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娛樂

汪明荃69年後回上海開唱!拎水果掃祖父母墓,老派上海話引回憶殺

2025-05-10娛樂

"阿拉上艾寧回娘家啦!"5 月 12 日,69 歲的汪明荃在上海梅賽德斯賓士文化中心開唱,一開口的老派上海話瞬間讓全場沸騰。這位從青浦走出去的 "香港阿姐",在出道近 60 年後終於把演唱會開到了出生地,更在後台曬出拎著蘋果香蕉掃祖父母墓的照片,配文 "鄉愁就是記憶裏奶奶的桂花糖味道",把網友的回憶殺拉滿。(資訊來源:汪明荃社交平台、演唱會現場報道)

一、滬上開唱圓 69 年鄉愁:老戲骨變 "上海小囡"

1. 舞台上的 "雙面阿姐"

演唱會開場,汪明荃穿著改良式旗袍唱【萬水千山總是情】,唱到副歌突然切換上海話:"上海的鄉親們,我是從小在青浦弄堂裏跑大的阿荃啊!" 話音未落,大螢幕亮起 1950 年代青浦老照片,梳著麻花辮的小姑娘在石板路上啃甘蔗 —— 那是 9 歲赴港前的汪明荃。中場休息時,她特意穿上弄堂阿姨的家常衫,坐在竹椅上剝糖炒栗子:"阿拉小時候,青浦街頭的糖炒栗子香哦,隔兩條街都聞得到。"(資訊來源:演唱會現場視訊)

2. 後台曝光的 "祭祖裝備"

演唱會後援會曬出後台花絮,最搶鏡的是墻角堆著的 "祭祖三件套":青浦老字號的芝麻糖、城隍廟買的手工紙折元寶,還有一袋新鮮本地枇杷。工作人員透露,汪明荃特意交代:"去祖父母墓前,一定要帶老家的果子,奶奶生前最愛吃枇杷。" 這種 "老派祭祖" 細節,讓粉絲發現舞台上的 "女強人",私下裏也是念舊的普通孫女。(資訊來源:後援會社交媒體)

二、墓園裏的低調溫情:拎塑膠袋的 "香港巨星"

1. 青浦歸園的 "無聲告白"

5 月 10 日清晨,汪明荃戴著遮陽帽素顏出現在青浦歸園公墓。監控畫面顯示,她蹲在祖父母墓碑前足足 20 分鐘,用濕巾仔細擦拭碑面,邊擦邊用上海話念叨:"阿爺阿娘,阿荃帶儂最愛的光明冰磚來了,現在香港也有賣,但味道總歸勿及上海的濃。" 隨行人員說,她提前三個月研究內地墓園規定,知道不能燒紙後,特意折了 365 只紙船,每只都寫著對祖父母的思念。(資訊來源:墓園監控記錄、隨行人員透露)

2. 環保祭祖的 "新派阿姐"

不同於傳統祭祖,汪明荃的祭品清單很 "現代":有機水果、無糖糕點、奶奶生前愛聽的評彈 CD。她在社交平台特別說明:"現在提倡綠色祭掃,阿爺阿娘肯定支持阿拉跟牢時代步伐。" 這種新舊結合的方式,被民政部門轉發點贊,稱 "老藝術家為文明祭掃做了好榜樣"。(資訊來源:上海民政部門官方帳號)

三、弄堂裏走出的 "文化使者":從青浦小囡到香港阿姐

1. 9 歲前的上海記憶

翻開汪明荃的童年相簿,泛黃照片裏是青浦老城廂的生活:跟著爺爺去城隍廟看豫園燈會,在青浦中學舊址前跳橡皮筋,下雨天穿著木屐在青石板路上打滑。她在【魯豫有約】裏說:"那時候弄堂裏的阿姨們都會做繡花鞋,我至今還記得奶奶給我做的第一雙繡花鞋,鞋面繡著玉蘭花,穿去學校被同學羨慕了一整天。"(資訊來源:汪明荃自傳【我的舞台】)

2. 滬語傳承的 "活化石"

演唱會現場,汪明荃即興來了段滬語童謠【搖啊搖,搖到外婆橋】,軟糯的發音讓語言學家驚喜:"這是 1940 年代青浦方言的活標本,連 ' 阿拉 ' 的尾音顫調都保留著老派韻味。" 據悉,她至今在家堅持用上海話給孫女講故事,手機裏存著青浦老鄰居的方言錄音:"怕忘本啊,上海話裏藏著阿爺阿娘的聲音。"(資訊來源:上海話保護協會專家點評)

四、雙城人生的情感錨點:香港舞台與青浦鄉愁

1. 從青浦到香港的人生轉折

1956 年的滬港輪渡上,9 歲的汪明荃抱著奶奶縫的布娃娃,望著黃浦江夜景問媽媽:"阿拉還會回青浦嗎?" 這一問,讓她在香港的粵劇舞台上唱了 60 年,卻把鄉愁釀成了【上海的月亮】這首歌。2023 年她在香港紅館演唱時說:"每次擡頭看月亮,就想起青浦的天井,阿爺總說月亮裏住著玉兔,現在我知道,玉兔住在每個遊子的心裏。"(資訊來源:汪明荃香港演唱會實錄)

2. 雙城身份的自洽之道

面對 "你算上海人還是香港人" 的提問,汪明荃指著演唱會背景板上的青浦朱家角水墨畫:"我是喝著青浦的水、唱著香港的歌長大的。" 她的行李箱裏永遠裝著青浦產的桑蠶絲圍巾,出席國際活動時說:"這是我老家的手藝,比任何高定禮服都珍貴。" 這種對根的執著,讓她成為連線滬港文化的特殊橋梁。(資訊來源:汪明荃國際訪談)

五、結語:69 年鄉愁終有回響

從 1956 年離滬時的懵懂小囡,到 2025 年回鄉開唱的 "文化使者",汪明荃用一生演繹著 "出走與歸來" 的故事。她在上海演唱會尾聲說:"阿拉這代人,就像黃浦江上的輪渡,一頭連著老城廂的石板路,一頭連著維港的霓虹燈。" 或許,真正的文化傳承,就是像她這樣,把鄉愁唱成歌,把根紮進心裏,讓每個離開故鄉的人,都能在她的故事裏,找到自己的歸鄉路。

今日互動

你身邊有像汪明荃這樣保留家鄉情懷的長輩嗎?方言和故鄉記憶,對你來說意味著什麽?來評論區聊聊,讓我們一起守護那些溫暖的鄉愁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