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縱覽 > 教育

合理引導學生課堂的互動,為學生帶來更為豐富的教學資源

2022-11-21教育

前言

根據新課標對初中生物教學所提出的全新要求,需要重視對「合作學習」的開展。「合作學習」意味著讓學生在課堂上積極地開展互動,在互動當中積極地促進對知識的交流和碰撞,促進對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而「互聯網+」的手段為合作學習的開展創造了有效的條件,可以對學生的課堂互動提供更加合理的引導,為學生帶來更為豐富的教學資源。

一、「互聯網+合作學習」的主要意義

(一)提升學生的主動性

使用互聯網組織探究式學習,有幾點原因會使學生探究的主動性得以提升:第一,學生獲取資源非常便利。想知道什麽,開啟瀏覽器輸入關鍵詞,馬上就能得到想要的資訊。而原先,這項工作可能需要幾個小時或更長時間。第二,思維遇阻可以得到及時幫助。當學生獨立探究的時候難免會遇到一些思維上的難點無法突破。這時,也可以向網路平台求助,通常能夠得到解決。以上兩點,是說互聯網降低了探究難度,從而使學生自主性提升。第三,學習形態生動形象。利用互聯網探究知識,學生獲得的不僅是文字資訊,視訊、圖片、動畫等等豐富多樣的資源型別,使學生的心態保持愉悅。

合理引導學生課堂的互動,為學生帶來更為豐富的教學資源

(二)資源的整合與共享

探究式學習通常需要跳出教材去搜集和整理資源,有時候,甚至是要對大量的資源進行處理。比如讓學生探究「為什麽說糧食問題是人類面臨的重大問題之一?」「舉例說出中國面臨的糧食問題」。學生就需要去搜集世界上比較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地區、國家的糧食問題現狀,需要搜集中國不同地區所面臨糧食問題的差異性,然後再進行分析、歸納。這麽大的資訊處理量,即便是在網路條件下,也並不容易短時間內完成。對於此類的探究活動,教師可以將學生組織起來進行分工合作——首先是用互聯網建立一個班級的學習平台(比如QQ群),然後給學生們分配任務,然後學生將自己搜集到的資料進行處理後上傳到平台進行共享,自己也同時獲得了同學已經處理好的所需資源。前面所提到的合作探究受空間、時間限制的問題,其實也是透過這個網路學習平台來解決——無論是小組合作還是集體合作,大家的交流探討不再受時空限制。

合理引導學生課堂的互動,為學生帶來更為豐富的教學資源

(三)輔助學生有質探究

學生可能遇到一些問題,是其在網路上找不到解決方案的。比如,探究任務的重心是什麽?探究要最終達到什麽目的?比較高效的思維路徑或探究步驟是怎樣的?這些影響探究效果的疑問,互聯網是幫不了忙的。這些,就需要教師給予一定的輔助。在互聯網條件下,教師給予學生輔助,也可以不再受課堂空間的限制。比較有效的方法是,教師在安排學生探究之前,就已經預判到他們可能遇到的把握方向、重點、難點的困難。於是,提前根據學生需要制作一個微課,將導學案、難點點撥、探究思路建議納入其中。然後,上傳到學習平台上。學生無論身在何處,只要有需要,隨時可以開啟微課得到教師的隔空指導。綜上所述,教師構建「互聯網+合作式學習」的教學模式,並讓學生充分透過互聯網平台的優勢在課堂上進行探究,可以有效解決傳統條件下探究式學習中學生主動性低、獲取資源難和互動環境弱的問題,使學生的探究走上高質、高效之路,使他們的探究能力得到有效培養。

合理引導學生課堂的互動,為學生帶來更為豐富的教學資源

二、初中生物基於互聯網+的合作式學習的開展方式

(一)透過多媒體來直觀地展現課堂教學內容

當談到初中生物學時,知識體系非常復雜,每個知識單元都有許多分支。如果僅依靠老師的理論解釋,學生將不會有紮實的知識記憶,而復雜的知識體系在教學過程中容易成為學生的困惑。「互聯網+」時代發展起來的多媒體教學技術可以有效地改變當前的教學狀況。在進行多媒體教學時,教師可以直觀地以視訊、圖片和教具的形式顯示知識,並透過多媒體、電子試算表等來做PPT、Flash動畫等,增強了學生的記憶力,使抽象知識概念直觀可見,減少了學生的理解難度。例如,在學習「基因工程」知識時,知識的要點之一是解釋DNA體外擴散技術。解釋這一知識點,由於知識不足和他們自己的記憶力,許多學生對抽象概念沒有足夠的理解,知識吸收不能很快完成。教師可以在上課前搜尋線上教學資源,並在本章的知識點中動態描述PCR增強的過程。透過檢視多媒體演示,學生可以更好地了解知識並快速掌握PCR。加強教學不僅可以淡化枯燥的教學意識,還可以解決學生在理解問題上的困難,這將有助於提高教學效果,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

合理引導學生課堂的互動,為學生帶來更為豐富的教學資源

(二)透過將大數據與課堂活動進行整合來開展教學

網路資源豐富而復雜。大數據產生了很多共享資源,並且網路的教育資源也豐富多樣。但是,線上教育資源有好有壞,也有其優缺點,關鍵是看人們如何選擇這些線上學習資源。因此,當初中生物學教師選擇這些線上教學資源時,如果不清楚的話,請嘗試「清除沈積物」,選擇高品質的線上教學資源,並利用它們來提高初中生物學課程的品質。例如,初中生物學老師在上課時可以共享多個良好的教學場所。在例行學習和聆聽期間,教師還可以共享和傳播高品質的課程,以供教師學習。特別是在線上遠端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與來自非本地地區的優秀教師互動,分享教學經驗,並積累優秀的線上教學資源。

(三)解決關鍵問題,促進知識內化

在實踐中,由於同一個班同學的學習進度存在著差異,在傳統的課堂上,把所有的教學任務都集中在一節課上,難以適應不同的學生的需要。所以在透過「互聯網+」開展課堂合作學習當中,老師在對課堂上所留下的知識進行甄別時,應根據學生的預習當中所產生的回饋,列出一張課堂任務表。具體列舉出那些既屬於課堂上的高頻難點,又令學生感到不易解決的問題。當然,問題的設定最好還要帶有一定的趣味性。這樣,教師才能夠確保課堂教學活動當中的有效性,保證了教學目標,從而有效地促進了知識的內化為能力。為此,教師要把課堂作為一個快速的內化的平台,用新穎而又有趣的提問方法來指導他們的學習。比如,在教學關於「細胞分裂」這方面的內容時,當學生透過先前的課堂學習,已經駕馭了一些基本的要點之後,教師就要壓縮一些講解的環節,而是透過小組合作的形式,來討論課堂內容當中的一些要點和疑難問題。在團隊協作中,同學們使用多媒體所提供的各方面課堂資料,透過關於「細胞分裂」的立體影像,從而對「細胞分裂」的基本原理和基本過程有個基本認識,然後就可以讓學生對此展開交流。例如,學生可以根據「細胞分裂時染色體產生哪些變化,又造成了怎樣的結果」這個問題,展開一系列的討論。這樣,就可以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同學們去討論和反思,讓他們把自己的知識融入探究環節中去。

合理引導學生課堂的互動,為學生帶來更為豐富的教學資源

(四)其他應當註意的地方

盡管教科書中有相關的圖片註釋,但僅靠圖片註釋,學生仍然難以全面地了解教科書上的知識。在基於「互聯網+」的課程中,教師可以使用直觀的互聯網+資訊科技顯示功能來專門演示某些生物學教科書的某些知識內容,從而減少學生的學習困難並提高教學效果。特別是需要做到滿足學生進行課後自主復習方面的需求。

結語

「互聯網+」的背景為我們生活的各個領域帶來了更多便利,尤其是教育行業。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大多數教師在教學中使用單一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在教學當中感到無聊,無法增加學習興趣,甚至兩極分化。對於初中生來說,學習與他們的未來息息相關,因此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非常重要。初中生物學知識非常抽象,學習更加困難。透過多媒體的手段,抽象的知識可以變得更加具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