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頭條號】作者:海底魚
【告讀者】我熱愛教育思考教育,期待教育美好的明天。每一篇關於教育的文章皆是吐血之作,與你共同交流,探討教育話題,期待你的轉發、評論和關注。
著名特級教師,教育家,於漪老師是上海教育的一面旗幟。
對於時下教育的現狀,很多專家是不敢發出自己的聲音的,因為那樣是麻煩,於老師雖然早就脫離了一線,但是無一日不關注一線教育。
對於教育存在的問題,她沒有迴避,不僅沒有迴避而且積極獻策。
【華文頭條號】作者:海底魚
【告讀者】我熱愛教育思考教育,期待教育美好的明天。每一篇關於教育的文章皆是吐血之作,與你共同交流,探討教育話題,期待你的轉發、評論和關注。
著名特級教師,教育家,於漪老師是上海教育的一面旗幟。
對於時下教育的現狀,很多專家是不敢發出自己的聲音的,因為那樣是麻煩,於老師雖然早就脫離了一線,但是無一日不關注一線教育。
對於教育存在的問題,她沒有迴避,不僅沒有迴避而且積極獻策。
教育本應是和諧的。
於老師洞察了其中的一些問題。
現在的教育看上去似乎並不是那麼和諧。
作為一線老師,其中一個凸顯的問題是:被學習正在與日俱增。孩子小的時候,都有天然的求知慾,好奇心。
可以說,這是發自本能願意學習的。
可是為什麼進入了系統學習之後孩子就隨著年齡的增長就會不斷地追問自己:
我為什麼要學習?
除了世俗的回答,這個問題基本上自己不能作答。
我為什麼要這樣學習?
有時,他們感到學的很累,而且可能那並不是自己喜歡的內容,而且也會發現未來似乎也沒有什麼實用的價值。
至此,學習正在變成一件痛苦的事情,於是內心裡埋下一顆掙脫的種子,這也許是不和諧的根源。
記得李鎮西老師的文章講過一個高三男孩子的事情,他高考結束後,告訴爸爸媽媽:你們的大學我給你們考完了。
這樣現象,已然不再是個體呈現了,近幾年,因為學業不知多少孩子選擇的了輕生。
教育,當然要反思這種現象。
一把尺子的評價依然是一貫到底。
而且這把尺子不對!!!
不是指向孩子的「德智體美勞」!
基礎教育,孩子基礎的時候,要考慮全面,身體要好,品德要好,愛學習愛勞動,追求美好,然而目前只是聚焦在學業上,更糟糕的是聚焦在分數上。
教育的根本是育人,不是育分。
然而,時下是在拼命的育分。
一個人與另一個人不可同,若同質化的內容增多就意味著其中一個人的價值不足,顯然而趨向於複製品。
本來孩子每一個生命都不盡相同,都是藝術品,經過教育的工廠加工之後就容易成為產品,可複製的產品。
「唯分數」、「唯升學」是一大頑疾。
這些都帶給我們一個終極追問:
我們究竟要培養怎樣的人?
家長要清楚,你眼下這一個生命是的獨一無二的。
學校要清楚,我們進行的是人的教育。
家長放下虛榮心,不把孩子作為攀比的標本,學校放下孜孜不倦的為提高一兩分的均分而夙興夜寐。
為了比,為了在比中取勝。
我們忘記的教育規律。
不能輸在起跑線上,接著呢,就要搶跑道。
比如語文,低齡開始識字,有的孩子在人群當中多識幾個字,家長以此為榮,覺得內心裡有了保障。
有些東西,到了相應的年齡更適合。
更有甚者,小學生就開始講授文學知識,實際上小學生是不能理解的。
這個教育秩序被嚴重打亂了,破壞了。
超前學,往深學的大坑正在變成深淵。
因為,劇場氣候已經形成,當大家都去搶跑的時候,誰也不甘心落後,總會想盡一切辦法去讓孩子不掉隊。
【備註】
我是華文頭條號作者海底魚老師,我是一個熱愛思考的老師,一個熱愛閱讀與寫作的老師,對教育話題興趣濃厚,專注教育領域,對此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與我探討交流,期待你的轉化、評論,更期待著你的關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