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縱覽 > 教育

讀寫年華似酒醇

2023-01-04教育
讀寫年華似酒醇
翻書迎新滿目春,久違的墨香撲面而來,重溫【美的歷程】。一個多月,我交叉研讀「角度各一,手法迥異」的兩本書,或為評述而覓句尋章,或為打磨而開卷涉典。
常有人把哲學說得雲山霧罩,看到這樣的話格外親切:「盛唐句如‘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中唐句如‘風兼殘雪起,河帶斷冰流’,晚唐句如‘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皆形容景物,妙絕千古,而盛、中、晚界限斬然。故知文章關氣運,非人力。」洗練幹凈,精辟透徹。
「誰還沒讀過李澤厚呢?」上世紀八十年代,李澤厚獨領風騷,他也緊緊與【美的歷程】綁在一起。是著不僅是一部文藝理論大作,還是中國古代文學文化的通識讀本。有魂有韻,散文血肉,論文骨骼。「載之空言,不如見之於行事之深切著明也。」太史公的精髓,李先生近乎得之。理與情,哲與美,畢生積累,運思深婉,交叉、融合,如一束光,引領著蟄伏的人們往前走。無論你對李澤厚是什麽態度,都不能否認他「真情入之,真理出之」的「良知和責任」。
「閑坐小窗讀周易,不知春去幾多時。」積年下來,如同逆流而上的魚,精力所限,對於長篇小說,望而生畏,史詩縮微的【戰爭與和平】卻未見其長。長夏摩挲這套書,主角塑造豐滿,大段的議論發人深省。
玫瑰與槍,一邊是歌舞升平,一邊是濃濃戰火。宏偉而不失細膩的手筆透過場景轉換,巧妙將讀者的眼光從殘酷激烈的戰鬥中帶離,轉向貴族浮華豪奢的宴會、宮廷與司令部的權謀鬥爭及人物內心世界的變化。托翁選擇的視角像一只白鴿,時而俯沖到前線,聽炮火轟鳴;時而安歇於窗欞,聞少女芳心;時而掠過宮廷,瞥紙醉金迷;時而高飛雲霄,看世道人心。他塑造了五百多個性格各異的角色,其靈巧而高超的寫作手法,行雲流水,嫵媚多姿。
人成長有兩種便捷,讀萬卷書和行萬裏路。但【戰爭與和平】這樣的作品所蘊含的圖景,是絕大部份人行萬裏路所無法看到的。一旦展開,無法止步,跌宕起伏,錯綜復雜,經歷書中書、案中案,被作者轉移視線,陷入一個又一個疑團。它又像一個寶藏,你可以持續挖掘新的財富,伴你一生。寫的人,譯的人,溫潤清爽,平實深永。
「自己無知還以為別人也同樣無知,這的確是可悲的事情。」「歲月使皮膚起皺,而失去熱情卻讓靈魂出現皺紋。」夜深人靜,讀這些「滾燙」的字句有股涼氣上背脊。盡管,150篇文章我十分熟悉,然而,每一次翻閱這些力透紙背的文字,依然心靈激蕩。
文學照亮人類前行之路,巴金【隨想錄】一書,以罕見的勇氣篤根本,去浮華,沈靜克制,主動懺悔,感情真摯,振聾發聵。【隨想錄】完成了一個真實人格的塑造,正人心、化風俗,值得我們長久地品味。「中國知識分子的良心與榜樣」評價是客觀公允的。
書味在胸中,甘於飲陳酒。我喜愛篇幅不長、讀來輕松、賞心悅目的文字。比如融經鑄史、兼采雅俗的【小窗幽記】,亦駢亦散,論事析理,獨中肯綮,「達人撒手懸崖,俗子沈身苦海」,既「清澈見底」,又「深不可測」,每次翻閱都有所獲。又如【聊齋誌異】,長則數千字,短則幾十字。雖情節簡單,但堂奧深邃、無窮變幻。年青時讀,神神鬼鬼,許多故事不以為意。進入中年,越看越有滋味。
登高遠眺,逃離市井。這兩年一些學者的著述值得註意,像朱永新的【每朵烏雲背後都有陽光】、邱華棟的【北京傳】、李輝的【先生們】等,雖為小冊子,但作者博學多識,個個發力,或追懷憶舊,或評騭學術,或詩歌唱和,既有舂容大章,也有殘叢小語,精辟透徹,格調超拔。
【人間草木】是汪曾祺的散文集,稱不上厚重,但豐富而有趣味。既有【跑警報】特殊年代相關事件的再現,也有【老舍先生】對故人故事的回憶,還有【沈括的幽默】戲謔裏的思索。
「文章真處性情見,談笑深時風雨來」,汪老的文字溫厚平胡、簡潔明白、清新自然。所記的或許是平常生活的平常事,但對生命的熱情能夠沖淡生活的寂寥,雖相隔久遠,依舊不失其味。
「人生萬事須自為,跬步江山即寥廓。」遨遊學海,擷英拾貝,串珠成鏈,逍遙快活,變化的流年中,精進漫溯,守住這點兒「不變」,孤獨何如,寂寞何如,難為人知。
(作者:段偉系湖北省特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