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字中證道。——唐淚」
大咖封帝。
這是港影群星之爭,綿延數十載。
其間有氣運,有努力,有激越,也有黯然,或有難言內幕,也還有實力無匹,種種世態沈浮,不一而足。
又何謂「無瑕」?
表演與口碑,皆至少在中上層級,非為名頭、人脈等外界因素推動。
筆者想談一談,香港影壇的六位大咖演員。
而誰人騎馬,誰攬小金人?
有先後之序。

或應從1987年開始講起。
【英雄本色】中的小馬哥,是香港影史上一個劃時代的角色。
關於電影與角色,有諸多故事。
但不管你說「撈」也好,時運也罷,香港電影中那種義薄雲天、豪氣幹雲又不畏生死的黑道英雄形象,就從周潤發開始。
且迄今為止,也無人能夠逾越。
這就已經說明問題。
周潤發並不是第一個封影帝的香港演員,卻以無可辯駁的實力,睥睨群雄,並能夠位列 「無瑕」封帝之首位。
四年內三奪金像獎影帝,掛印離場。
該喊一聲,發哥。

一步跨到1991年。
繼【旺角卡門】之後,第二次出手的王家衛,就已經非比尋常,他帶來一部【阿飛正傳】,橫掃了香港電影金像獎。
旭仔自承「無腳鳥」。
而香港阿飛們的「不羈」形象,就始自張國榮。
他淡漠又貪婪,深情也薄情,敏感、自傲、自憐且迷茫,一生追尋,處處落空,「無腳」之喻,妙到毫巔。
整個華語影壇,都沒有第二位男演員,能夠比肩張國榮的「不羈」。
雖只此一次登頂,卻光芒不歇。

再到1998年。
不以量取勝的王家衛,個性自我,又天資橫溢,除了試水之作【旺角卡門】,幾乎每一次出手,都讓人目眩神迷。
似乎每一步,都更近巔峰。
比如1997年這部【春光乍泄】,忘我,無我,又處處映像淩厲,心事如湧。
見過不少人討論,何寶榮與黎耀輝,一者放蕩不羈,一者憂郁多情,而同性「本我」的張國榮,與宛若利劍出鞘的梁朝偉,究竟誰人表演更佳?
毫無疑問,金像獎評審們,「愛」梁朝偉「入骨」,此前此後,對他都可謂「應獎盡獎」,然對張國榮,就不復此「狂熱」之像,更多者,可能是冷眼。
這當然已無須再去糾結。
因為在【春光乍泄】之後,尚有【暗花】、【花樣年華】、【無間道】、【2046】和【色·戒】,一一等待其後。
梁朝偉其人的理性、內斂之態,儼然已經是香港電影的顯著標簽之一。
近乎無敵。

時間不舍晝夜。
新世紀到來,誰人又將笑傲?
這一次,「偏才」吳鎮宇憑【槍火】,擒馬證「帝位」。
很有意思,不久前看到有人講,2000年前後吳鎮宇的表演,真的是讓人「大愛」,可惜巔峰期不怎麽長,很快就陷入固化。
筆者也很欣賞彼時的吳鎮宇,那種癲狂、恣意和神經質,真的充滿了創意和想象力。
而從【爆裂刑警】、【槍火】,到【朱麗葉與梁山伯】、【一個爛賭的傳說】和【無間道Ⅱ】等等,就確在巔峰。
風格化典型。

而後,輪到打磨十數年的周星馳。
喜劇片難拿獎。
這幾乎是全球電影圈的「共識」與共通現象,因為業內所青睞者,一般都是劇情、文藝、情感、深度等等。
金像獎雖說經常不按常理出牌,但在對待喜劇的態度上面,如出一轍。
比如周星馳,1988年影壇出道,兩年後以無厘頭電影【賭聖】一飛沖天,隨後在商業表現上,「打低」雙周一成,稱霸香港影壇。
但除了集投資人、出品人、導演、編劇、主演等身份於一身的【少林足球】,無論是【賭聖】、【審死官】、【逃學威龍】,還是【國產淩淩漆】、【大話西遊之大聖娶親】,甚至包括那部無可挑剔的【功夫】,皆未獲肯定。
2002年,周星馳以【少林足球】得證金像獎影帝之位,實至名歸。
極簡之境,難以臨摹。

下一位,郭富城。
他於2005年、2006年,創下華語影壇歷史上罕見的「連莊」影帝之舉。
一者【三岔口】,情感磅礴、痛入人心,一者【父子】,以一種原始的爆炸力,牽動故事和觀者的脈搏。
無論唱、跳還是演,一旦談及郭富城,就很有趣。
他的字典裏,寫滿了「難度」二字。
以初封影帝的這兩部電影來講,無論是情感決堤的孫兆仁,還是演員本人完全藏身的周長勝,都絕不是好演的角色。
不信的人,可以去將自己心儀的演員拎過來,對比戲路變化、情感深度、表演層次和諸般細節。
可能會大吃一驚。
他最恐怖的地方,不是曾經「連莊」,而是似乎永遠看不見表演的上限。
【三岔口】,只是起點。

一晃近四十年。
周潤發年逾七十歲,將漸隱。
張國榮英年早逝。
梁朝偉自上個十年開始,已經不再活躍,近年來似有再披掛上陣之意,但年歲與創造力同步衰退,恐難有更多寄望。
周星馳不做演員好多年。
吳鎮宇配戲、串戲過多,表演非但嚴重模式化,更巔峰早過。
而繼「阿臧」首證金像影帝之後,當下此時,郭富城又攜超常難度、突破尺度和想象力皆驚人的「梅藍天」角色,第八次征戰金像獎影帝。
他當真還能「打」。

當下。
郭富城又已接拍了內地電影【IOU】,也即飾演,那個傳說已久的「催債佬」。
歷歲月而不陳朽。
鬥誌如故。
筆者想說,有這樣一個郭富城,是港片之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