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歌很好聽嘛。」路過天安門廣場的周總理深深被慷慨激昂的旋律所感動,他讓助理上前去把正在指揮少先隊員們唱歌的王莘叫了過來,問道:「孩子們唱的是什麽歌?」
「總理,這首歌是我寫的,叫【歌唱祖國】。」王莘激動地回答。
「能不能教我唱一下」,總理說,王莘高興不已:「當然可以」。
「五星紅旗迎風飄揚,勝利歌聲多麽響亮,歌唱我們親愛的祖國,從今走向繁榮富強……」
這首由音樂家王莘創作於1950年,被中國人民稱為「第二國歌」的歌曲,它經歷了72個春秋依然經久不衰,每當唱起這首歌曲,每一個中華兒女無不熱淚盈眶,心中油然生起對祖國的熱愛。
如中國音樂家協會原秘書長孫慎所說,【歌唱祖國】這首歌之所以能夠取得成功,離不開作者的人生經歷和深厚的情感積累。
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站在天安門城樓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隨後,天安門廣場上一片沸騰,人們心中有著無法言喻的激動心情,王莘也是如此。
此時此刻,王莘站在歡騰的人群中,他難掩激動而落淚,經歷過殘酷的戰爭歲月,他深知新中國建立的不容易。
忽然間,王莘的腦海裏出現了一個念頭,要是他能寫出一首歌表達此時的心情該有多好,他下定決心,要為新中國譜寫一首代表全國人民心聲,唱響時代的歌曲。
新中國成立後的一段時間裏,王莘一直都在努力創作,然而一直沒有創作出讓他滿意的歌曲。

直到1950年9月15日,國慶一周年前夕,他來到北京才獲得了靈感。
1950年,王莘時任天津音樂團團長,那時,因為條件不允許,樂團裏沒有自己的樂器,王莘特別苦惱,這時,一個工友告訴王莘,說他在北京西四牌樓附近的一家當鋪裏發現了很多樂器,王莘聽後非常激動,趕緊乘坐火車就往北京趕。
等王莘風塵仆仆地趕到這家當鋪,眼前的一幕讓他驚呆了,當鋪裏擺放的可是一整套樂器。當鋪老板告訴王莘,這些樂器是國民黨一個軍樂團在撤退時留下的。

王莘掏出身上所有的錢,原本在來之前他只想買一個小號的,結果叮嚀哐啷帶走了一堆,王莘把買來的部份樂器用繩子綁住,有的背在背上,有的掛在脖子上,兩只手再提著兩只圓號,步履蹣跚的就往火車站走。
從西四牌樓到火車站,剛好要經過天安門,到天安門廣場時,王莘準備坐下來休息一下,他看到廣場上的人們正在為慶祝祖國第一個生日而準備著,廣場上一片新氣象,人們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一群少先隊員舉著花束正在排練,王莘被眼前的景象感動了,他一擡頭,就看到了藍藍的天空,隨著風飄揚的五星紅旗,這時,好像有一束光照進了他的心裏,一下子亮了起來。
這一刻,王莘心中累積了近一年半的情感從內心噴湧而出,他不由自主地哼唱了起來,「 五星紅旗迎風飄揚,勝利歌聲多麽響亮,歌唱我們親愛的祖國,從今走向繁榮富強 。」

王莘一下子獲得了靈感,脫口而出的歌詞就是【歌唱祖國】的前幾句創作出來了,王莘心裏無比的激動,他想用筆記下來,可是身上掛滿了樂器不方便,於是他就邊向火車站走邊一遍遍記歌詞,在記得不對的時候,他又停下腳步開始琢磨,等他趕到火車站時,開往天津的火車都要出發了。
王莘緊趕慢趕到了火車站,火車已經要啟動,列車員催促他趕緊上車,王莘跌跌撞撞向火車追去,一個不小心摔倒在地,他趕緊爬起來,撿起樂器,幸好在列車員的幫助下,他趕上了火車。
在火車上,王莘迫不及待從身上翻出一個煙卷盒,把煙卷盒撕開,然後拿出冼星海老師送給他的筆在煙卷盒背面上就開始記下【歌唱祖國】的副歌部份。

隨著火車呼嘯著向前行駛,王莘依靠著車窗,他看著車窗外移動的錦繡山川,心中不由得產生一種豪邁感,於是,他又低頭快速在煙盒紙上寫下了「 越過高山,越過平原,跨過奔騰的黃河長江 。」
王莘又擡起頭,看著眼前祖國的這片美麗富饒的土地,他回想起了當年在戰場上浴血奮戰的英雄們,正是他們用鮮血和生命才換來了今天的美好生活,王莘的眼睛濕潤了。

正是因為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在中國人民的抗爭下,中華百余年的屈辱史終於結束了,而這些正是值得被歌頌的。
想到這些,王莘喜極而泣,情不自禁又繼續寫下「 英雄的人民站起來了,我們團結友愛堅強如鋼 。」

就這樣,王莘在火車上一句一句創作出了【歌唱祖國】的歌詞。創作完後,王莘一遍一遍哼唱著,他想這肯定是一首振奮人心的曲子。他一會兒哭一會兒又笑,坐在對面的老大娘看見他這樣,還以為他是個瘋子,趕緊找到列車員,讓列車員去看看。

列車員來到王莘身邊,讓他拿出車票檢視了一下,然後好奇地看看王莘在煙卷盒上寫的是什麽,王莘將煙盒紙遞給列車員,告訴他這是他寫的歌曲,剛好站在王莘身後的一個小朋友看得懂曲譜,就讓王莘拿給他一把小號開始吹起來。
隨著小號聲響起,王莘再也按耐不住內心的激動了,他開始大聲唱起來,慷慨激昂的旋律回蕩在車廂內,車廂裏的所有人都被感動了,都與王莘一起唱起來。

火車到達了天津,已經很晚了,王莘下了火車就著急忙慌地往家趕,回到家時,懷孕的妻子已經睡下了,他等不及要把這份喜悅告訴妻子,他把妻子叫了起來,興奮地告訴妻子他創作出歌曲了,又一遍一遍的在那裏唱,他的妻子也激動得跟著他唱。

王莘連夜整理出歌曲,第二天他就去音樂團安排好所有事情後,他就興沖沖跑去了報社,希望透過報紙把這首歌推廣出去。
然而,幾天之後,他收到報社的回復,被退稿了,王莘不甘心,他相信自己寫的這首歌曲一定會被大家傳唱,他決定自己宣傳。
王莘親自制作蠟版印歌譜,到學校、工廠、碼頭等地方去教大家唱,最後,如他所希望的,這首歌曲受到了大家的歡迎,很快就傳唱開來。

當時,在天津的大街小巷都能聽見人們在唱【歌唱祖國】,尤其是在學校,學生們都非常喜歡這首歌曲。
慢慢的,【歌唱祖國】就從天津傳唱到了北京。
1951年,北京電台播放了這首歌曲,中國音協的首任主席呂驥聽後覺得很好,就是不知道作者是誰,最後才打聽到是王莘寫的。
周總理聽了這首歌曲,一下子就喜歡上了,他認為這是一首值得推廣的風格獨特的群眾歌曲。在9月12日,周總理親自簽發檔要求在全國廣泛傳唱。
三天後,人民日報正式發表了【歌唱祖國】的完整詞曲,向全國讀者推薦。

後來,毛主席在得知【歌唱祖國】的作者是王莘時,他對王莘連連稱贊,表示:「 這首歌好! 」,並親筆簽名一本剛出版的【毛澤東選集】送給王莘。

1951年10月1日,王莘受邀到天安門觀禮,【歌唱祖國】的旋律在天安門響起,這一刻,王莘熱淚盈眶,他終於在祖國生日這天送上了自己的禮物。
從這一天起,在新中國的重大慶典、各種紀念活動、外事活動、檢閱活動中,【歌唱祖國】這首經典的旋律都會響徹大江南北。
在王莘近70年的創作生涯中,他寫下了近幾千首歌,但他認為他只寫了兩首歌,王莘在晚年時曾這樣說: 「 我雖然寫了很多作品,但我認為我一生只寫了兩首歌曲,一首是用音符譜寫的【歌唱祖國】,另一首是我至今仍然在用心靈譜寫的‘歌唱祖國’ 。」

是的,王莘的一生都在歌唱祖國, 他用一顆熱愛祖國的心譜寫了他心中的【歌唱祖國】,也譜寫了每個中華兒女心中的【歌唱祖國】 。
如今,只要我們每次唱起【歌唱祖國】,那震撼人心的旋總是催人奮進,讓人熱血沸騰,那是滿滿的愛國情懷,是每一個中華兒女不變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