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師:「嘶啞、掩護」這兩個詞你會讀了,但怎樣記住它們呢?
學生:我發現每組詞的偏旁相同。「嘶啞」跟嘴巴有關;「掩護」跟手有關。
教師:對,相同偏旁的字組成的詞語有補充和強調的作用。這樣的詞語還有哪些呢?
學生:呼喊、拍打、跳躍……
教師:很好,我們來聽聽線上同學有哪些發現。
(線上)學生:這兩組詞,每一組不光偏旁相同,還是形聲字,形聲字可以幫助我們記憶……
這是安徽省蚌埠市張公山第三小學四年級語文課堂教學的真實情境,同時該教學環節,即課堂教學重點難點——偏旁學習的教學內容,在教師講解後錄播也同步完成。課堂教學結束時,教師將視訊生成的二維碼,第一時間推播給線上線下的每名學生。這正是我校基於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台開展「雙師課堂」教學二次開發的成果。
這幾年,安徽省蚌埠市大力推進智慧教育建設,全面推進智慧課堂、智慧作業、過程性評價等多場景的套用。隨之而來,學校教學中也出現了新困境:一是用不好資訊化裝置,每名學生配備了平板電腦,但對學生學習輔助有限;二是教師資訊化教學能力不足,很難實作資訊化與教學環節的有機結合。
2020年,國家推出了中小學教育雲平台,平台的上線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學生學習的需要。但我們調查發現,多數學生學習興趣並不高,主要原因是平台資源形式單一,特別是課程場景固化、缺乏針對性等造成學生「被動」聽課。
2022年3月,升級後的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台正式上線。結合前期分析總結,學校開始了以「國家平台」優質教學資源為基礎,透過資訊科技改變傳統課堂教學模式的探索。
學校選拔骨幹教師組建專項教研小組,在校內培訓與課堂摸索的基礎上,廣泛開展研討課、示範課、集體備課等活動;深入分析研究活動中收集的大量優秀課例,逐步摸索出借助國家智慧教育平台資源,實作原有「雙師課堂」教學模式的二次升級。
課前,教師登入國家智慧教育平台,了解名師教學思路,完成備課,該環節最為重要的一點就是做好資源取舍。任課教師根據教學重難點,明確截取平台名師講解中的具體片段,從而為課堂錄屏錄播做好準備。課堂教學中,線下教師進行常規教學,授課中出現的教學重難點或跨學科知識,透過播放國家智慧教育平台名師講解片段或連線另外一名教師開展視訊教學,從而完成教學任務。在實施時,線下教師點選智慧黑板或手持平板的螢幕錄制功能,將外部及系統聲音錄制設定為開啟狀態,即時記錄課堂互動,生成課堂教學短視訊。
課後,任課教師將課堂同步錄制完成的視訊生成二維碼,連同國家智慧教育平台同一內容名師講解連結,推播給每名學生。學生根據自身需求,開展自主學習,進一步鞏固知識點。
「雙師課堂」的新模式經住了實踐的考驗。首先,學生學習效率明顯提升。線上上名師、線下教師的共同講授下,以及課後重難點知識的針對性資源提供,學習實作了既精準又紮實。其次,教師隊伍成長不斷提速。透過國家智慧教育平台名師授課的學習,學校教師特別是年輕教師,短時間內實作了對課本知識點的整體把握,尤其是對教材重難點的把握、課堂問題的設計等成長明顯。最後,學校將教學實踐中「雙師課堂」二次開發的視訊課,透過點開率、完播率等多維度考核,遴選優質視訊建立資料庫,用於學生自主預習及鞏固,實作優質數位資源的第N次有效使用。
結合教師真實教學需要、學生真實學習需求,數位教育資源才能發揮效用。學校教師們齊心協力,基於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台,構建的「雙師課堂」新模式,有效激發了教師能力再造,提高了學生學習能力,在無形中實作了師生的共同成長,而這也是教育數位化轉型下教學前行的真實寫照。
(作者:杭自平 莫舒紅單位系安徽省蚌埠市張公山第三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