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周麗梅 實習生 雷楠欣
10月的蓉城,褪去夏季的溽熱,天朗氣清惠風和暢。走進成都市龍泉中學,孩子們正沐浴在和煦的陽光下運動,綠茵茵的場地,整齊劃一的動作,精神抖擻的師生,使整個校園都變得朝氣蓬勃。
龍泉中學是四川省一級示範性普通高中,隨著成都市「東進」戰略的實施,當地對優質教育的需求持續增加,作為區域內唯一一所省一級示範性普通高中學校,這所有著78年辦學歷史的老牌名校,也肩負著扛起區域大旗的使命和擔當。面對社會各界的諸多期盼,龍泉中學的校長馬景雲並不擔心,他始終認為,教育本不可能轟轟烈烈,成長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堅守正確的方向,一點一滴地進步,不知不覺中成長,這才是教育的常態。

從教32年
用求真的態度做踏實的工作
1990年,馬景雲從北京師範大學數學系基礎數學專業畢業,先後任教於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062基地高級中學、成都航天中學。站上三尺講台,馬景雲時刻提醒自己「幹一行就要愛一行」,當班主任的他真心誠意為學生負責,在積累經驗不斷成長的同時,又抓住機會努力鍛煉展現自己,參加各類賽課活動;當教科室主任時,不斷建立和完善教科室管理機制。腳踏實地的做事態度也讓他得到了認可,30歲便成為了航天中學的副校長。

離開航天中學後,馬景雲先後又在洛帶中學、成都經開區實驗中學擔任校長。彼時,這兩所學校發展都十分艱難,但馬景雲並不沮喪,他去到哪裏,就紮根在哪裏,並且深入推進教育教學管理改革、教師隊伍建設,由他執掌的每一所學校都發生了驚奇的變化。
「每一所學校都有自身獨特的文化和內涵,但核心是不變的,那就是以人為本,凝聚人心。」馬景雲認為,無論多宏大的目標、多周密的計劃,都需要由人來實作。校長只有真心為教師著想,創造歸屬感,才能以真心換真心,使他們內心深處真正將自己劃為學校的一分子,調動起他們的幹事激情,讓他們有勁頭有成就感,依靠老師個人的發展帶動學校的發展。
以人為本
為學生的終身發展負責
2021年,馬景雲來到龍泉中學擔任校長,面對這所有著78年辦學歷史的老牌名校,如何讓傳承與創新發展並列,是馬景雲上任後面臨的大考。「教育必須為學生的終身發展負責,要做學生生命的擺渡人,為學生幸福人生奠基,為孩子的未來打好基礎。」這是馬景雲從教32年來,始終堅持的教育理念。初到龍泉中學,馬景雲便提出了「學術、和諧、自然」的發展願景。
全校師生崇尚學術,構建一個學術氛圍濃厚的校園,一直是馬景雲的追求。「學校不應該等同於機關,無論是管理者、教師、還是學生,都應該不斷學習,形成濃厚的學術氛圍。」在龍泉中學,馬景雲帶頭閱讀,還定期組織讀書分享會,不僅要讀,還要求老師們寫讀後感。

同時,馬景雲也十分關註教職工的心理狀態,為學校的教師團隊確定了「六大修煉」的團隊文化——情緒穩定、尊重彼此、互相欣賞、樂觀友善、合作擔當、自我完善。他認為認知決定情緒,情緒決定行動,只有擁有良好的心態,崇尚和諧,互相理解寬容,才能認真務實,踏踏實實地做事。
在培養學生方面,馬景雲堅持教育必須為學生的終身發展負責的理念,只有堅持正確的方向,一點一滴地進步,才能在不知不覺中成長。而正確的方向,在他看來就是回歸教育本質,摒棄教育功利,崇尚自然,尊重規律,關註孩子的生命狀態,將視角轉向學生的現實生活:學生在學校過得開不開心,有沒有焦慮抑郁的情緒,食堂的飯孩子覺得好不好吃,孩子有沒有充足的休息時間?這些都是教育工作者需要關心的問題。在龍泉中學,每天有兩個大課間,讓孩子們在繁重的學業裏獲得充足的休息時間,釋放壓力鍛煉身體,比起壓榨時間來學習,馬景雲說這樣的方式更能提升孩子們的學習效率。
面對新高考
提高教學品質至關重要
從2025年起,四川高考不再分文理科,改為采用「3+1+2」模式,這無疑對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馬景雲認為,新高考必然促進課程改革。選課走班的配套制度建設、課程體系建設尤為關鍵。新高考的實施,增加了學生的選擇性,學校要把學習的主動權、選擇權還給學生,只有充分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才能培養拔尖創新人才。多年來,龍泉中學一直努力探索英才教育,搭建了一套符合學校發展特點的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體系。

同時,新高考的實施,也在不斷鞭策學校修煉教學內功。學校應不斷提升教學品質,從綜合素質評價、學生生涯規劃、校本課程最佳化等方面全方位施力,助力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學校狠抓課堂教學,以高品質教研推動課堂深度教學,促進優質課常態化,常態課優質化。為不斷培養教師學科素質,學校以「高品質教研」為抓手,圍繞「學科文化建設、學科資源建設、學科隊伍建設、學科課堂最佳化」四個方面,大力加強學科建設。馬景雲說:「現在很多老師的教學資料都習慣直接套用他人的,這樣不行。我們得培養教師的學科素養,所有的教學資料都要經過學科組的加工、編纂,做成最適合本校學生的具有學校特色的精品教學案,才可以使用。」馬景雲強調,具備產生優質資源的機制和能力,這是一個學科組、一個學校,最核心的競爭力,別人無法復制。
「全面發展有特長,知行合一有創新;誌存高遠有追求,胸懷天下有擔當。」這是馬景雲心中對人才培養的目標。他認為,教育不僅要著眼於學生的現在,更要立足於學生的長遠發展和未來幸福,要善於發現學生的善性和長處並且使其發新芽、抽新枝、拔新節、綻新花,使學生的生命處於充盈狀態,自然而又充滿活力。讓生命得到自由舒展,幫助學生成為想成為的那個人,做學生生命的擺渡人,為學生幸福人生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