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縱覽 > 教育

【西蒙學習法】:構建習慣體系,職場助力的底層邏輯

2022-10-25教育

為什麽,我們努力工作、任勞任怨卻還是一事無成?為什麽,一樣的起點,別人可以平步青雲,而自己依然還是一個普通的打工者?難道,是別人比我們自制力更強嗎?難道我們只能屈服,感嘆自己的懷才不遇,向命運低頭嗎?答案是肯定的,不能!

【西蒙學習法】告訴我們,社會上那些成功人士,精英人士之所以成功,並不是依賴於他們強大的自制力,他們高效的工作、學習和生活是得益於後天構建起來的習慣體系。

作者赫伯特·西蒙,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獲得者,被世人稱為「人工智慧之父」,西蒙教授所涉獵的學術領域非常廣泛,還包括經濟學、管理學、電腦科學、認知科學、人工智慧、政治學、社會學、運籌學、心理學等領域,是世人公認的傳奇通才、科學家。

【西蒙學習法】:構建習慣體系,職場助力的底層邏輯

那麽,如何利用我們有限的自制力,去構建一套這樣的體系呢?西蒙教授提出:構建習慣體系並不是一件輕松的事情,關鍵是在於很多人不知道習慣養成背後的原理。下面,我們就來看看,習慣養成背後的原理。

所謂習慣:就是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裏逐漸養成的,短時間內不容易改變的行為方式。好習慣的養成不易,但卻能成就你的遠大理想;壞習慣改掉不易,需要強大的自制力。習慣的養成,依賴於信念、觸機、慣性行為和獎勵。

1.信念

信念是習慣養成的頂層條件,是向自己解釋「為什麽」的問題。比如,有些人要養成早起早睡的習慣,因為這一類人的信念就是,認為這樣對自己的身心健康有益。

比如,有一些人要養成堅持每天學習兩個小時的習慣,因為,這一類人的信念就是他們認為只有這樣做才能對自己的事業有好處。

可是還有些人認為,早睡早起和身心健康,以及每天學習兩個小時和事業發展沒有太大的關系。

這兩件事情的本質是:有沒有關系是「事實」,認為他們有沒有關系就是「信念」。強化自己的信念有助於增強自己的自信心,並持續做下去。

【西蒙學習法】:構建習慣體系,職場助力的底層邏輯

2.觸機

觸機就是:觸發習慣的開端。習慣的觸機有很多,比如:時間、地點、也或者是事件或場景。

比如:我們早上洗臉刷牙這一系列動作的觸發就是起床這個動作;比如:睡前玩手機的觸發可能就是躺下來蓋上被子的這個動作。

觸機就是大腦中一個習慣流程的開始,是習慣養成的必備一環,觸機沒有好壞之分,它只是引發一系列慣性行為。

3.慣性行為

慣性行為:實質上是一種無意識行為。

比如:有些人工作之前會先泡一壺茶;有些人開啟電腦會先開啟網路遊戲。那麽在建立新習慣的過程中,我們的自制力就是用來修正那些引起負面效應的壞習慣,並將其替換為新的慣性行為。

那麽,在修正壞習慣的過程中,我們要特別註意引發這些壞習慣的觸機是什麽,還有,同時要關註自己的行為,並不斷地提醒自己,不能重蹈覆轍,這一過程並不容易,非常的耗費時間和經歷,這種壞習慣向好習慣轉變的過程會反復拉鋸,不僅要用自制力去對抗壞習慣,還需要在行為結束時獲得一定的正向反饋,也就是「獎勵」。

【西蒙學習法】:構建習慣體系,職場助力的底層邏輯

4.獎勵

適時地獎勵自己是習慣養成過程中的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可是,往往這也是我們最容易忽略的。

為什麽,壞習慣的養成容易且難以改變呢?那是因為壞習慣的獎勵即時且明顯。好習慣的養成為什麽那麽難呢?那是因為好習慣的獎勵在短期內不夠明顯。

比如:健身、減肥、學習、背單詞,哪一個都需要較長的時間才能看到效果。的確有一些人可以從過程中獲得精神獎勵,但是大部份人是做不到的。

所以為了促進好習慣的養成,我們應該適時的獎勵一下自己,比如:可以記錄下自己的進步或努力的成果;比如:可以發個朋友圈鼓勵一下自己;比如可以獎勵自己吃一頓好吃的等等。

小結:習慣的確可以決定一個人的命運,習慣就是你播下的一個行動,一顆種子,你播下什麽,你就將收獲什麽,不要小瞧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當你微笑面對它的時候,它就是你足下的基石,與其心有不平的羨慕別人,不如嘗試著去改變自己,從現在開始,從每一件小事做起,做習慣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