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肉3塊,鐵簽子2塊,碳1塊,烤成肉串也只能賣5塊,虧一塊!
夏天,本是大排檔的旺季,商家卻經歷著這種煎熬!
沒辦法,鋼鐵在漲價,煤炭在漲價,肉串不敢漲,你敢漲我就敢烤10串韭菜給你看!
鋼鐵、煤炭是上遊,肉串是下遊;上遊呼呼的漲價,下遊漲不動,這就是現在經濟的一個縮影!
PPI和CPI裂口
5月份我們的PPI(生產者價格指數)同比上漲了9%,創2008年9月以來的新高,而CPI(消費價格指數)同比只漲了1.3%,PPI和CPI之間出現了7.7%的裂口,當然這已經不是第一個月這個樣子了。
看看下面這個圖就知道了,PPI和CPI早就出現了剪刀差!
PPI反映的是生產者采購原材料的成本漲跌,CPI反映的是消費者購買消費品的價格漲跌;CPI是觀察通脹水平的重要指標,PPI的上升可能是上遊原料漲價造成的,更可能是需求旺盛所致。
一個是上遊,一個是下遊。
最近是上遊的大宗商品一頓猛漲。多數大宗商品,已經超過2015-2016的最大漲幅。像鐵礦石創歷史新高,滬銅創16年新高,滬鋁創13年新高,銅和螺紋期貨單月上漲10%,木材5個月翻了一倍多……而下遊的消費呢,是死活上不去。

當然現在也不光我們中國面臨這種境況,其他的主要經濟體基本也是一樣的,看下面這幾個國家,同樣出現了這種裂口,像法國的裂口也已經達到了6.1%。

一般情況下,上遊原材料的采購成本上漲,會傳導到下遊的消費品,導致消費品價格同步上漲。而最理想的CPI指數一般是在1.5%-2%之間,也就是所謂的溫和通脹。但是,現在呢,我們的CPI剛從負值當中爬出來,達到1.3%。
這反映出的是上遊的成本猛漲的情況下,下遊的消費復蘇是非常乏力的,就是上遊的成本上漲,並不能順暢的傳導到下遊的消費品價格上漲。
大宗漲價尋因
現在上遊大宗商品的漲價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首先就是為了應對疫情,以美聯準為首的全球各大央行大放水,特別是歐美這一票貨們,使勁的玩財政赤字貨幣化,錢多了必然會推高大宗商品的價格。第二就是隨著海外疫苗接種的提速,經濟逐步復蘇,生產端的企業開始集中補庫存,國內外的庫存都處於歷史低位,自然也會推升大宗商品的價格。
再有就是一些資源的產地都是一些相對落後的國家,疫情控制不力,總是出現反復,像印度阿三這一波,影響開礦啊!
當然國內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前段時間熱炒的碳中和,這也會在很大程度上推高大宗商品的成本。十四五的主要目標之一就是碳達峰和碳中和。部份碳排放高的資源品生產要受限,有的可能減產甚至停產。既然是減產預期,那妥妥要漲價啊。
供求影響價格,再加上全球經濟復蘇的增量需求,以及有減產預期的供應,大宗商品瘋漲已經是確定性最高的經濟事件了。
那消費方面的復蘇乏力,也是很多因素疊加導致的,有疫情的原因,也有全球生產效率失速、全社會利潤率低的原因……就是消費的提振,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
中遊苦撐
現在PPI和CPI的裂口還在放大,上遊的煤、鋼老板們還有那些玩大宗的資本們這一波都賺得盆滿缽滿,下遊死磕「996」的老鐵們,消費復蘇乏力,消費者沒錢為上遊漲價買單。
但消費者不是最慘的,我大不了不買,加在中間的中遊的企業們才是最慘的,上漲的原材料成本,無法向下遊傳導。我們可以看一下下面這張圖。
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的指數波

生產資料蹭蹭往上竄,生活資料還直往下泄,想想夾中間的企業多難受啊。
現在通貨膨脹的呼聲一直不斷,其實所謂通貨膨脹,是價格能在全產業鏈上面順暢的傳導。就是所有一切價格的上漲,都由終端的需求去買單,然後全社會一起慢慢的消化通脹的泡沫。
而目前的狀況是傳導不下去,上遊可以做到「你愛買不買,我依舊漲價」,而下遊需求羸弱,只能「你愛漲不漲,我真買不動」。夾在其間的中遊制造業,只能苦撐著。
感覺有點上遊通脹,下遊通縮的味道,中遊被擠的只能硬扛,扛不住就歇菜,被迫出清。
如果一直這樣下去,中遊企業歇菜的越多,全社會就業壓力就越大,收入減少就越嚴重,消費復蘇的就越慢……
政策左右為難

掃二維碼|END
投資對話100集,答疑解惑惹人迷
只要你點,收獲不淺
END
只要你點,靈活穩健任你選