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山東省濰坊商業學校緊跟新時代、新發展要求,以塑造「師德高尚、開放融合、齊魯氣派、卓越能力」的高水平結構化教師團隊為目標,全面提升團隊教學改革能力和產業技術創新能力,形成了創新·協同·卓越的中職校高水平教學團隊建設模式,為推進濰坊職教創新發展示範區建設作出了突出貢獻。學校先後建成7個省級品牌專業,指導學生獲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國賽金牌75枚、省賽金牌141枚,居全國、全省第1位。
一、有解思維,多項創新舉措為教師成長護航
針對教師隊伍結構不優、「雙師」素質不高、發展動能不足等問題,山東省濰坊商業學校在標準、組織、資源、團隊建設等方面尋求突破。
願景引領,形成高水平教學團隊能力標準。以現代職業教育發展理念,解析卓越教師團隊發展標準,明確團隊能力建設和團隊自身發展兩個目標維度,提出團隊建設、立德樹人、課程領導、教學改革、盤活資源、協同創新等6項教師能力發展要素,具體化為36條標準指標和配套標誌性成果清單,制定了具有典型指導意義、能精準引領團隊發展行動的能力標準體系,為教師發展成長提供了方向指導。
內外合力,建設「雁陣式」結構化教學團隊。透過引進兼職專家、企業導師、技能大師,融合行業協會、研究院所智力資源,山東省濰坊商業學校組建教師發展智庫,搭建起辦學理事會、職教集團、教師企業工作站、名師工作室、技能技藝創新平台等載體,為教師團隊成長提供了新舞台。實施面向「領軍、骨幹、青年」教師的「卓越、英才、雛雁」三大提升計劃,實作教師個體的梯級培養、遞進發展。實施「卓越計劃」,建立帶頭人主持教師培訓、品質工程建設計畫、重大教改計畫課題、技能大賽計畫、技術攻關課題的常態化機制,鍛造領軍人才。實施「特聘計劃」。破「五唯」,讓產業精英進入人才培養的核心區域,設立計畫專家、大賽教練、學徒導師、絕技大師專門崗位,公開選聘,精準引進30名產業教授,吸引行業、企業、研究院所兼職教師帶技術、帶計畫、帶資源入校,推動跨界融合,提高團隊技術能力。
四維聯動,構建團隊發展動力機制。山東省濰坊商業學校以辦學章程為統領,出台學校【教師使命和價值觀 20 條】為代表的教師發展十項政策制度;建立「五會一章程一核心」治理結構,學校治理主體有1/3以上一線教師參與,實作民主決策、平等協商、智慧眾籌、分布式治理;實行「部門+團隊+個人」組合式計畫激勵機制,對考核優秀的組織和個人在績效薪資、職稱晉升、計畫支持方面予以傾斜,對技能大賽、教學成果等重大工程、重點計畫實行專項績效獎勵;以「匠心濰商,惟精惟實」的學校文化品牌,統領教師專業發展,涵養教師氣質。建設「濰商書院」微圖書館系統,建立書香校園。成立教學、健康、家庭事務三大服務中心,為教師紓困造福,排憂解難。逐步建立起政策賦能、組織聚能、評價釋能、文化蓄能的教師發展動力機制。
二、多方協同,建設教師團隊發展生態支持系統
山東省濰坊商業學校整合「政行校企研」五元主體資源,按照「團隊協同、校企協同、校研協同」三條主線建立團隊發展的結構化平台。
團隊協同,最佳化教師成長路徑。實施團隊建設「七個一」工程,將師徒結對、工程建設、課題研究、能力提升等轉化為計畫清單,落實到團隊,形成基於實踐的發展命運共同體。
校企協同,賦能「雙師」發展。建設職教集團、校企合作示範中心、產業學院、教師企業工作站、技術研發中心五位一體的「雙師」發展平台,建立跨界培養機制。設立分布式教師企業工作站,承載教師企業實踐、實習管理、技術研發等工作。建立教師與企業雙向流動機制,打造「雙棲雙能型」教學團隊。
校研協同,實作高端引領。學校與高水平職教研究機構協同,建立教師開發中心、職業教育研究中心、名師工作室、大師工作站、技藝技能傳承創新平台五位一體的「高師」研究平台,開展重點課題、教改計畫研究,引領人才培養。設立省教科院教師專業發展研究基地,組建高端專家智庫,支持、引領教學團隊開展協同創新。
編輯:王驕
稽核:王煜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