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今天被這樣一則訊息所觸動:
「10月13日早7時左右,我校化工學院一名研究生被發現在實驗室身亡。經公安部門初步調查,排除他殺,具體情況正在進一步調查中。」
「事件發生後,學校立即成立工作專班,全力配合公安機關和家屬處理相關事宜。家長失去孩子,學校失去學生,我們深感惋惜並沈痛哀悼!」
上面這是大連理工大學的公告,字數簡短,讀來讓人惋惜。
悲劇發生之後死者的遺書被爆出,其中有一句更是引爆全網引發熱議:
「讓我變成某間貓咖裏的一只貓吧,野貓也行。」
大連理工大學,地處遼寧大連,雙一流985高校,2019年理科錄取分數線614分。
這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理想國,也是很多人苦熬無數個日夜想得到的分數。
如果我們換個角度來看,如果這件事沒發生,他也許會是中國下一個化學家未可知。
但很不幸,很多事情都有假設,唯獨死亡沒有。

2.
如今,我也在國內的一所高校從事教育工作,我一直都在想一個問題:
為什麽90後這代人會如此脆弱?
是社會給的壓力太大了嗎?
是家庭給的期望太高了嗎?
還是學校給的壓力太大了?
又或者,我們的教育裏也許真的缺少了某種東西,某種對於精神和靈魂的鍛煉與教育。
網上流傳著這樣一句話:讀研只有兩天是快樂的,錄取那天和畢業那天。
這話或許只有真正讀過的人能感同身受吧!
無數個熬夜的夜晚,無數個小心翼翼地試探,無數個戰戰兢兢的報告,更不用提理科生永無止境的實驗。
當然,如果有幸碰到一個好導師,人生就像開了掛一般。
帶你發論文,弄課題,生活上還不忘記幫幫你,你便可以將同齡人遠遠地甩在身後。
很不幸,這樣的運氣不是所有人都有的。
大部份的人,也許更多是像當事人那樣的遭遇,只不過有人咬牙硬挺下來了,有人則黯然離場。
有時候想想覺得真的挺可笑的,一個人過得好壞,居然取決於樣一種運氣。
呵。呵。

3.
我一直很不喜歡這個時代,還有這個時代裏的人們。
到處都是喧囂和嘈雜,到處都是物質和浮躁。
這個時代和尚可以開著法拉利蹦迪,窮人家的孩子可以為了一部手機賣腎,甚至賣身。
我感覺我離「死」不遠了,但不是真實的死亡,而是那種精神的了無期待。
是啊,在這個時代你還能期待什麽呢?
除了銀行卡裏錢再多一些,除了多去星巴克打幾次卡,除了多買幾個奢侈品包包,除了自己所有買不起的那些物質,我們還能期待些什麽呢?
有時候我總會一個人看著天空,看著窗外的小鳥和樹葉,我覺得他們很幸福。
不像我,只是一條為了生活奔波的狗。
說實話,看到這個新聞的時候我甚至有那麽一點點生氣。
他為什麽不再堅持堅持呢!也許就畢業了呢!
生活都已經一無所有了,為什麽要連活著的權利都放棄掉呢!
用中國文化裏最粗糙的一句話便是:好死不如賴活著。
活下去呀!
余華的【活著】看過沒?
活下去,不管發生了什麽,唯一能做的只有活下去!
熬到畢業,熬到春暖花開,熬到一切都慢慢變好,然後和這個世俗一起墮落腐敗。
只有活下去,你才能繼續和這個世界戰鬥著。

我承認,我是一個很喪的人。
十八歲的時候,我便不再輕易地相信別人。
二十二歲的時候,看到別人為了一件東西搶來搶去時總覺得很蠢。
二十五的時候,便對生活沒有了期待,對看到的一切便沒有一點點評論的欲望,只為自己活著了。
不言亦語。
我不想說,可我還是說了,誰讓我是個人呢!
其實他不是第一個自殺的人,也不會是最後一個,這句話我記得已經寫過好多遍了。
前段時間好像還有一個考四六級的考試跳樓的事情,那時我也是倍感心痛。
四六級,坦白講,真的很難嗎?
難道背幾個單詞比活著,驕傲地活下去還要難?
我不懂,我很喪,但我不會選擇死亡,我多麽希望他們能和我一樣,就這樣活著,活下去啊!
史鐵生曾說,死亡是一件不必急於求成的事情。
我真的希望,很多人能真正明白這句話,或許它應該貼在國內每一所高校的墻上。
如果你想做一只貓,你可以遠離現在的一切,但千萬別放棄生命本身。
如果你有離開這個世界的勇氣,那你也一定要用這份勇氣好好地去愛生活。
貓是幸福的,可它不會想自己哪天死。
人是不自由的,但我們卻能理解死亡。
無論如何,加油。
謹以此文送給每一個如我一般喪的同齡人。
寫於2020年10月15日,很累,只想睡覺,抱不到你,只能祝你好夢,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