眼睛只會盯著畫面看。
後來再長大些,她就開始被故事情節吸引。
「爸爸,是不是三毛偷的錢包呢?」
父親總是笑瞇瞇地回一句:「你猜。」
小小的曹翠芬在這一問一答中,被播下了一顆藝術的種子。

長大一些時因父母的工作變故遷往北京居住。
曹翠芬對於藝術的向往,被北京人藝、中國青年藝術劇院的一場場戶外演出點燃。
看話劇,看電影、聽相聲,看戲曲……
濃厚的文藝氛圍下,曹翠芬立誌要當個演員。
曹家父母很高興女兒有自己的夢想,便為她購買了不少書籍。
「你想當明星,我們很支持,但是當明星的前提是,你得好好學習,考上電影學院才行。」

1960年,16歲的曹翠芬不負眾望考上了夢寐以求的北京電影學院。
作為表演系預科班的一名新生,她對未來的生活充滿了憧憬。
但是能進入電影學院的學生,一般都有著姣好出色的容貌。
曹翠芬與之不同,她的相貌雖然清秀,但並不出眾。
然而就是這個曾 被張藝謀評價「面容平淡」的女孩,卻被當時的「班草」譚天謙一眼相中 。
「當時班上比我好看的人比比皆是,我也沒想到他會看上我,還變著花樣來追我。」

譚天謙與曹翠芬同年出生,同年考上北京電影學院。
不同的是,譚天謙是土生土長的北京人。
譚天謙面容英俊、為人謙和,在學校深受女孩子喜愛。
可就是這樣隨性灑脫的男孩子總會不自禁地將目光落在曹翠芬身上。
譚天謙看著她因為下午第一節課而困到打哈欠。
或者是因為聽不懂題而直勾勾地盯著黑板。
又或者是因為不小心打翻朋友的水杯而驚呼。
曹翠芬這樣憨態可掬的神態數不數勝。
譚天謙常常被她可愛到,嘴角也禁不住浮起一抹微笑。
「一開始只是註意到她,後來發現她真的很可愛,很有趣。」
明白了自己心意後的譚天謙便開始在曹翠芬面前刷存在感。

上課前,譚天謙故意坐在曹翠芬的旁邊說課本沒帶,希望能共用一本書。
善良的曹翠芬自然同意,沒想到後面會有借稿子、借筆。
一來二去曹翠芬就不滿意了。
「你怎麽上課什麽都不帶?」
譚天謙撓撓頭,尷尬一笑說:「 那要不我請你吃飯作為感謝 ?」
在譚天謙的堅持下,兩人一起吃了第一頓飯。
靠在爐火旁邊的人怎麽會感受不到熱烈的溫度?
譚天謙頻繁地有意無意接近,也讓曹翠芬明白了他的意思。

曹翠芬也開始對這個英俊帥氣的男生產生了興趣。
於是在譚天謙的告白之下,兩個人在一起了。
「他表白的那天很緊張,手指緊了又緊,小心翼翼地試探我的手,擔心我會拒絕。」
02
相互鼓勵小有成就
1962年,兩人正式進入本科班學習,感情也日漸穩定。
在那個牽了手就是一輩子的年代,曹翠芬與譚天謙在畢業後就步入婚姻的殿堂。
然而兩人剛領了證,還沒享受幾天幸福的日子,就被下放到山西勞作。

1969年,25歲的他們正趕上知青下鄉的熱潮。
曹翠芬在郊區插秧,丈夫在城裏勞動。
能見面的日子是寥寥無幾,曹翠芬格外珍惜。
「這樣的生活還不知道要經歷多久,每次都是他有空了過來找我,幫我插秧,給我打氣。」
在田野裏,曹翠芬一待就是4年。
然而她並沒有因為夢想距離自己越來越遠而感到氣餒,反而在鄉野田園裏開始體會生活。
勞作之余,她會仔細觀察身旁老婦的表情,也會模仿她們說話的語氣。
之後在給譚天謙表演時也是有模有樣,贏得了他不少的稱贊。
「別人來這兒吃了不少苦,你這倒好,還能自娛自樂,不錯,演得像模像樣的。」

1973年,新政策下發,文藝工作者重歸崗位。
曹翠芬和譚天謙因表現好,同時被分到北京電影制片廠。
此時的兩人已經29歲了,即將步入而立之年。
雙方父母看著孩子終於開始了正常生活,就催著他們孕育下一代。
可是曹翠芬此時的事業剛剛起步。
一旦她有了孩子,就不得不放棄放棄自己的前途。
在此時,電影【南北征戰】籌拍,導演找到了曹翠芬,希望她出演「永貴嫂子」。
曹翠芬思考良久,最終下定決心。
她對丈夫說:「 這次的機會我想把握住,我們還年輕,過著這段時間在說要孩子好不好 ?」
出於對妻子的愛,譚天謙答應了她。
然後兩人沒想到的是, 這一次的放棄,成了一輩子的遺憾。

在電影【南征北戰】中,曹翠芬4年多的農村勞動經驗,在刻畫「永貴嫂子」上展現淋漓。
一部戲拍完有了聲名,接下來就是不斷的邀約,雖然都是些配角。
妻子忙碌,丈夫譚天謙也沒閑著,也先後參演了【偵察兵】【烽火少年】等等……
夫妻倆的工作不是「你方唱罷我登場」,就是「夫妻雙雙演戲忙」。
彼此休息的時間一再相錯,曹翠芬和譚天謙也沈浸在演藝事業中,一再耽擱要孩子的事。
這一耽擱,就過了10年多。

03
忙於事業錯過生育機會
1987年,43歲的兩人接到了【女人國的汙染報告】劇組的邀請,出演劇中男女主角。
曹翠芬化身為睚眥必報的「祖生嫂」,用精湛的演技成功獲得「金雞獎」提名後。
「我丈夫為我慶祝,我們去吃了一頓豐盛的晚餐,邊吃邊聊,我就忽然覺得,我們怎麽這樣樣過了這麽多年啊, 時間太快了,事業發展了,但我們的家好像不完整 。」

於是放下一切工作,曹翠芬一邊打理丈夫的生活,一邊調養身體,覺得要個可愛的孩子。
只是好像每次都會被事業耽擱——張藝謀導演向曹翠芬發出了邀請。
籌拍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之際,裏面二姨太「卓雲」的演繹者尚未敲定。
卓雲這個角色可是個「白蓮花小腹黑」,表面溫婉善良,實際上心如蛇蠍。
聽好幾位導演誇贊曹翠芬演技真好之後,他便將角色邀約發了出去。

知名導演的青睞,很有挑戰的角色,十分出彩的劇本。
曹翠芬掙紮許久,最終在丈夫譚天謙的鼓勵下前往劇組。
誰知道一見到面,張藝謀驚訝又直接擺擺手就說:「 我沒想到你長得這麽平淡,你不適合。 」

如果就此回家,也許曹翠芬也就回歸了家庭,沒想到她被張藝謀的話激起了脾氣。
甩下劇本當場即興表演了一段「卓雲」的戲。
瞬間進入情鏡,拿著梳子對著空氣梳。
動作流暢,語氣輕柔,眉眼彎彎,眼神卻透著一股狠。
突如其來又精彩連連的表演震得張藝謀楞神好一會兒。
拍手不停叫好,他當場定下了曹翠芬。

與鞏俐、何賽飛等人搭上戲,雖然外表不出彩,但演繹十分精彩。
曹翠芬憑借「卓雲」一角拿到「最佳表演獎」,事業在巧合中再上高峰。
看到了妻子的風光,譚天謙沒有大男子主義的心中不適,而是主動退下來,在生活中照顧妻子。
盡量少接戲,轉戰幕後做配音演員,也兼著妻子的經紀人。
譚天謙自己做了決定,卻讓父母不開心。
譚家二老覺得40多歲是女人能夠生育的最後時間,再不要孩子就真的來不及了。
兒子的行為好像是要兒媳婦一直演下去,那怎麽能行?

曹翠芬了解公婆的不滿,自己也想要孩子。
於是主動放棄了不少機會,開始備孕。
可不知道是不是老天向她開了個玩笑。
年輕的時候因為工作不生,年紀上來了,想生的時候卻一直懷不上。
曹翠芬的焦急肉眼可見,她開始頻繁出入醫院,做針灸,喝中藥,後面連偏方都想試。
譚天謙將妻子的著急看在眼裏。
不想讓妻子又如此大的壓力,他便用演戲轉移曹翠芬的註意力。

「你是上海人,可以回老家拍部戲,我替你接了【上海一家人】裏的角色,咱們去上海吧。」
曹翠芬聞聲一楞,問到:「不是說好了要個孩子嗎?」
譚天謙一邊收拾行李,一邊溫聲回答:「你在事業上付出了那麽多,抓住機會有什麽不好? 孩子這事就隨緣吧,有沒有咱們都認,你別給自己那麽大的壓力 。」
在丈夫的主導下,1990年,46歲的曹翠芬進入【上海一家人】劇組。
剛開始,她對於劇本一無所知,於是找到導演。
導演對於曹翠芬的演技很是信任,說:「你先看前八集的內容。」
回到房間就馬不停蹄地看劇本,和丈夫私下裏對戲,一點點揣摩角色心理。
皇天不負有心人,這部劇一經播出,萬人空巷。
曹翠芬以「巧珍」一角,拿回了飛天獎「最佳女配角獎」。

之後繼續在演藝圈發展,和丈夫天南海北地跑。
隨著年齡的增加,曹翠芬和譚天謙都知道,兩人共同孕育生命的可能性幾乎為零了。
本想著夫妻相互扶持相互照顧走完這一生。
怎料1995年,丈夫譚天謙會忽然病倒。
當時在【孤兒淚】劇組的曹翠芬接到了父母的來電。
「謙兒住院了,但是你別著急,他交代你拍完了再回去。」
曹翠芬心系丈夫,但是奈何自己的戲份還沒拍攝完,於是只能在晚上無助落淚。

好在吉人自有天相,譚天謙挺過了這一遭。
公婆見到曹翠芬的時候面色都不好看,卻又礙於譚天謙還未康復只能欲言又止。
「我知道他們對我一直忙於事業,對家庭不管不顧很有意見,就連我丈夫住院我都在劇組,我真的很對不起他。」
經過這件事,曹翠芬決定暫時息影,專心照顧丈夫。
04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這個時候的曹翠芬已經51歲了,譚天謙的身體也大不如從前,二人的情況已經不再適合要孩子了。
父母勸累了,也知道抱孫的心願無望了,於是閉口不言。

曹翠芬對於譚天謙深感愧疚,「是我對不起你,我也不知道要怎麽樣才能彌補你。」
譚天謙看著妻子內疚的臉龐,輕聲安慰道:「沒事兒的,孩子哪有你重要?這樣,你要是覺得對我很愧疚,想彌補我,往後就一直陪著我。」
話雖這樣說,身體恢復了之後的譚天謙還是一如往常那樣支持妻子發展自己喜歡的事業。
2007年,在拍攝電視劇【老伴】時,曹翠芬在劇中與對手演員不少的相處靈感都來自於自己和譚天謙的日常生活。
兩人進組之後,曹翠芬認真拍戲,譚天謙為她準備飯菜和衣服。
沒有工作的時候,就挽著彼此,在街頭巷尾散散步。

這些年來,曹翠芬完成了從「綠葉」角色到「 黃金綠葉 」角色的蛻變。
化身為【蝸居】中「海藻」的媽媽,出場金句不斷,引人深思。
走進【幸福來敲門】又是善良卻很傳統的前嶽母「錢淑華」。
從【失戀33天】裏的「 張玉蘭」,再到【兒女的戰爭】中的「張長蘭」……
隨著她年齡的變化,曹翠芬也從「媽媽」專業戶演到成「祖母」專業戶……

70多歲時憑借【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中端莊貴氣的「盛老太太」火了一把。
萬般不舍泫然欲泣中送孫女「明蘭」出嫁。
千言萬語湧上心頭卻也只說一句「明丫頭,好好的」不知道讓多少觀眾眼淚奪眶。
被親切地稱呼為「 國民奶奶 」,如今79歲的曹翠芬仍舊活躍在自己熱愛的舞台上。
這位德藝雙馨的老人一生能把演戲這一件事做到極致,很值得誇獎。
「當配角也沒什麽不好,只要我還能演,我就會一直演。」

只是她與丈夫譚天謙攜手相伴57年,沒能有個孩子,也是心頭遺憾。
好在兩人彼此相愛相伴,丈夫也積極去健身。
「我希望自己的身體再強壯一點,這樣就可以再多照顧她幾年。關於孩子的問題,我曾經有遺憾,現在倒是釋懷了。只是她還在耿耿於懷,我勸不動她,但還想陪在她身邊,照顧她。」

和愛人相伴到老,是幸福的模樣。
而不完美的人生,留有遺憾的生活,或許也是紅塵中人的百種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