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14號,比爾·蓋茲(全名威廉·亨利·蓋茲三世)的父親蓋茲二世去世,蓋茲寫了一篇部落格來紀念他的父親,在部落格裏他說:HewaseverythingItrytobe,他是我想努力成為的一切。

「他是我想努力成為的一切」,我覺得這段話是來自一個孩子對父母最高的評價。
一、你是什麽人,孩子就會習得什麽
老蓋茲在十多年前寫過一本書叫做【蓋茲是這樣培養的】,我之前還興致勃勃地買來看過。
當時看完整本書之後,腦子裏就是「納尼?你就給我看這?」
因為中國家長寫的教養書裏,全部都是圍繞孩子的,從孩子作息怎麽培養的,到孩子課外班怎麽安排的,字裏行間,半句不離孩子(看過【哈佛女孩劉亦婷】的腦補一下)。
而老蓋茲的這本書裏,基本上全部講的是自己,自己的婚姻觀,事業觀,世界觀。
他聊到自己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以及各種瑣事:
他說他喜歡工作,83歲了仍然喜歡早起,每天清晨都會開車去辦公室工作;
他說一直在學習新東西,要邊衰老邊成長,保持開放的心態和頭腦;
他說要做無愧於心的選擇,要學習孩子的閃光點,要關註貧窮地區,賦權於女性……
整本書裏講自己的妻子,三個孩子,很少大篇幅的著墨於蓋茲。

說實話,沒生孩子之前,看老蓋茲的書感覺「幹貨」太少;而教養孩子這些年,才發現裏面早已寫透最大的幹貨:
「你是什麽人,孩子就會習得什麽」。
難怪蓋茲在給父親的悼念信裏,寫著: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開始欣賞父親對我生活中幾乎每件事的潛移默化的影響。在微軟的早期,我在關鍵時刻求助於他,尋求他的法律建議。」
「我父親也對我的內在自主性有著深遠的影響。當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他既不指手畫腳,也不專橫,他塑造了一個令人驚嘆的職業道德範例,他是西雅圖工作最努力、最受尊敬的律師之一,也是我們地區主要的公民領袖。」
「我父親對我們慈善事業的影響也一樣大。在我的童年時期,他和我母親都以榜樣的方式教會我,他們是如何利用自己的時間和資源,什麽是真正的慈善。他善於合作,有判斷力,對學習很認真。他很威嚴,但討厭任何自命不凡的事。」
家長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孩子都看在眼裏,也在默默的被影響。
還是那句說爛了的老話,你無需成為一個世界首富才能教育出一個世界首富,但你如果具備品格和智慧,孩子就不會差。

二、「我從我父親那裏學到了尊重女性、尊重個性」
很早之前,有一個微博熱搜,是比爾蓋茲的妻子梅琳達在接受采訪時,說:
大女兒上幼稚園的時候,丈夫堅持一周接送女兒兩次。隨著丈夫接送女兒的次數越來越多,幼稚園接送孩子的隊伍中,加入了越來越多的爸爸。原來,是小朋友的媽媽跟爸爸說:比爾蓋茲都能接送孩子,你怎麽就不能?

還真是,總說自己忙到沒時間陪伴孩子的父親,真的比比爾蓋茲還忙嗎?
那個微博熱搜下面,有很多爸爸振振有詞的反駁:
「比爾蓋茲已經實作身體和經濟自由了,而我們什麽都沒實作,天天早起晚歸真沒時間。」
「比爾蓋茲有足夠的錢啊,我要是那麽有錢,我也去接送孩子。」
這個還真是歪理。
比爾蓋茲在對父親的悼念信裏說:
「我父親最重要的兩個角色——丈夫和父親,也對我產生了深遠的積極影響。當我在處理好一些家庭成員關系的時候,我知道這是因為我從我父親那裏學到了尊重女性、尊重個性,用愛和尊重引導孩子們的選擇。」
而蓋茲小時候,爸爸是一名律師,非常之忙,我自己做過律師,對於隨時而來的加班熬夜,太有感觸了。
但是在老蓋茲的書裏,他講蓋茲小時候在童子軍的時候,要透過出售堅果掙錢,他說:
「每個晚上和周末的時間,我都與他同去,駕車送他前往不同的街區,他挨家挨戶售賣的時,我則在車裏等著。」
這是一個沒有實作財富自由的爸爸,這是一個跟大家一樣苦逼的中產,是一個忙成狗的律師,但是,只要他想,或者說只要他認為這件事重要到非做不可,他一定會想出辦法來陪伴孩子。
而這種陪伴,也終將會影響到孩子長大後對待家庭和伴侶的態度。

三、那些擁有奇思妙想的孩子,其實從一開始就希望獲得自由的發展空間
在老蓋茲的書裏,有幾個為數不多的關於蓋茲的故事,其中有一個讓我印象挺深的。
比爾蓋茲從小就很拖延。
老蓋茲說似乎每一次全家人打算外出時,家裏其他人已經收拾停當,早早坐在汽車上等候出發,唯獨就不見蓋茲。
然後就會發現蓋茲還在自己的房間裏,媽媽就會一次又一次的沖下去蓋茲的房間喊他:「你還待在下面幹嘛?」
有一次,蓋茲就仰著腦袋,回答媽媽:
「我在思考問題啊,媽媽,難道你們從來不思考嗎?」
一個孩子可能很小就會展示出他與其他孩子不同的地方,家長究竟應該把他修剪的跟其他孩子一模一樣,還是在不影響大局的情況下,給到孩子空間?
老蓋茲的答案是:
「那些擁有奇思妙想的孩子其實從一開始就希望獲得自由的發展空間,按照自己的意願生活。
而對於這些孩子的家長來說,讓孩子成功的秘訣其實就是:不要限制孩子的夢想。撫養孩子應該在適當的時候選擇放手。」

四、你並不需要培養一個世界首富
很多人介紹老蓋茲的教育之道,會說:你看,世界首富是這麽培養的。
其實,首富的形成,需要環境、機遇和運氣,這套教育方法就算完全的復制,也不一定能再出來一個比爾蓋茲。
如果有執念,非要是教育出來一個商業巫師或者科學大家,反而不容易實作。
教育孩子,一靠言傳身教,二靠放平自己的心態,三就是靠不斷地學習和前進演化。
並非誰天生就會做父母,我們都在這條路上跌跌撞撞。
老蓋茲在書裏有這麽一段話:
「我們在為人父母時,基本從未接受過這方面的培訓,而結婚和撫養子女恰恰是我們一生中需要積極面對並盡力解決的最棘手也最重要的兩個問題。」
他雖然沒有舉相關的例子,但是這段話裏我能品味出他在教育這條路上也並非一帆風順的,大家感興趣可以再搜搜他和比爾蓋茲之間的故事,其實也是在不停的調整,在發掘孩子天賦與鼓勵開拓不擅長之間進行探索與平衡。
也就是說,老比爾再養一個孩子,也不一定是比爾蓋茲;但是,我覺得,如果比爾蓋茲出生在別的家庭,他也不見得會取得如今的成功。
因為父母的言傳身教,父母在發掘他天賦和鼓勵他開拓不擅長之間微妙的平衡,父母為他創造的條件,父母對公民責任的投入,別的家長不一定有。
這一切並非誰天生就會做父母,而是像老蓋茲說的那樣:
其實,你並不需要培養一個世界首富,你需要的,只是做好家長這樣一個職業。

謝謝你關註帝呱呱星球,這裏有傳說中的海澱、順義媽媽。因為地域和工作的原因,我們得以接觸優質的教育資源和先進的育兒理念,希望和你分享雞娃時代裏不一樣的育兒新認知、帝都新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