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世紀90年代,國家先後推出了「211工程」和「985工程」,以建設一批高水平大學和若幹所世界一流大學。211工程和985工程面向國內高校遴選,名額少,競爭激烈。因此各高校為了入選這一名單,紛紛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為了在短期內提高自身的綜合實力,各大高校紛紛選擇合並,以沖擊211工程和985工程。舉例來說,原山東大學就選擇了同城的山東工業大學和山東醫科大學,成立了新的山東大學;原吉林大學則選擇與同城的吉林工業大學、白求恩醫科大學等五所高校合並,成立新的吉林大學。

山東大學
雲南地理位置優異,在「一帶一路」中具有重要的戰略價值。但雲南的高等教育卻一直存在著大而不強的問題,近5000萬常住人口僅有1所雙一流高校。盡管在國家的支持下,雲南大學得以進入世界一流大學B類建設高校,但雲南大學的實力相較世界一流大學還有很遠的路要走。
但將雲南大學做大做強的想法不是沒有想過,其實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雲南大學曾有機會與昆明理工大學和雲南工業大學合並,打造西南地區的綜合性重點大學。但由於種種原因,這個合並方案沒有透過。而是由昆明理工大學和雲南工業大學合並,成立了新的昆明理工大學,打造雲南雙子星的模式。

雲南大學
雲南高校合並的三種方案
1997年底,經國家計委和教育部正式批準,雲南大學代表雲南正式進入211工程。也是在同一時期,全國各地的高校先後開始醞釀合並,以沖擊985工程和增強本地區旗艦大學的實力。雲南有關方面在鄭重考慮後,提出了以下三種合並方案。
第一種是將昆明理工大學和雲南工業大學並入雲南大學,成立新的雲南大學。平心而論,這是最接近吉林大學和山東大學那種合並模式的,即將省會的優質資源統統打包,打造一所旗艦高校。這種模式優點和缺點都很明顯,可以稱為吉林大學模式的雲南版。

昆明理工大學
第二種模式則是將雲南大學和昆明理工大學兩所高校合並,強強聯合。昆明理工大學是在1954年由雲南大學分出,兩校僅一墻之隔,合並後學科互補性強,綜合實力提升顯著。而且當時教育部的領導多次表態,希望促成這個合並。
第三種方案則是撇開雲南大學,將雲南工業大學並入昆明理工大學,將雲大和昆工打造為雲南版本的雙子星高校。昆工和雲南工業大學作為雲南的工科高校,專業性質相近,合並後雲南方面即不需要重復建設。

雲南美景
三校合並模式為何涼了?
顯而易見的是,這三種合並方案都有利有弊,對當時的雲南方面也很難決斷。首先是第一種合並模式,將昆工和雲南工業大學並入雲南大學。這種方案的優點是明顯的,即可以在大大增強雲南大學的實力,從而將新的雲南大學打造成為雲貴廣地區的第一強校。
但這種合並方式的弊端也是明顯的,那就是新成立的雲南大學太大了。三校合並,學生人數將占到全省學生總人數35%以上。當時雲南高校的領導力量和管理水平還難以適應這種合並方案。除此之外,雲南大學剛剛進入211工程,如將三校合並,211工程規劃就要重新來做,對建設211工程可能會有負面影響。

雲南大學
最後,昆明理工大學是直屬於中國有色工業總公司的重點大學。當時的昆工實力強勁,有4個博士學位授權點,21個碩士學位授權點和1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在全國範圍內是有影響的。如將昆工並入,雲南在全國有影響的高校數量減少,不利於高等教育本就薄弱的雲南。
因此,這種模式最終沒有透過。

昆明理工大學
昆工並入雲南大學為何也沒有透過?
第二種方式即將昆工並入雲南大學,這種模式是教育部一直在力推的,屬強強聯合的範疇。而且兩校同根同源,合並後優勢互補,是較為理想的合並方案。
但遺憾的是,當時的雲南方面認為,這種方式並沒有解決第一種方案的弊端,反而還增加了新的矛盾。即如果將昆工與雲大合並,那麽新的雲南大學就成為了以理工科為主的綜合性大學。而雲南工業大學仍然繼續保留的話,那麽省內就有了兩所工科類本科高校,且雲工實力又遠不如昆工。

昆明
因此,當時雲南方面頂住了教育部的壓力,否定了這一方案。
為何最終選擇了昆工與雲工合並?
將昆工和雲工合並,兩校性質相近,有17個專業一樣,可以直接合並。兩校合並後,可以成為一所實力雄厚的省屬工科重點大學,擔負起雲南大學共同支撐起來雲南的高等教育的重任。因此,這一方案最終被透過,雲南大學則沒有得以參與本輪合並。
參考文獻:【楊崇龍教育文集】.
您認為哪種合並方式是最好的?歡迎評論!
如果喜歡,一定記得關註本華文頭條號,帶給你好看的高校歷史和發展現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