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先發於知乎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有一個地處偏遠的茶農。
某一天,有人去他家尋茶的時候,他語出驚人:我家裏還有老的小白茶。
於是端出來一盤子。
大大塊的墨綠色的底子,上面是銀白色的毫。
芽頭小小,尖尖,每片芽頭都帶著一片極長的葉片。
看上去,妥妥是宋詩裏「雀舌」的樣子——不是銀針,是雀舌。
銀針與雀舌不是同一款茶,這一點,參考蘇軾寫的「【水調歌頭·嘗問大冶乞桃花茶】」一詩。
尋茶者問,這是哪一年的?這麽漂亮(這人見什麽茶都覺得漂亮,他的觀點可以忽略不計)。
茶農說,2012年的。
哇哦,頓時螢幕內外一片嘩然。
螢幕裏是驚嘆,感慨皇天不負苦心人,折騰一天,終於尋到了這麽老的茶。
螢幕外亦是一片驚嘆,這牛怎麽又飛上天去了?2012年的茶還沒有賣掉,並且數量還這麽多,這這這,好像在演電視劇。
就像某一天,道明叔來向李麻花表白,大家會不會覺得不可思議?
太驚嚇了。


【2】
當然,這種情愫,只有業內人士有,只有存白茶七八年以上的人有,那些喝白茶不過三五年,存白茶不過一兩年的新朋友,大抵不識得這個訊息有多麽令人發笑,多麽地假。
業內人士,自然知道2012年的茶目前在市場上存不存在,以及有沒有流通。
業內人士做茶多年,當年一進來時,肯定都四處、大量尋找過老白茶,自己找了那麽久都沒有找到2012年的老茶,憑什麽這會子突兀地冒了出來?
一冒還冒這麽多斤,驚悚極了。
存白茶七八年以上的茶友,也必定知道2012年的老白茶,不會跟白菜一樣,滿大街都有。
他們七八年前進來收藏白茶的時候,必定也四處打聽過,各種收集過,知道2012年的老白茶,早已經不可得,早已經到了更早進來做白茶、囤白茶的那波人手裏。
村姑陳在福鼎這麽多年,也只囤了一箱2012年的壽眉餅,一箱只有48餅。
現在,再去福鼎各大鄉鎮尋茶,但凡遇到RP好一些的茶農,必定會誠懇地回答你,沒了,早沒了,2012年,我還沒開始做白茶呢。
是的,現如今多少做白茶的廠子,在2012年的時候還沒成立呢——市場監管部門都有登記,又不是什麽秘密,一查便知。
故而,七八年以上的白茶老藏家,一聽某地有2012年的老白茶在賣,也會嗤之以鼻——哼哼,我找了這麽多年,福鼎都翻遍了,哪裏還會冒出來2012年的老茶。
要真有,多少年前就被他們收光了。
哪裏還會留到現在,留給現在才進來的新人。
這種好東西如果是真的,老藏家六位數一出手就全買走了,哪還有余量給人買下來,放到網店裏,2兩2兩地零沽?


【3】
那麽,會不會有極為高明的人士,比如像劉秀這樣的天選之子,或者是從2022年穿越回去的人,提前知道了白茶是一支績優股,未來會大漲,因此提前入手,大量收入囊中呢?
請列位看官跟村姑陳一起回到2012年,去看一看當時白茶的市場狀況。
那時候,全國的茶桌上還流行著鐵觀音、金駿眉、以及剛剛憑借天價茶葉蛋橫空出世的武夷肉桂。
那時候,距離福鼎人在北京奧運會上讓福鼎白茶大放異彩,僅僅4年的時間。
那時候,全國百分之七八十(甚至以上)的茶人,還不知道白茶為何物,還不知道白茶究竟哪裏好,還不知道接下來的十年福鼎白茶會勢頭兇猛,異軍突起,價格狂飆N倍。
要是知道,他們當年老早就入手囤下大車的老白茶,現在已經是半個富家翁了。
故而,那時候,懂得白茶之美的人,在茶圈的占比仍然是不高的。
這就可以反推出來,但凡那時候囤下大量老白茶的人,都是有眼光,有魅力,敢豪賭之人——除了穿越者,誰有未蔔先知的能力,知道未來五年、十年,白茶會擁有如今的地位呢?
那麽,螢幕裏這位出售2012年老白茶的茶農,必定便是當年這些稀少的有眼光人士中的一員了。
既如此,他為何要在現下,在白茶的行情並沒有明顯下行,且今年秋季大旱秋茶幾乎顆粒無收,同時眼見著明年春天白茶的收成會受到波及的情況下,還要把自已囤的2012老白茶丟擲來呢?
是想要唱衰白茶麽?
是想要清倉脫困麽?
找不到一個正當的理由給他。
尤其,他出手的價格是如此之低,完全不像是正常2012老白茶那炙手可熱的天價,跟把今年的新白茶,翻了兩倍價格出手是一樣一樣的。


【4】
再來說一下這款老白茶本身的問題。
在這個劇情裏,這款2012年的老白茶,是一款小白茶。
就是民間所謂的菜茶,官方檔裏的群體種。
每種茶類都有群體種,每族群體種都不一樣,我們在武夷山的鬼洞裏看到的群體種,我們在桐木關裏看到的群體種,我們在太姥山看到的群體種,我們在西湖看到的龍井茶樹群體種,它們各個都是不一樣的品種。
有些茶友認為,群體種都是一種樹種,這是個巨大的認知誤區。
各個茶區的群體種都不一樣。
而福鼎白茶當中的菜茶,也就是通常意義上的群體種,它與其它茶類的群體種,更是有著巨大的不一樣。
這個區別除了樹種的不同這種基準性狀的差異之外,還有就是,小白茶它已經不再是福鼎白茶的主流,而桐木關的群體種,仍然是當之無愧的主角,是頂級紅茶代表金駿眉的原料供應商。
何以見得?
看國標。
現行的國標規定,白毫銀針、白牡丹,壽眉三種茶類,是由大白茶樹與水仙茶樹上的鮮葉所做,唯獨只有貢眉,是群體種菜茶所出。
在四大品類裏只占一種,3:1的比例,足以說明小白茶這個品種的地位。
那麽,這種在福鼎已經邊緣化的茶樹品種,為何還會有人去存它,且還存下60斤之多,且還是從2012年開始存的呢?
以買股票為例,誰會去買一只即將停牌的股票呢?買了未來也無法再交易了呀.....
就算是錢多得花不完,也可以援助一下貧困山區的同胞嘛。
由此可知,這個2012年小白茶存下60斤的梗,實在是太過於天真,太過於理想化,只存在於某些編劇的想象裏。
列位看官切勿被騙過了。


【5】
買茶,就買茶,別去聽故事。
賣茶,就賣茶,別去講故事。
買茶的人老聽故事買茶,除了證明自己想象力豐富,共情能力強之外,還可以證明自己人傻錢多,愛當韭菜。
賣茶的人老講故事賣茶,除了證明自己有當編劇的潛質,表演能力出眾之外,還可以證明這世界上還有許多茶友,容易上當被惑。
人生還是簡單點好。
買茶的就只需要關心茶本身,關心年份,關心產區,關心工藝,關心儲存環境,關心香氣滋味口感,關心價格,就夠了。
賣茶的,則有義務有責任把品質好的、價格合理的、年份真實的茶,賣給消費者。
不騙,不忽悠,不以次充好,不指鹿為馬。
賺這樣的錢,才心安。
賺這樣的錢,才會澤被子孫。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註【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鑒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