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話,考研那是相當得辛苦,尤其是到了每年十月份以後,你的那些保研的同學就收到了錄取通知,繼續開展著他們愉悅的大學生活,而你剛好進入考研備考的沖刺階段……

如果幸運的話,成功上岸了,入學發現同專業的研究生同學一堆本校的、保研的,早早定了導師,自己一個雙非考上的爹不疼、媽不愛,想想都難受哪!
就像每個領域都存在著鄙視鏈,研究生同樣也是如此,比如在導師心目當中,哪類學生會更受導師喜歡呢?
通常來說,導師們的偏愛優先級順序一般是這樣的↓↓↓
本校>外校
保研>考研
學碩>專碩
科班>跨考
全日>在職
順序不是寫死的,因為人是活的,導師也因人而異,但這樣一個大概的印象確實是存在的。
這種現象是如何產生的呢?一位985的博導是這麽說的:
首先,最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國研究生招生特點決定的。
推免在每年的9-10月前後,而考研復試和錄取,要到第二年的2-3月。985高校研究生名額異常緊張,師生比倒掛是常態,能在10月搞定,就不要拖到第二年,萬一沒名額了呢(每個學校和學院招生方式是不一樣的,有些是先到先得,有些是平均分配)?
就算有名額,等到考研復試時候,你看看,基本上就是沒人挑的導師和沒得挑的學生了,復試面試有點像大齡剩男和大齡剩女相親會,都是在矮子裏拔將軍。因此,絕大多數熱門導師,都在推免階段敲定對方。
其次,本校生優先於外校生也是常態,這個到是和國際接軌。基本上華五的想去清北,211的怎麽也拼一個985,因此,報考本校的學生裏面,程度最好的往往就是本校生。
另外,本校生知根知底,知識結構和課程框架老師們都比較熟悉,更容易因材施教。最後,畢設就可以進組早上手早出成果。
舉個例子↓↓↓
「保研就像在豪華一點的菜市場」,品質都比較好,所以可以隨意一點就收了。
而「考研的就像在普通的菜市場」,品質參差不齊,要認真挑才能挑的到好的,大部份的都是差的,要不就不會有這麽多考研的人了。
如果你想透過考研改變命運,那麽你要努力,你要弄明白為什麽導師更喜歡保研的同學,你要努力提高自己滿足導師的要求。
而不是要求導師非要把所有菜場一視同仁。
所以考研的同學怎麽做才能贏得導師的青睞呢?下面就給大家講一個勵誌的故事。
一位考研上岸的學姐,因為害怕開學沒導師要,索性就早早把喜歡的導師發表的論文、書籍、講座稿全搜集了一遍,還把感謝寫了滿滿一本子。
等到開學後拜訪這位導師的學生擠滿了整個辦公室,導師就讓學生們輪流談談對xxx研究方向的看法和理解。
結局大家肯定就能猜到了,這位學姐憑借著整本筆記的感想,從一眾本校生、保研生中脫穎而出!
所以啊,決定導師喜不喜歡你的,不是你之前的身份是保研生還是考研生,而是你進了組後是否力!
最後,不管考研的各位,是已經考上了,還是正在艱苦備考的,千萬不要消極焦慮,只要上岸了,大家都是研究生,站在同一條起跑線。
能不能扳回一局,就看你的了!
對於「保研生和考研生」這個問題,
你怎麽看?或者有什麽想說的?
可以點選文末「寫留言」一起來討論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