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劉琪
8月7日,國家外匯管理局公布最新外匯儲備規模數據。截至2022年7月末,中國外匯儲備規模為31041億美元,較6月末上升328億美元,升幅為1.07%。
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王春英表示,7月份中國外匯市場執行總體穩定,境內外匯供求基本均衡。國際金融市場上,受主要國家貨幣政策、經濟增長前景及通脹預期等因素影響,美元指數上漲,全球主要金融資產價格總體上漲。匯率折算和資產價格變化等因素綜合作用,當月外匯儲備規模上升。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當前影響中國外匯儲備波動的主要因素依然是匯率因素和資產價格變化因素。
從匯率因素看,7月末美元指數受通脹預期擡升、美聯準加息等因素推動,較6月末上漲1.1%,非美元貨幣中,歐元下跌2.5%,英鎊下跌0.1%,日元上漲1.8%,綜合來看匯率因素導致外匯儲備的非美元部份出現小幅折價。
美元指數走勢圖片來源:Wind
「從資產價格因素看,7月份因全球經濟衰退預期升溫,主要國家債券收益率下降,價格上升;全球股票市場從前期低位反彈。股債兩方面資產價格變化推動外儲規模上升,且上升振幅超過匯率折算帶來的下降影響。」溫彬說。
英大證券研究所所長鄭後成也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推動7月份外匯儲備上行的原因之一是,7月份主要發達經濟體10年期國債收益率絕大部份較前值下行,其中居於主導地位的10年期美債收益率6月份收於2.98%,7月份收於2.67%,下行0.31個百分點,利多外匯儲備。
此外,溫彬表示,在剔除匯率和資產價格因素後,估算因國際收支導致的外儲環比小幅增加,這表明7月份中國外匯市場執行總體平穩,境內外匯供求保持基本平衡,國際收支經常項與金融項大機率依舊是「一順一逆」狀態,且順差因素略強於逆差因素。預計7月份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依舊維持較高的順差規模,推動經常項保持順差。金融項下,預計直接投資保持凈流入,而證券投資凈流出規模則有望縮小。
「從匯率表現看,7月份人民幣匯率整體保持平穩,考慮企業境外分紅等季節性購匯因素,實際表現並不弱勢,與外儲增加相吻合。隨著疫情好轉和復工復產的推進,中國經濟基本面保持良好,有利於國際收支保持平衡和外匯儲備保持穩定。」溫彬說。
展望後期,王春英談到,當前全球經濟形勢充滿挑戰,不穩定不確定因素明顯增加,國際金融市場波動性較大。但中國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會改變,將繼續支持外匯儲備規模保持總體穩定。
鄭後成預計,8月份中國外匯儲備大機率還將位於3.1萬億元美元之上。一方面,在海外主要經濟體大振幅加息的背景下,考慮到7月份美國Markit服務業PMI、ISM制造業PMI新訂單指數均跌破榮枯線,以及7月份歐元區Markit制造業PMI終值為49.8,為2020年6月份以來首次低於榮枯線,預計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與歐元區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下行機率大於上行機率,繼續對中國外匯儲備形成利多。另一方面,預計8月份中國貿易順差還將維持在較高位置,也會對外匯儲備形成一定支撐。
在溫彬看來,當前全球多國通脹水平居高不下,經濟「滯脹」特征顯現,不穩定不確定因素明顯增加,國際金融市場波動加大。中國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隨著各項穩經濟的政策措施效應不斷顯現,中國經濟將繼續保持復蘇向好的態勢,有利於中國外匯儲備規模保持總體穩定。
(編輯 上官夢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